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读书笔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银行螺丝钉

 51个笔记


 序言一


  • 那投资股票基金的“基民”们赚钱了吗?很遗憾,大多数股票基金的投资者,收益都一般,甚至有的股票基金投资者被深套。为什么股票基金盈利不错,但是基金投资者整体盈利不好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投资者大多是在牛市最火热的时候才入场。每次到了牛市最火热的时候,会有大量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基金的投资者开始入场投资。他们不知道股票品种的风险,不知道牛市是“鸡犬升天”。牛市买入股票基金,很短时间里就会有不错的收益,新手投资者会把这个收益看成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运气。
  • 投了1万元,很短时间里就赚了两三千,是不是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多投一点呢?于是又追加了5万元,然后很短时间里又赚了几千元。这样不断地自我强化,很多新手就在股市最高位,大笔重仓投入了资金,结果随后牛市结束,被高位套牢,只好躺下“装死”。牛市从高位下跌往往会持续几年时间,过几年打开基金账户一看,还是被套中,于是对股市和股票基金失望透顶,发誓再也不碰。这是很多投资股票基金亏损的投资者都经历过的。
  • 而且长期定投,天然就是长期持有的。股票市场的收益并不是均匀的,80%的收益出现在20%的时间里。只有长期持有下来,才能等到下一次牛市的出现。定投自带“长期持有”这个特征,也是有利于在股票市场盈利的。

 想成为富人,你得攒资产


  • 真正的财务自由,是手里有大量能够“钱生钱”的资产,这样即使自己不再投入精力去工作,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现金收入。
  • 我们可以看看《福布斯》排行榜,全球知名的富豪,基本上都是手里握有大量的资产:比尔·盖茨(Bill Gates)手里有微软公司的股权,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手里有很多优秀公司的股票,李嘉诚在全球有大量的地产港口……这些富豪手里都有大量可以“生钱”的资产。这些资产,有的是这些富豪创业建立的公司的股权,有的是像巴菲特这样“买来”的股票。经营公司、投资股票是这些富豪的主业,但他们也可以随时去度假、旅游,或者做慈善、举办论坛。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手里的资产仍然在源源不断地为他们“生钱”。
  • 2.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真正的富人,手握大量资产,同时又绝不会去支付自己承受不起的消费。例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有几百亿美元的财富,其中绝大多数财富都是微软公司的股权,这些股权就是他的资产,能源源不断地给他带来现金。股神巴菲特也是如此,他绝大多数资产就是他掌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Cooperation)的股权,但巴菲特更是以节俭著称,几十年都工作在家乡的那栋办公楼里,虽然手握几百亿美元,但从来不贪慕虚荣。
  •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以“节约”著称的,因为节约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以后的利润。著名的犹太船商斯图亚特(Stewart)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和利润是成正比的。”他的员工评价斯图亚特,说他是一个“非常吝啬,让人讨厌的人”。他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特别重视,公司的很多文件都是在用过的纸的背面打印的,公司每一项大的开支都需要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批才能支付。也正是因为这种节约精神,他的公司才能创造出巨额的财富,直至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找到长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


  • 所有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 这里有一个比较通用的概念: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通常比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长期收益率更高;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中,现金流越高,长期收益率更高。
  • 《股市长线法宝》(Stocks For The Long Run)的作者杰里米丁·西格尔(Jeremy J.Siegel)教授对200多年的美国金融市场做过统计,股票是长期投资中收益最高的资产,其次是企业债券和短期国债。而且任何债券都无法长期跑赢通货膨胀,只有股票可以长期跑赢通货膨胀。

 看收益,更要看风险


  • 比如,2015年1月,中国香港著名的何东花园以51亿港币成交,何东爵士的这笔投资,从1923年的6.6万上涨到2015年的51亿,升值7.7万倍。看起来7.7万倍相当惊人,实际上相当于年复合收益率多少呢?只有13%。股神巴菲特50多年来的年复合收益率是多少呢?20%左右,这就足以让巴菲特成为顶级富豪、股神了。换句话说,长期保持20%左右的年复合收益率,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可能短期里能做到,但是长期是很难保持的。过去几年,国内出现过一些涉案金额高达百亿的金融诈骗案、集资案,有些就是宣传年收益率可达50%甚至100%,很多人就上当了。

 最适合上班族的基金——指数基金


  • 简单理解,基金就是一个篮子,里面可以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装入各种各样资产。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一篮子资产分割成若干小份,一小份才几元,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投资了。这样一来,原来普通人买不起的资产,现在可以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投资了。

 谁开发的股票指数


  • 美国主要有三大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是交易所指数,而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则是指数公司开发的。

