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智变新实践,网易灵动助力世界500强集团打造无人化标杆

在国家推动传统基建数字化转型、构建 “数字中国” 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水电五局”)与网易灵动强强联手,落地无人装载机技术,共同推动旗下拌合站智能化升级。双方基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建集团”)“十四五”数字化转型战略,为传统基建注入数字新动能。

1、坚持技术驱动,助力传统业务焕新升级

电建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世界500强企业(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00位,2022年度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1位),近年来一直在强化平台支撑,突出技术引领,坚持项目撬动,瞄准“AI+”、智能建造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推行全过程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建造方式,积极推广“微创小改”,助力传统业务“焕新”升级,持续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注智赋能。而水电五局作为电建集团的优势骨干企业,不仅是具有对外承包经营权的大型综合性中央企业,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18年获评“四川省百强企业”,始终紧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重庆第一高桥”江习高速公路笋溪河特大桥

*来源:水电五局官网

 

拌合站的智能化转型不仅是行业需求的驱动,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传统拌合站作业始终面临多重痛点:粉尘弥漫的作业环境、机器轰鸣的噪音等,不仅导致人工操作效率低下,更暗藏机械碰撞、人员受伤等安全隐患;偏远施工区域普遍存在人力短缺、招工成本持续攀升的问题,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基建的发展要求。此外,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例如《“十四五” 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水电五局选择与网易灵动携手,以技术破局推动拌合站智能化改造,旨在打造电建集团无人化作业的示范标杆。

2、无人装载机技术,破解传统作业难题

针对水电五局的需求,网易灵动通过智能化改造与无人驾驶技术,落地自研的行业首个全自主无人装载机系统——“灵载”,并将生产管理全面迁移至线上。依托网易灵动自研的激光融合感知高精度料面感知铲料点智能选择等核心技术,装载机器人即便在无外部照明、空间有限、粉尘弥漫的超窄通道内,也能够实现精准作业,完成24小时连续生产

在水电五局拌合站实际作业场景中,网易灵动装载机器人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运作。其具备场景自主感知能力,能实时监控料斗与料仓余量,不仅可自主创建上料任务,还能精准预测补料周期,提前规避断料风险;进入作业执行环节,机器人支持无人自主上料,自动导航至指定料仓后,智能规划起铲点完成铲料,再精准导航至料斗完成卸料,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为确保作业精准高效,装载机器人依托自动定位导航功能,通过精准地图构建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与自主运动控制,定位精度可达 5cm,保障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方面,机器人集成全面安全防护功能,既能够实时感知行人与障碍物并及时避障,也配备车身倾斜检测系统,同时支持人工应急接管,全方位守护作业安全。

随着项目落地,水电五局拌合站不仅达成24小时连续无人化作业,摆脱传统人工 “两班倒” 的效率瓶颈,更将作业人员从高危环境中解放,人员安全得到更多保障;同时,作业效率与稳定性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偏远地区人力短缺的压力。此外,该项目作为电建集团无人化作业的标杆案例,其技术路径与实践经验具备复制价值,将为高海拔、复杂环境下的基建项目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方案。

3、强强联合,为传统基建注入数字新动能

在 “数字中国” 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基建行业的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必然,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水电五局与网易灵动的合作,正是这一时代变革的生动注脚:当央企的产业深耕能力遇上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传统基建将不断释放新的增长潜力,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除传统拌合站之外,网易灵动装载机器人已实现从标准化拌合站到开放型港口、堆场、电厂等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系统可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在保障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港口散料运输、电厂燃煤输送、堆场物料整理等场景的运营效率。

 

发电厂场景:

化工厂场景:

港口清仓场景:

……

以上为部分应用场景

更多落地实践,敬请期待

posted @ 2025-11-07 16:01  网易伏羲  阅读(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