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一次作业补充
软件工程第一次作业补充
在一周之内快速看完《构建之法》,列出你不懂的5-10个问题,发布在自己的博客。
要求:①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②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
③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矛盾?
一个模板可以是这样: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引用文字),有这个问题 (提出问题)。 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引用说法),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描述自己的经验)。 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说明困惑)。
【或者】我反对作者的观点(提出作者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
问题一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第二章开始的关于写单元测试部分以及回归测试部分),有这个问题 (怎样进行单元测试)。 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在单元测试活动中,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不仅仅是作为无错编码一种辅助手段在一次性的开发过程中使用,单元测试必须是可重复的,无论是在软件修改,或是移植到新的运行环境的过程中。因此,所有的测试都必须在整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进行维护。),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单元测试要保证所有的代码都得到基本的测试)。 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为什么单元测试要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进行,怎么样才能进行一个有效的单元测试)。
问题二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在第五章介绍的关于团队与流程部分),有这个问题 (如果要开展一个项目,应该选择怎样的团队模式)。 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大概都说的是选择,选择好的人,选择好的方式,选择好的平台协作来提高团队能力的),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根据看书的过程,应该选择渐进交付的流程)。 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既然已经接近迭代式的开发流程,那么是不是要放弃以前几个未发展健全且漏洞较多的团队模式)。
问题三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读了第六章关于敏捷流程的部分),有这个问题 (在什么时候适合选择敏捷)。 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引用周啸辰敏捷软件工程和传统软件工程比较,敏捷软件开发的一个精髓就是“刚刚够”思想。用逐步实现的思想替代完整架构,每一步的需求和人员及其沟通、开发成本都刚刚好,通过不断地迭代,在迭代过程中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实现最紧致成本,体现“刚刚好”思想。同时对每次迭代的反馈进行讨论和思考,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敏捷并不是软件开发的顶峰,这种价值观建立在许多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之上。)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为什么敏捷很有效果,那么敏捷最适用的范围是哪些)。
问题四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我看了第八章关于需求分析的部分),有这个问题 (我们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应该如何减小用户与我们之间的理解误差)。 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应该贴切的做用户调研,与用户密切交流,深入面谈,以及市场调研),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在项目开始之前一定详细的做用户调查,在后期项目开始时对需求分析时刻更新。)。 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假如我们做出项目之后与用户和我们的预期想法差别较大,是我们的需求分析做的不到位,我们到底应该把需求分析的着重点放在哪里)。
问题五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在第十三章中关于“探测式”的测试部分),有这个问题 (为什么探测式测试流程是不可重复的)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因为测试是特定的,使得探测式测试没办法自动化,达不到可重复级。而探测式测试太多是团队管理不佳的标志。),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因此我们还是要注重单元测试和回归测试和其他测试方法,尽管探测式测试依然可以找出许多预料之外的漏洞)。 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为什么说探测式测试在没有发现当前用例之外的问题,就说明现有测试用例是比较完备的)。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