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Qcn

导航

刘未鹏的学习方法

按:

没和未鹏见过面,想当然认为他大概和透明差不多年龄,没想到今年才是他第二个本命年:24岁。

一直都在看他的博客,很佩服年轻的他总能把问题想得比较透彻,欣赏他很愿意刨根问底的那种劲头儿。比起大多数容易用“大概”、“可能”等来说事儿的“差不 多先生”,未鹏的认真貌似是一个异数——在当下浮躁不宁的环境中,他有着自己的清醒思考,这样的80后,是我很爱接近并学习的。

今天和未鹏聊到他的年龄,我问他如何做到这些,他说只是因为“专心”。我又问他如何能做到“专心”——他的定力从何而来。他把与同学的讨论发给我看,我麻烦他略整理一下发给我,以便与团队同事们分享。他同意我把他的学习方法放到博客上与大家分享,谢谢未鹏。


刘未鹏分享学习方法

 

1.       Google&Wiki(遇到问题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学习某个东西做功课(homework)最先用到的东西。


2.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如何选择经典,到网上做做功课,看看评价,综合一下。


3. 
做读书笔记。一是将自己阅读的时候思考总结下来,二是将书中的好例子摘抄下来。(这个习惯是一年前才养成的,发现受益极大。)有了googlenote,笔记可以加上tag,非常便于回顾,加深理解。我觉得,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后两者常常也是相关的)。


4. 
提到思考,我有一个小习惯: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候思考,还有睡觉前必然要弄一个问题放在脑子里面,在思考中迷糊入睡。发现这样一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多出来大量的思考时间。
 

将思考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避免焦虑。卡耐基用一本书讲了一个有效的做法来避免焦虑——底线思考。然而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投入地做另一件事情。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的方法并不是使劲的告诉自己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 因为那样等于就是脑袋里想了那个猴子,正确的做法是真的不去想那猴子,而是想别的。用别的东西充满工作记忆,其他的神经活动自然会被抑制。所以,感到焦虑 的时候不妨思考吧,甚至完全可以去理性分析和思考导致焦虑的问题本身,将其拆解,分析来源,在不知不觉中,大脑的工作重心就从情绪模块转向了推理模块了, 而且这思考也可能顺带更有效地解决了导致焦虑的问题呢:)


5.
重要的事情优先。尽量避免琐事骚扰,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有时候,紧急的事情往往是当事人觉得必须马上昨晚才显得紧急,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不能再拖了"。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先放一放的,否则的话就整天被所谓"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了。


6. 
重要的事情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比如一本好书,或者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最好不要切得太琐碎了看,否则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识的组织&联系。


7.
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知识分两种,一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知识,即领域知识。二是关于我们的大脑吸收知识的机制的知识,后者不妨称为元知识。虽说这也是领域知识,但跟其它的领域知识不同的是,它指导着我们学习其它所有的领域知识。


8. 
学习一门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1 它的本质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9. 
获得的多少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10. 
善于利用小块时间,也就是《奇特的一生》中所说的时间下脚料。如何利用前面有几个方法。也善于创造整块时间(如通过要事优先)。

posted on 2009-10-05 14:43  xiaoQcn  阅读(97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