 指数基金是怎么来的


  • 因为指数基金持有股票的种类、数量、比例都跟指数非常接近,所以指数基金的表现也跟指数非常接近。或者说,指数基金把指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以实际交易的产品。因为指数的规则是公开的,所以各家基金公司拿到指数的规则之后,都可以自己开发出对应的指数基金产品。像国内比较出名的沪深300,追踪这个指数的指数基金就有几十只之多。因为追踪的是同样的指数,它们持有股票的种类、数量、比例都非常接近,所以它们的表现也都非常接近,并且都跟沪深300表现也比较近似。因为指数的选股规则是固定并且公开透明的,所以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挑选股票的时候,受到指数的限制,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得随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挑选股票,必须按照指数来挑选。
  • 简单来说,指数基金是一种特殊的股票基金。一般的股票基金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个人决策能力,而指数基金不一样:它是以某指数作为模仿对象,按照该指数构成的标准,购买该指数包含的证券市场中全部或部分的证券,目的在于获得与该指数相同的收益水平。一般的股票基金,依赖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基金的业绩好不好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能力;而指数基金的业绩跟基金经理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对应指数的表现。

 “躺着赚钱”的指数基金


  • 股神巴菲特也提到过,买指数基金就是买国运。只要相信国家能继续发展,指数基金就能长期上涨,我们就能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
  • 指数基金只会按指数去买股票,而且不会选择亏损、财务有问题的公司。指数基金所买入的几十只上百只股票,即使下跌也会有些限度,不会跌没。这种特性帮我们规避了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
  • 指数基金是按照指数来选股,而指数的规则是早就确立好了的,任何人都可以查询、监督。所以指数基金不会有利益输送等情况出现。

 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股票基金——指数基金


  • 401(k)计划,实际上就是把退休养老金的重担,从企业身上,转移到员工自己身上。如果退休前不按照一定比例自己投入401(k)计划,那退休后很可能就失去安全保障。从401(k)计划实施后,美国人实际上是主要是靠自己投资来负担自己的养老,企业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401(k)计划有很大比例的资金投资到指数基金上,也就是通过指数基金配置了股票资产。

