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236 [yLCPC2024] D. 排卡 解题报告

P10236 [yLCPC2024] D. 排卡 解题报告

一、 前言: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析一道有趣的动态规划问题。简单来说,题目给了我们一个数字队列,比如 [5, 3, 1, 4, 2]。我们需要玩一个游戏:

  1. 游戏操作:每次,我们可以从这个队列的最左边或者最右边拿走一个数。
  2. 构筑新序列:我们把拿出来的数,按顺序排成一个新序列 b。比如,先拿最左边的 5,再拿最右边的 2,再拿最左边的 3……
  3. 计算得分:新序列 b 的总分是 b[1]b[2]次方 + b[2]b[3]次方 + …… 一直加到最后。
  4. 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拿数的方法,使得这个总分最大

二、 思路历程:从错误到正确

1. 最初的想法:贪心行不行?

看到“最大化”,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贪心。什么叫贪心呢?就是“只顾眼前,不看长远”。

  • 贪心策略:我们是不是可以每一步都做出当前看起来最优的选择?比如,我们先确定第一个数 b[1] (从 a 的队头或队尾选一个),然后为了让 b[1]b[2]次方最大,我们再决定第二个数 b[2] (从剩下队列的头或尾选)。以此类推。

  • 为什么贪心是错的?
    这种策略非常短视。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数,比如 100。如果当前为了让 x^y 最大,我们把 100 当成了底数 x,可能收益不错。但也许,把这个 100 留到后面,让它当一个指数 y(比如 2^100),能带来的总分收益会高得多!贪心策略无法权衡一个数字“现在用”还是“以后用”哪个更好,因此很容易错过全局最优解。

2. 正确的方向:动态规划(DP)

既然贪心不行,我们就需要一种能“瞻前顾后”的全局规划方法。这就是动态规划(DP)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观察这个游戏,我们发现一个关键特征:无论我们怎么从两头取数,剩下的数字永远是原始队列中一段连续的区间

  • 例如,从 [a_1, a_2, a_3, a_4, a_5] 中,我们先取 a_1,再取 a_5,那么剩下的就是 [a_2, a_3, a_4],它是一个连续的子区间。

处理这种“连续区间”上的最优问题,正是区间动态规划(Interval DP)的典型应用场景。

三、 区间DP详解:如何设计状态与转移

1. 状态定义:我们需要记录什么信息?

区间DP的核心是定义一个好的“状态”。我们想要求解“处理完区间 [l, r] 内所有数能得到的最大分值”。

但这里有一个难点:计算得分 b_ib_{i+1} 次方,需要知道前一个数 b_i 是什么。这意味着我们的决策不仅影响当前,还决定了下一步计算得分的“底数”。

所以,一个简单的 dp[l][r] 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状态里加入更多信息。一个绝妙的设计是:

  • dp[l][r][0]:表示我们只处理 a[l...r] 这个子区间,并且规定第一个拿的数必须是 a[l],然后用最优策略拿完剩下所有数,能得到的最大总分。
  • dp[l][r][1]:同理,表示我们只处理 a[l...r] 这个子区间,但规定第一个拿的数必须是 a[r],然后用最优策略拿完剩下所有数,能得到的最大总分。

这个状态定义非常精髓,它把“下一步的底数是什么”这个问题,转化为了“这个子问题是以谁开头”的确定性信息。

2. 状态转移:如何从小问题推导出大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计算 dp[l][r][0]dp[l][r][1]

计算 dp[l][r][0] (规定先拿 a[l])

  1. 我们已经确定了,在 a[l...r] 这个子问题中,第一个拿出的数是 a[l]

  2. 那么,第二个要拿的数是哪个呢?它只能是剩下区间的两端:a[l+1] 或者 a[r]

