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57 花园 解题报告

P1357 花园 解题报告

核心思路一览

这道题的题眼在于两个关键信息:

  1. 约束条件与 m 有关:一个花圃是否能种 C 形花,只取决于它和它前面 m-1 个花圃的情况。
  2. 数据范围特殊n 非常大(\(10^{15}\)),而 m 非常小(\(\le 5\))。

看到“只与前 m 个状态相关”且 m 很小,我们立刻会想到 状态压缩 DP
看到 n 巨大而转移方式固定,这几乎是 矩阵快速幂 优化的标准信号。

因此,本题的解题路径就是:状态压缩 DP → 矩阵快速幂优化


Step 1: 构思朴素的动态规划 (DP)

首先,我们忽略“环形”这个条件,把它看作一个从 1 到 n 的直线排列。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 DP 状态来记录方案数。根据题意,一个位置的决策会影响到后面 m-1 个位置的决策。所以,我们的 DP 状态必须包含当前位置以及它前面 m-1 个位置的信息

这正是状态压缩 DP 的用武之地。我们可以用一个 m 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这 m 个花圃的状态。比如,我们约定:

  • 1 代表 C 形花圃
  • 0 代表 P 形花圃

DP 状态定义
dp[i][S] 表示: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前 i 个花圃,并且第 i-m+1 到第 i 个花圃的状态(从左到右)恰好是二进制数 S 时的合法方案数。

状态转移
考虑 dp[i][S] 是如何从 dp[i-1] 的状态转移过来的。
dp[i][S] 描述的是 i-m+1i 的状态。那么 dp[i-1] 的某个状态 S' 描述的就是 i-mi-1 的状态。

如图所示,状态 S 是由状态 S' 向左移动一位,并在最右边补上一个新的花圃(0 或 1)得到的。反过来看,S' 其实就是 S 向右移动一位,并丢掉最左边的花圃得到的。

所以,要计算 dp[i][S],我们需要找到所有能在 i-1 时刻转移到它的状态 S'

  1. 在第 i 位种 P 花 (0):那么 i-1 时刻的状态 S' 必须是 S 的前 m-1 位。这相当于 S >> 1
  2. 在第 i 位种 C 花 (1):同样,i-1 时刻的状态 S' 也是 S 的前 m-1 位。这相当于 S >> 1

但这里要注意,题解的推导方式是“从前一个状态推导后一个状态”,我们跟着它的思路来:
假设 i-1 时刻的状态是 S_prev,我们要在第 i 位种花,得到 i 时刻的状态 S_next

  • 如果第 i 位种 P 花 (0):S_next = (S_prev << 1) & ((1 << m) - 1)。这等价于 S_prevS_next 的前 m-1 位,即 S_prev = S_next >> 1
  • 如果第 i 位种 C 花 (1):S_next = ((S_prev << 1) | 1) & ((1 << m) - 1)。这等价于 S_prev(S_next 去掉末位的1) 的前 m-1 位,即 S_prev = S_next >> 1

等一下,这里有个细节。S 代表的是 i-m+1iS_prev 代表 i-mi-1
S_next (在 i 时刻) = S_prev (在 i-1 时刻) 的后 m-1 位 + 新花。
也就是 S_next 的前 m-1 位等于 S_prev 的后 m-1 位。
这正好是 S_prev = S_next >> 1 或者 S_prev = (S_next >> 1) | (1 << (m-1)) 的关系!

DP 方程
dp[i][S_next] = dp[i-1][S_prev_P] + dp[i-1][S_prev_C]
其中:

  • S_prev_P = S_next >> 1 (对应在第 i 位放 P 花)
  • S_prev_C = (S_next >> 1) | (1 << (m-1)) (对应在第 i 位放 C 花)

合法性判断
在每次转移时,我们必须保证新的状态 S_next 是合法的,即 S_next 中 1 的数量(C 形花圃的数量)不能超过 k。可以用 __builtin_popcount(S_next) <= K 来判断。


Step 2: 处理环形问题

环形问题的一个经典处理技巧是“破环成链”并强制首尾一致
一个长度为 n 的合法环形花园,可以看作一个长度为 n 的合法直线花园,并且它满足一个额外条件:开头的 m 个花圃的状态,和结尾的 m 个花圃的状态是“匹配”的。因为花园是环形的,第 n 个花圃后面就是第 1 个,所以第 n-m+1n 再加上 1m-1 这一段,也必须满足约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求初始 m 个花圃的状态 S 和经过 n 次种植后,最后 m 个花圃的状态也是 S

所以,一个朴素的(40分)算法就诞生了:

