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优化带来的思考,浅谈前端工程化【转】

重复优化的思考

这段时间对项目做了一次整体的优化,全站有了20%左右的提升(本来载入速度已经1.2S左右了,优化度很低),算一算已经做了四轮的全站性能优化了,回顾几次的优化手段,基本上几个字就能说清楚:

传输层面:减少请求数,降低请求量
执行层面:减少重绘&回流

传输层面的从来都是优化的核心点,而这个层面的优化要对浏览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

① 网页自上而下的解析渲染,边解析边渲染,页面内CSS文件会阻塞渲染,异步CSS文件会导致回流

② 浏览器在document下载结束会检测静态资源,新开线程下载(有并发上限),在带宽限制的条件下,无序并发会导致主资源速度下降,从而影响首屏渲染

③ 浏览器缓存可用时会使用缓存资源,这个时候可以避免请求体的传输,对性能有极大提高

衡量性能的重要指标为首屏载入速度(指页面可以看见,不一定可交互),影响首屏的最大因素为请求,所以请求是页面真正的杀手,一般来说我们会做这些优化:

减少请求数

① 合并样式、脚本文件

② 合并背景图片

③ CSS3图标、Icon Font

降低请求量

① 开启GZip

② 优化静态资源,jQuery->Zepto、阉割IScroll、去除冗余代码

③ 图片无损压缩

④ 图片延迟加载

⑤ 减少Cookie携带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采用类似“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的做法,比如:

① 缓存为王,对更新较缓慢的资源&接口做缓存(浏览器缓存、localsorage、application cache这个坑多)

② 按需加载,先加载主要资源,其余资源延迟加载,对非首屏资源滚动加载

③ fake页技术,将页面最初需要显示Html&Css内联,在页面所需资源加载结束前至少可看,理想情况是index.html下载结束即展示(2G 5S内)

④ CDN

......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上述优化点半数以上是重复的,一般在发布时候就直接使用项目构建工具做掉了,还有一些只是简单的服务器配置,开发时不需要关注。

可以看到,我们所做的优化都是在减少请求数,降低请求量,减小传输时的耗时,或者通过一个策略,优先加载首屏渲染所需资源,而后再加载交互所需资源(比如点击时候再加载UI组件),Hybrid APP这方面应该尽可能多的将公共静态资源放在native中,比如第三方库,框架,UI甚至城市列表这种常用业务数据。

拦路虎

有一些网站初期比较快,但是随着量的积累,BUG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慢,一些前端会使用上述优化手段做优化,但是收效甚微,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代码冗余:

① 之前的CSS全部放在了一个文件中,新一轮的UI样式优化,新老CSS难以拆分,CSS体量会增加,如果有业务团队使用了公共样式,情况更不容乐观;

② UI组件更新,但是如果有业务团队脱离接口操作了组件DOM,将导致新组件DOM更新受限,最差的情况下,用户会加载两个组件的代码;

③ 胡乱使用第三方库、组件,导致页面加载大量无用代码;

......

以上问题会不同程度的增加资源下载体量,如果听之任之会产生一系列工程问题:

① 页面关系错综复杂,需求迭代容易出BUG;

② 框架每次升级都会导致额外的请求量,常加载一些业务不需要的代码;

③ 第三方库泛滥,且难以维护,有BUG也改不了;

④ 业务代码加载大量异步模块资源,页面请求数增多;

......

为求快速占领市场,业务开发时间往往紧迫,使用框架级的HTML&CSS、绕过CSS Sprite使用背景图片、引入第三方工具库或者UI,会经常发生。当遇到性能瓶颈时,如果不从根源解决问题,用传统的优化手段做页面级别的优化,会出现很快页面又被玩坏的情况,几次优化结束后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前端每次性能优化的手段皆大同小异;代码的可维护性也基本是在细分职责;
既然每次优化的目的是相同的,每次实现的过程是相似的,而每次重新开发项目又基本是要重蹈覆辙的,那么工程化、自动化可能是这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

工程问题在项目积累到一定量后可能会发生,一般来说会有几个现象预示着工程问题出现了:

① 代码编写&调试困难

② 业务代码不好维护

③ 网站性能普遍不好

④ 性能问题重复出现,并且有不可修复之势

像上面所描述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工程问题;定位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手段;而如何防止同一类型的问题重复发生,便是工程化需要做的事情,简单说来,优化是解决问题,工程化是避免问题,今天我们就站在工程化的角度来解决一些前端优化问题,防止其死灰复燃。

文中是我个人的一些开发经验,希望对各位有用,也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讨论,指出文中不足以及提出您的一些建议

消灭冗余

我们这里做的第一个事情便是消除优化路上第一个拦路虎:代码冗余(做代码精简),单从一个页面的加载来说,他需要以下资源:

① 框架MVC骨架模块&框架级别CSS

② UI组件(header组件、日历、弹出层、消息框......)

