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佛系学习方法 All In One
程序员佛系学习方法 All In One
keep learning

佛系: 都行, 可以, 没关系

佛系学习方法
- 第一法:挤时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这只是一个举例,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很多场景都可以挤出时间来,例如:
你习惯了早上 8 点起床,不需要改为早上 6 点起床,只需要改为 7:30 起床就可以了,这样又不影响睡眠,又挤出了 30 分钟;
你习惯了打游戏到 0 点,不需要戒掉打游戏,只需要改为打游戏到 23:30,这样游戏也可以玩,又挤出了 30 分钟;
地铁上 1 个小时,可以听听英语或者有声书,相当于多了 1 个小时;
带小孩出去玩,不需要安排一整天的活动,可以挤出 1~2 个小时;
每周都要去电影院看电影,改为每两周去一次,每周又多了 4 个小时。
- 第二法:碎片化时间系统化学习!
将碎片化的时间用来系统的学习某项知识或者技术,例如如果你想真正掌握微服务,就需要系统的学习,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买几本微服务的书去啃!
非常有用,这就是佛系学习的精华所在,你只管去啃,不用担心是否有用,10 分钟能看 10 页看 10 页,看不了 10 页就看 5 页,这样下去,一本书再慢,一天 10 分钟一个月也能啃完!
实际上你一天可以挤出 1 个小时,而且绝大部分知识和技术,都是随着你读的越来越多,速度会越来越快!只要你坚持,1 周 1 本书是没有问题的。
- 第三法:不管记不记得住,坚持看!
对于一项新知识或者新技能,一般情况下你坚持看 3~5 本相关的书,就会发现整个知识或者技能体系已经基本涵盖完毕,同样的内容会反复的在不同的书中出现,越看到后面,看书的速度越快。
- 最后一法:好书需要读三遍,要读只读纸质书!
要想真正掌握一本书的核心内容,需要读三遍。
第一遍:细读,目的在于完整阅读全书,并且划出重点,写上读书笔记;
一个月后读第二遍:扫读,主要快速翻阅第一遍阅读时做的笔记和划的重点,目的在于加深记忆;
半年后第三遍:忆读,读的时候只看目录,然后去回想内容,如果回想不起来,再去进行扫读。
这样三遍下来,基本上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就能够很好的吸收。
误区
错,这是你的第一个误区:学习一定要大段时间!
错,这是你的第二个误区:碎片时间碎片学习!
错,这是你的第三个误区:看书就是要背住!
最后提醒几点
第一:不要看闲书,不要修仙、不要穿越、不要盗墓!
第二:少打游戏多锻炼身体!
第三:少??!
🙏 佛祖保佑 永无 Bug!
console.log(`%c
_oo0oo_
o8888888o
88" 🇨🇳 "88
(| -_- |)
0\ = /0
___/'---'\___
.' \\| |// '.
/ \\||| : |||// \
/ _||||| -:- |||||- \
| | \\\ - /// | |
| \_| ''\---/'' |_/ |
\ .-\__ '-' ___/-. /
___'. .' /--.--\ '. .'___
."" '< '.___\_<|>_/___.' >' "".
| | : '- \'.;'\ _ /';.'/ - ' : | |
\ \ '_. \_ __\ /__ _/ .-' / /
====='-.____'.___ \_____/___.-'___.-'=====
'=---='
🙏 佛祖保佑 永无 Bug!
~~~~~~~~~~~~~~~~~~~~~~~~~~~~~~~~~~~~~~~~~~~
《菩提偈》- 慧能祖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 `color: #0f0; bakcground: #00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偈》- 慧能祖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refs
https://gist.github.com/xgqfrms/568e759c90be2d18901a637e79e6ce7a
https://gist.github.com/edokeh/7580064
佛系程序员的月薪五万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N00rWLkkLjV7zQnzxBVKaA
从0开始学架构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81
李运华,InfoQ 签约作者,阿里游戏资深软件工程师;
带领多个研发团队,承担架构设计、架构重构、技术团队管理、技术培训等职责;
专注于开源技术、系统分析、架构设计,对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的研究;
对系统解耦、高性能、高可用架构有丰富的经验;
(🐞 反爬虫测试!打击盗版⚠️)如果你看到这个信息, 说明这是一篇剽窃的文章,请访问 https://www.cnblogs.com/xgqfrms/ 查看原创文章!
©xgqfrms 2012-2021
www.cnblogs.com/xgqfrms 发布文章使用:只允许注册用户才可以访问!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xgqfrms, 禁止转载 🈲️,侵权必究⚠️!
本文首发于博客园,作者:xgqfrms,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xgqfrms/p/13854692.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