  1. 枚举所有合法的初始状态 S(即 __builtin_popcount(S) <= K)。
  2. 对于每个 S,我们假设 dp[m][S] = 1,其他 dp[m][S'] = 0
  3. i = m+1 递推到 n,算出所有的 dp[n][S_final]
  4. dp[n][S] 的值累加到最终答案 ans 中。
  5. 对所有合法的初始 S 重复以上步骤。

这个方法太慢了,n 巨大,无法接受。


Step 3: 矩阵快速幂优化

观察我们的 DP 方程,dp[i] 的每个状态都只由 dp[i-1] 的状态线性组合而成。这是一个经典的线性递推关系,可以用矩阵乘法来优化。

构建转移矩阵
我们把所有 2^m 个可能的状态看作一个向量 F_i,其中 F_i[S] 就是我们定义的 dp[i][S]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转移矩阵 M,使得 F_i = M * F_{i-1}

矩阵 M 应该如何定义呢?
M[S_prev][S_next] 的值表示从状态 S_prev 转移到 S_next 的方案数。
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从 S_prev 转移到 S_next 只有在特定关系下才有可能,且方案数是 1。

题解代码中的 b.a[j][i] 表示从状态 j 转移到状态 i。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构建过程:

// 变量名:i 是 S_next,j 是 S_prev
for (int i = 0; i < t; ++i) { // 遍历所有可能的下一个状态 S_next
    if (__builtin_popcount(i) > K) continue; // 如果 S_next 本身不合法,跳过
    
    // 情况1:S_next 是通过在末尾添加一个 P(0) 得到的
    // 那么前一个状态 S_prev 就是 S_next 右移一位
    int j = i >> 1; 
    b.a[j][i] = 1; // M[S_prev][S_next] = 1
    
    // 情况2:S_next 是通过在末尾添加一个 C(1) 得到的
    // 那么前一个状态 S_prev 就是 S_next 右移一位,并在最高位补1
    j = (i >> 1) | (1 << (m - 1)); 
    // 此时,S_prev 也必须是合法的
    if (__builtin_popcount(j) <= K)
        b.a[j][i] = 1; // M[S_prev][S_next] = 1
}

这段代码正确地构建了状态转移矩阵 M (代码里的 b)。

计算最终答案
我们要求的是从一个初始状态 S 出发,经过 n 步转移后,恰好回到状态 S 的方案数之和。

  • 从任意一个初始状态向量 F_0 出发,经过 n 步后的状态是 F_n = M^n * F_0
  • 我们想知道从 S_start 开始,到 S_end 结束的方案数。这个值就是 (M^n)[S_start][S_end]
  • 对于环形问题,我们要求 S_start == S_end。所以,对于每一个合法的初始状态 S,我们需要的方案数就是 (M^n)[S][S]
  • 最终答案就是把所有合法的初始状态 S 对应的 (M^n)[S][S] 加起来。
    ans = Σ (M^n)[S][S] (对于所有合法的 S)

这不就是矩阵 M^n对角线元素之和吗?这个值在数学上称为矩阵的迹 (Trace)

所以,最终的算法是:

  1. 构建转移矩阵 M
  2. 使用矩阵快速幂计算出 M^n
  3. M^n 的对角线元素 (M^n)[i][i] 累加起来,就是答案。
    (注意:如果一个状态 i 本身不合法,那么任何转移到它或从它出发的路径都不存在,所以 (M^n)[i][i] 自然会是 0,我们直接累加所有 i 的对角线元素即可,无需再次判断 i 是否合法)。

时间复杂度

  • 矩阵大小为 (2^m) x (2^m)
  • 矩阵乘法复杂度为 O((2^m)^3)
  • 矩阵快速幂计算 M^n 需要 O(log n) 次矩阵乘法。
  • 总复杂度为 O((2^m)^3 * log n),对于 m <= 5n <= 10^15 来说,完全可以通过。

总结

这道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利用矩阵快速幂优化 DP 的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

  1. 识别模型:看到与“前 m 个状态相关”且 m 小,想到状态压缩 DP
  2. 定义状态:用 m 位二进制数 S 表示最后 m 个花圃的种植情况。
  3. 推导转移:找出 dp[i][S_next]dp[i-1][S_prev] 之间的线性关系。
  4. 优化:看到 n 巨大且转移方程固定,想到用矩阵快速幂代替 n 次循环。
  5. 处理环:通过“破环成链,首尾相同”的思想,将问题转化为求 M^n 的迹(对角线元素之和)。

希望这份详细的报告能帮助你彻底理解这道题的精妙之处!

posted @ 2025-07-22 15:18  surprise_ying  阅读(1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