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分区与注意事项

好久没有发博客了,接下来会把暑假学习的陆陆续续整理到博客上来,原本是想先整理python的,但刚好手头在学这个,就先整理了。

这篇博客时Linux学习的开篇,以前都是用到什么命令就了解一下,这周系统学习了一下常用的命令和相关知识,发现解决了很多之前的困惑,先从Linux的分区和安装的概念说起。

Linux安装前要经历四个步骤,分别是:分区,格式化,定义设备文件名,挂载

1.分区
Linux的分区有三种: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四个;
扩展分区最多有一个,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四个,扩展分区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写入数据和格式化。
可以用一个柜子来理解这个问题:
 

一个大柜子分为许多个小柜子,其中1,2,3柜子属于主分区,4柜属于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是指一块被分成很多块区域的总和,但它其实并没有空间,只是一个统称。

而这块扩展分区所分的几个小分区就是逻辑分区,也就是图中的5,6号柜子。

 
2.格式化(高级格式化)
又称逻辑逻辑格式化,是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Linux的文件系统:EXT2/EXT3/EXT4(CentOS6.3默认)),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再借用柜子的比喻,就是把一个柜子分为一个个等大的小个子,再EXT4中每个数据块默认大小是4KB,这时如果有个10KB的文件要写入,就需要分配三个数据块,多余的2KB不存数据,且这三个数据块分布在柜子里的随机小格子中而不是连续排列的。
磁盘碎片整理:把保存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块尽量放在一起。
每个文件都有一个i节点号(inode号),通过它可以建立inode列表,查找文件时通过寻找inode号在列表中找到文件条款,从而知道文件保存在哪几个数据块,从而打开数据块拼凑成完整文件。
格式化的目的不是清空数据,而是写入文件系统。
 
3.设备文件名
先介绍硬件设备文件名
在这里需要注意,在Linux中所有硬件都是文件,dev目录下中所有文件都是硬件文件
 
在定义设备文件名时定义的是分区设备文件名:/dev/sda1代表第一个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现在使用的硬盘一般都是SATA硬盘
 

 

4.挂载
在Windows中挂载被称为分配盘符,而Windows中的盘符在Linux中成为挂载点
在Linux中挂载时
必须分区的有:
    / (根分区)
    swap分区 (交换分区,不超过内存2倍)
推荐分区:
    /boot (启动分区,200M)
 
这里可以发现Linux与Windows不同的特点,Linux可以给根分区目录下的子目录单独分配硬盘空间,比如给根目录 / 分配sda1分区,还可以给根目录下的 /home 单独分配分区,这样 /home 目录虽然是根目录的子目录,却单独具有存放空间。
 
这里把以上四点总结如下:

顺便在这里提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1.Linux中所有内容以文件形式保存,没有写入配置文件的都是在内存中临时生效。
2.Linux区分大小写
3.Linux不以扩展名区分文件类型,压缩文件通过扩展名可以区分压缩类型
4.Linux所有的存储设备都必须挂载后用户才能使用(即Windows中分配盘符)
5.Windows下的程序不能直接在Linux中安装和运行

再介绍一下远程登陆管理工具,在管理服务器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使用的是Xshell,在虚拟机也可以使用它连接,只要在虚拟机使用NAT或桥接模式,建立一个与本机同网段的网卡,就可以使用Xshell连接自己设置的ip地址从而操作虚拟机。

posted @ 2018-08-04 12:03  像风长安  阅读(68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