  3. 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

    • 情况一:第二个拿 a[l+1]
      • 当前产生的得分是 power(a[l], a[l+1])
      • 接下来,我们面对一个新问题:处理 a[l+1...r] 这个更小的区间,并且以 a[l+1] 开头。这个问题恰好就是我们已经定义好的 dp[l+1][r][0]
      • 所以,这种情况的总分是 power(a[l], a[l+1]) + dp[l+1][r][0]
    • 情况二:第二个拿 a[r]
      • 当前产生的得分是 power(a[l], a[r])
      • 接下来,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处理 a[l+1...r] 这个区间,并且以 a[r] 开头。这个问题就是 dp[l+1][r][1]
      • 所以,这种情况的总分是 power(a[l], a[r]) + dp[l+1][r][1]
  4. 为了让总分最大,我们在这两种情况中取一个最大值。于是,状态转移方程就出来了:
    dp[l][r][0] = max( power(a[l], a[l+1]) + dp[l+1][r][0], power(a[l], a[r]) + dp[l+1][r][1] )

计算 dp[l][r][1] (规定先拿 a[r])

这个推导过程完全类似:

  1. 第一个拿 a[r]
  2. 第二个可以拿 a[l]a[r-1]
  3. 推导出的状态转移方程为:
    dp[l][r][1] = max( power(a[r], a[l]) + dp[l][r-1][0], power(a[r], a[r-1]) + dp[l][r-1][1] )
3. 实现细节
  • 遍历顺序:我们按照区间长度 len 从小到大len 从 2 到 n)来计算。对于每个 len,再遍历所有可能的左端点 l。这样可以保证,当我们计算 dp[l][r] 时,所有它依赖的、区间长度更小的 dp 值(如 dp[l+1][r])都已经被计算出来了。
  • 边界条件:当区间长度为1时,没有相邻的数对,所以得分为0。在我们的代码实现中,DP数组初始化为0,相当于自动处理了这种情况。
  • 最终答案:当 len 增长到 n 时,我们就能算出 dp[1][n][0]dp[1][n][1]。这分别代表了从整个队列 a[1...n] 出发,第一步是取队头 a[1] 还是队尾 a[n] 的最优总分。我们最终的答案就是这两者中的较大值:max(dp[1][n][0], dp[1][n][1])

四、 代码解读

这里的 f 数组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 dp 数组。

// 快速幂函数,用于计算 a^b mod 998244353
long long power(long long base, long long exp) { /* ... */ }

// ...
while(T--){
    read(n);
    for(rint i=1;i<=n;i++) read(a[i]);
    
    // 初始化DP数组,所有值都为0
    for(rint i=1;i<=n;i++) for(rint j=1;j<=n;j++) f[i,j,0]=f[i,j,1]=0;

    // len 是区间的长度
    for(rint len=2;len<=n;len++){
        // l 是区间的左端点
        for(rint l=1;l<=(n-len+1);l++){
            // r 是区间的右端点
            int r=l+len-1;
            
            // 计算 f[l][r][0]:先取 a[l] 的情况
            // 对应我们分析的两种选择:下一个取 a[l+1] 或 a[r]
            f[l,r,0] = max(f[l+1,r,0] + power(a[l], a[l+1]), 
                           f[l+1,r,1] + power(a[l], a[r]));

            // 计算 f[l][r][1]:先取 a[r] 的情况
            // 对应我们分析的两种选择:下一个取 a[l] 或 a[r-1]
            f[l,r,1] = max(f[l,r-1,0] + power(a[r], a[l]), 
                           f[l,r-1,1] + power(a[r], a[r-1]));
        }
    }
    
    // 最终答案是处理整个区间[1, n]时,先取头或先取尾的两种情况的最大值
    printf("%lld\n",max(f[1,n,0],f[1,n,1]));
}

五、 总结

这道题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区间DP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识别出问题的本质(处理连续区间),并设计出能够包含解决子问题所需全部信息的状态(即 dp[l][r][0/1])。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但更简单的小问题,并自底向上地求解,最终得到全局最优解。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

posted @ 2025-07-08 18:52  surprise_ying  阅读(1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