【设计模式】想进工厂拧螺丝,就要先学会工厂模式,不然就只能去工地搬砖了
一、什么是工厂模式
1.概念
工厂模式的设计思想是提供一个工厂,这个工厂会将我们想要的对象实例做出一定的规范化,也省去了创建这个类的麻烦。
2.跟构建者模式的区别
构建者模式是针对一个类,而工厂模式则针对多个类(实现同一个接口的)
构建者模式是向类的构造方法传入一个对象进行创建的,工厂模式是直接创建一个对象,当然工厂模式内部也可以套用构建者模式来简化对象的创建。
3.工厂模式的使用场景
- 有很多类似的类,但我们只需要其中的一个。像MyBatis中的日志工厂,日志类有很多,但是我们之需要一个,MyBatis的日志工厂就会根据我们的需求来创建日志类实例,或者创建默认日志类实例。
- 创建过程比较麻烦。
4.优点
- 扩展性高。像创建新的类,直接创建新的工厂即可。
- 使创建过程透明化。在使用工厂时,不需要考虑它的创建过程,直接使用即可。
5.缺点
- 工厂的创建步骤麻烦。
- 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创建个对象绕来绕去,头都晕了。
- 依赖性过高。每个工厂和对应的类之间依赖性太高了,修改一个类,也要修改工厂。创建一个类,也要创建一个工厂。
二、工厂模式的分类
1.简单工厂
概念
简单工厂就比较简单了,它并没有一个类对应一个工厂,而是都由一个工厂来控制类的创建。
代码
package factory;
/**
* @author xxj
* 简单工厂
*/
public class SimpleFactory {
public Car create(String car){
if (car=="BENZ"){
return new BENZCar();
}else if (car=="BMW"){
return new BMWCar();
}else {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BENZCar implements Car{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BENZ在跑");
}
}
public class BMWCar implements Car{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BMW在跑");
}
}
/**
* 车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Car{
void draw();
}
}
特点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所有实现类都要实现的接口类,然后让所有实现类实现这个接口类,最后,创建一个工厂类,这个工厂类提供一个创建方法,根据传入的参数进行创建实现类。
可以看出,简单工厂的业务逻辑都集中在create方法中,这就不利于扩展,而且会使业务逻辑越来越复杂。
2.工厂方法
概念
工厂方法是一个类对应一个工厂,不再是通过一个工厂类来控制类的实例化。
代码
package factory;
/**
* @author xxj
* 工厂方法
*/
public class MethodFactory {
public interface Car{
void draw();
}
public interface fatory{
Car create();
}
public class BMWCar implements Car{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BMW在跑");
}
}
public class BENZCar implements Car{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BENZ在跑");
}
}
public class BMWFactory implements fatory{
@Override
public Car create() {
return new BMWCar();
}
}
public class BENZFactory implements fatory{
@Override
public Car create() {
return new BENZCar();
}
}
}
特点
首先,需要创建两个接口,一个是目标类的接口,一个是工厂类的接口。然后,实现这两个接口,工厂类需要有一个完成创建并返回一个目标类实例方法。
如果是只有一个目标类的话,可以不使用接口,直接创建目标类和接口类即可。
可以看出,这个是一个工厂对应一个目标类,创建的步骤比较繁琐,每添加一个目标类,就要手动的去创建一个工厂,但是它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不需要将判断创建那个工厂的逻辑全部放在一个工厂里,提高了扩展性,可以通过不断地实现目标类和工厂类的接口实现扩展。
和简单工厂的区别是:工厂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创建对象的,而简单工厂则是通过不同的参数在一个方法来创建对象
3.抽象工厂
概念
一般情况下,在需要一个工厂创建特别多的目标类时,就可以使用抽象工厂了。
和工厂方法的区别是:工厂方法是一个工厂类对应一个目标类,抽象工厂是一个工厂类对应多个目标类。
代码
package factory;
/**
* @author xxj
* 抽象工厂
*/
public class AbstractFactory {
public interface Pants{
int size=0;
}
public interface Clothes{
int size=0;
}
public interface fatory{
Pants createPants();
Clothes createClothes();
}
public class XPants implements Pants{
}
public class XClothes implements Clothes{
}
public class XFactory implements fatory{
@Override
public Pants createPants() {
return new XPants();
}
@Override
public Clothes createClothes() {
return new XClothes();
}
}
}
特点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工厂接口和多个目标类接口,然后分别实现这些接口,工厂类则需要有多个目标类的创建方法。
这里的工厂接口严格一点的应该是工厂抽象类,又涉及到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了,我也不是很懂,有空再学习一下。
抽象工厂的扩展性比工厂方法的更高了,但是步骤也是更加繁琐了,如果不是有特别多目标类,就不需要考虑抽象工厂了,这也比较适合规模比较大的架构来使用。
三、总结
目标类和工厂类可以组成一个x(目标类)y(工厂类)轴,这里的一个工厂类可以看成一个派系的类都需要在这个工厂类创建。
当x=1,y=1时,就不要考虑工厂模式了。
当1<x,y=1时,就优先考虑简单工厂。
当x=1,1<y时,就优先考虑工厂方法。
当1<x,1<y时,就优先考虑抽象工厂。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