 常见宽基指数基金


  • 这些股票基本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公司,一般是国家控股或在对应的行业里是数一数二的龙头公司。如果我们投资上证50,就持有了这些规模最大的50家企业的股票了。这种大公司也被称为蓝筹股。什么是蓝筹股?蓝筹这个词来自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里,一般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后来就用蓝筹股,代表规模较大、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司。
  •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追踪同一个指数的不同指数基金,它们的单价可能会差很多,有的基金单价是0.9元,有的基金单价却是3元。这主要是由于基金成立时间的不同而导致的,对我们的投资并没有什么影响。举个例子,一只上证50指数基金A,基金净值1元;另一只上证50指数基金B,基金净值2元。如果上证50指数上涨50%,那A基金净值会涨到1.5元,B基金会涨到3元,它们上涨的百分比是大致相同的。当然,前提是指数基金追踪指数的效果是正常的。
  • 如果一个指数基金规模较小,它清盘的概率就比较大。基金清盘并不是说我们的投资血本无归了,而是按照某一个基金净值强制赎回,导致我们的投资中断。如果基金规模太小,那么基金公司运作这个基金可能就是亏本的,基金公司就有可能停止这个基金的运作。所以一般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会避开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最好规模在1亿以上再考虑。
  • 那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企业基本面的好坏呢?目前一般从4个维度去衡量: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和分红。而基本面指数也正是从这4个维度去挑选股票的。
  • 基本面指数中,在国内最出名的就是中证基本面50指数。这个指数是按照4个基本面指标,挑选出综合排名前50的公司。具体来说,是从上市公司过去5年的年报数据中,计算4个基本面指标。营业收入:公司过去5年营业收入的平均值。现金流:公司过去5年现金流的平均值。净资产:公司在定期调整时的净资产。分红:公司过去5年分红总额的平均值。例如一个公司营业收入100亿元,那就用它除以全部样本公司营业收入之和。这样得到一个百分比。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现金流、净资产、分红所占的百分比。这四个百分比求平均数,再乘以10000000,就得到了这个股票的基本面得分。按照基本面得分从大到小排名,取前50名,这就是中证基本面50指数了。基本面50指数是从2004年12月31日1000点开始的。指数代码为000925/399925。图3.7为基本面50指数的历史走势图。
  • 指数特点这种按照占总规模百分比来排名得分的方式,很明显公司规模越大,越占优势。所以基本面50指数挑选出来的,往往也是大盘股。从定位上来说,基本面50指数跟上证50指数很相似。不过因为它综合考虑了收入、盈利、净资产等基本面因素,所以挑选股票时会考虑得更全面一些。
  • 特点之一:历史悠久,成熟开放。中国香港是一个成熟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港交所上市要简单一些,内地有些公司就会转战到香港去上市。另外港交所也比内地的证券交易所更加成熟,这个主要体现在有非常丰富的衍生品上。像内地的股指期货期权市场还不完善,甚至还会限制交易。但是香港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品种很丰富,可以发展出非常多的投资策略。
  • 特点之二:跟内地紧密相关,但投资者以境外投资者为主。香港股票市场的第二个特点,是上市公司跟内地紧密相关,但是投资者主要以境外投资者为主。内地有很多知名的大公司在香港上市,特别是在香港回归之后,主营业务在内地的公司在港股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像大家熟悉的腾讯、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公司都有在香港上市。很明显,因为主营业务在内地,所以这些港股的投资价值跟内地经济紧密相关。但是港股又有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就是它的投资者主要是以境外投资者为主。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回归之前,港股股票市场,内地投资者占比非常低。像1996年的时候,港股中的内地投资者比例不到1%,甚至连日本和韩国都比不上。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港股股票市场特别容易受到境外市场的影响。举个例子,很多朋友看过电影《甜蜜蜜》,里面有一个镜头,张曼玉扮演的李翘,辛辛苦苦攒了钱,投了港股,结果遇到了超级股灾,损失惨重。李翘经历的股灾是哪一次呢?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美国1987年股灾。1987年10月19日,美股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美国股市一天之内跌幅达22.6%。港股跟随,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恒生指数从3949点暴跌到了2204点,下跌幅度达到44%。是一次非常惊人的股灾。1987年恒生指数走势如图3.8所示。
  • 指数特点特点之一:内地公司在境外的“代言人”。境外投资者难以直接投资A股,但是中国香港金融市场是开放的,对境外投资者来说,H股是可以随意投资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H股一直是中国内地公司在世界上的代言人。就连巴菲特也投资过H股。2003年4月的时候,因为非典等原因,中国香港股市非常低迷,巴菲特用4.88亿美元的价格,买入1.3%的中国石油H股。在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的时候,正好国际石油价格也处于底部,加上当时港股整体估值也非常低。到了2007年,A股进入大牛市,股市整体暴涨。巴菲特当初4.8亿美元买的中国石油H股,以40.48亿美元全部卖出。短短4年时间里,收获9倍的收益,巴菲特这一笔投资收益非常惊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油是先在港股上市的H股,再在A股上市。在A股上市的时候已经是2007年11月份,此时巴菲特认为中国石油已经很贵,不值得投资,所以把持有的中国石油股票全部卖出。但A股正值牛市,大量的散户在中国石油上市的时候以每股40多元买入中国石油股票。从2007年到2017年,10年过去了,现在中国石油的价格都不到当初的1/3。
  • 同样是投资中国石油这家公司,为何巴菲特能赚9倍?原因就在于巴菲特应用了他所擅长的价值投资理念,这也是本书所倡导的投资理念。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也会把这一投资理念应用到指数基金这一品种上。
  • 而等权重指数则是分配给每个成份股完全相同的权重。例如一个等权重指数基金有100只成份股,1亿的规模,那它就会每个成份股买100万。开始的时候每个成份股都是相同的权重,但是由于各个成份股的涨跌幅度和速度都不同,就导致一段时间后它们的权重也不同了。所以等权重指数一般每隔一段时间会强制再平衡一次,一般是一年一次。