③ 业务HTML骨架

④ 业务CSS

⑤ 业务Javascript代码

⑥ 服务接口服务

因为产品&视觉会经常折腾全站样式加之UI的灵活性,UI最容易产生冗余的模块。

UI组件

UI组件本身包括完整的HTML&CSS&Javascript,一个复杂的组件下载量可以达到10K以上,就UI部分来说容易导致两个工程化问题:

① 升级产生代码冗余

② 对外接口变化导致业务升级需要额外开发

UI升级

最理想的升级是保持对外的接口不变甚至保持DOM结构不变,但多数情况的UI升级其实是UI重做,最坏的情况是不做老接口兼容,这个时候业务同事便需要修改代码。为了防止业务抱怨,UI制作者往往会保留两个组件(UI+UI1),如果原来那个UI是核心依赖组件(比如是UIHeader组件),便会直接打包至核心框架包中,这时便出现了新老组件共存的局面,这种情况是必须避免的,UI升级需要遵守两个原则:

① 核心依赖组件必须保持单一,相同功能的核心组件只能有一个

② 组件升级必须做接口兼容,新的特性可以做加法,绝不允许对接口做减法

UI组成

项目之初,分层较好的团队会有一个公共的CSS文件(main.css),一个业务CSS文件,main.css包含公共的CSS,并且会包含所有的UI的样式:

半年后业务频道增,UI组件需求一多便容易膨胀,弊端马上便暴露出来了,最初main.css可能只有10K,但是不出半年就会膨胀至100K,而每个业务频道一开始便需要加载这100K的样式文件页面,但是其中多数的UI样式是首屏加载用不到的。

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main.css只包含最核心的样式,理想情况是什么业务样式功能皆不要提供,各个UI组件的样式打包至UI中按需加载:

如此UI拆分后,main.css总是处于最基础的样式部分,而UI使用时按需加载,就算出现两个相同组件也不会导致多下载资源。

拆分页面

一个PC业务页面,其模块是很复杂的,这个时候可以将之分为多个模块:

一经拆分后,页面便是由业务组件组成,只需要关注各个业务组件的开发,然后在主控制器中组装业务组件,这样主控制器对页面的控制力度会增加。

业务组件一般重用性较低,会产生模块间的业务耦合,还会对业务数据产生依赖,但是主体仍然是HTML&CSS&Javascript,这部分代码也是经常导致冗余的,如果能按模块拆分,可以很好的控制这一问题发生:

按照上述的做法现在的加载规则是:

① 公共样式文件

② 框架文件,业务入口文件

③ 入口文件,异步加载业务模块,模块内再异步加载其它资源

这样下来业务开发时便不需要引用样式文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首屏载入速度;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当异步拉取模块时,内部的CSS加载需要一个规则避免对其它模块的影响,因为模块都带有样式属性,页面回流、页面闪烁问题需要关注。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这里点击出发后的城市列表便是一个完整的业务组件,城市选择的资源是在点击后才会发生请求,而业务组件内部又会细分小模块,再细分的资源控制由实际业务情况决定,过于细分也会导致理解和代码编写难度上升:

demo演示地址代码地址

如果哪天需求方需要用新的城市选择组件,便可以直接重新开发,让业务之间使用最新的城市列表即可,因为是独立的资源,所以老的也是可以使用的。

只要能做到UI级别的拆分与页面业务组件的拆分,便能很好的应付样式升级的需求,这方面冗余只要能避过,其它冗余问题便不是问题了,有两个规范最好遵守:

1 避免使用全局的业务类样式,就算他建议你使用
2 避免不通过接口直接操作DOM

冗余是首屏载入速度最大的拦路虎,是历史形成的包袱,只要能消除冗余,便能在后面的路走的更顺畅,这种组件化编程的方法也能让网站后续的维护更加简单。

资源加载

解决冗余便抛开了历史的包袱,是前端优化的第一步也是比较难的一步,但模块拆分也将全站分成了很多小的模块,载入的资源分散会增加请求数;如果全部合并,会导致首屏加载不需要的资源,也会导致下一个页面不能使用缓存,如何做出合理的入口资源加载规则,如何合理的善用缓存,是前端优化的第二步。

经过几次性能优化对比,得出了一个较优的首屏资源加载方案:

① 核心框架层:mvc骨架、异步模块加载器(require&seajs)、工具库(zepto、underscore、延迟加载)、数据请求模块、核心依赖UI(header组件消息类组件)

② 业务公共模块:入口文件(require配置,初始化工作、业务公共模块)

③ 独立的page.js资源(包含template、css),会按需加载独立UI资源

④ 全局css资源

这里如果追求极致,libs.js、main.css与main.js可以选择合并,划分结束后便可以决定静态资源缓存策略了。

资源缓存

资源缓存是为二次请求加速,比较常用的缓存技术有:

① 浏览器缓存

② localstorage缓存

③ application缓存

application缓存更新一块不好把握容易出问题,所以更多的是依赖浏览器以及localstorage,首先说下浏览器级别的缓存。

时间戳更新

只要服务器配置,浏览器本身便具有缓存机制,如果要使用浏览器机制作缓存,势必关心一个何时更新资源问题,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

原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yexiaochai/p/4901341.html 

 
posted @ 2016-02-16 14:02  小兵传奇`  阅读(2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