 行业指数基金


  • 不同行业的赚钱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行业就是天生更容易赚钱。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0个一级行业都是有对应行业指数的。例如中证800一级行业指数。前文提到过,中证800的意思是“沪深300+中证500”。沪深300指数挑选了中国上市公司中规模最大的300家,中证500挑选了排除沪深300之外,规模最大的500家。这两个合起来,就是中国上市公司规模最大的800家。中证800一级行业指数,就是把这800家企业,按照各自所属的行业,划分成10个一级行业指数。这10个中证800一级行业指数,都是从2004年12月31日开始的,开始的时候,也都是1000点。这个1000点,可以看成是当时这些各个行业指数背后公司的平均股价。到2017年5月31日收盘,不同指数的表现各自如何呢?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不同的行业指数,它们的表现有非常大的差别,具体如图3.15所示。
  • 这十几年里,经历了两轮牛熊市,之所以造成这么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不同行业天生赚钱的能力相差非常大。有的行业天生更容易赚钱。投资医药股和必需消费股,长期来看在A股更容易赚钱。美股也是如此。统计从1957年到2012年,标普500指数中业绩排名前20的公司,如表3.23所示。
  • 强周期性行业之银行业除了比较容易赚钱的优秀行业,还有一类行业也是可以考虑的,那就是强周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指的是行业的某些方面会呈周期性波动。例如,销售保健品的行业会有销售旺季和销售淡季,券商会因为牛市和熊市而产生业绩波动,银行会因为宏观经济的影响而产生盈利方面的周期波动,航空股会因为油价的波动而成本变化很大,等等。这些周期性,有的是因为用户的需求变化,有的是因为原材料的价格变化,有的是因为宏观因素的变化。所以不同的周期性行业,其背后的周期驱动因素也是不同的。周期顶部和底部的表现也相差很大,不能统一而论。例如同样是周期性行业,证券行业在牛市的时候业绩会大涨,但牛市对石油行业就没什么影响。所以不同的周期性行业,它们的周期性并不同步。最具有代表性的周期性行业就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包括的子行业非常多,像大家熟悉的银行、保险、证券,都是金融行业的子行业。另外像金融消费、金融租赁、资产处理、基金公司、投资银行,甚至典当行都可以算是金融的子行业。
  • 银行是最重要的一个金融子行业,也被称为百业之母。我对银行还是挺有感情的,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银行。银行具备不错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两个收入,两个费用”: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利息费用,风险准备金。
  • 行业简介和特点证券行业也就是券商业,也被称为“周期之王”。它是最典型的一个强周期性行业。证券行业的商业模式比较容易理解,作为证券市场的“揩油者”,证券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交易费用。牛市的时候,无论是新开户还是资金量都会与平时相比有大幅的提升。所以证券行业的业绩与牛熊市的相关性非常大。证券行业的周期性取决于市场行情。每次牛市,券商股都是备受瞩目的明星,在牛市上半段,券商可以获得最大的业绩提升和估值提升。图3.16是证券行业的历史走势图。
  • 这种明显且十分巨大的周期性,就是证券行业的主要特征了。证券行业适合长期投资吗?证券行业并不适合买入后长期持有。证券行业可以说是不适合长期持有的行业的一个典型:证券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大多数券商提供的服务同质化严重,导致券商行业的基本面和股价的走势高度趋同。激烈的竞争不断地压缩券商的主要收入——佣金。大多数券商没有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护城河,不能把自己从竞争中脱离出来,客户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券商。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未来超低佣金会成为主流。这些加剧了证券行业的竞争程度。好处是如果风险控制得比较好,证券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并不大,这一点较银行业和保险业来说要好一些。也正因为证券行业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我们选择证券行业的指数基金来投资券商,既可以享受到它的强周期性特征,又可以摒弃大多数个股风险。
  • 白酒行业白酒行业是必需消费行业下的一个子行业。中国有非常丰富的酒文化,甚至流传几百年的名酒也不在少数。餐桌上也少不了觥筹交错的应酬,白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消费品。而且白酒这种消费品比较特殊,一般的消费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贬值,但是好的白酒,反而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增值。像一瓶几十年的茅台,价格反而比之前更高。白酒的利润率也很高,很多白酒有非常明显的品牌优势,像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依靠品牌优势,可以在很长时间里获得大量的利润。所以过去十几年里,白酒行业出了很多大牛股,是非常不错的消费子行业。目前白酒行业的指数,主要是中证白酒指数,指数代码为399997。追踪中证白酒指数的指数基金如表3.35所示。

 价值投资的理念


  • 安全边际前面我们提到过,股票的价格围绕其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如果具备了能力圈,我们就能判断出股票的价值,那还缺少什么呢?是股价的因素。在投资的时候,我们需要判断一下,当前股价与股票内在价值之间的关系。怎么去判断这种关系呢?打个比方,如果知道一只股票,它的内在价值是1元每股,我们会用2元每股的价格去买它吗?花2元钱去买只值1元钱的东西,相信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这么做。
  • 格雷厄姆用一句话非常形象直观地介绍了安全边际,他说:我们要用0.4元买价值1元的东西。这就是格雷厄姆总结的安全边际的核心。套用在投资上,就是说,我们要用比价值更低的价格去买股票。安全边际理论是格雷厄姆最重要的投资思想。这个理论贯穿他的整个投资生涯,帮助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英明的投资决策。
  • 当股票的价格大幅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时,这时候投资,才具备了安全边际。如果我们在价格大幅高于价值的时候买入,不仅不能赚钱,反而还会有亏钱的可能。很多时候亏钱,就是追热点导致的,冲动的投资者看到什么热门、什么涨得好就买什么,丝毫不关心买的东西到底值多少,是不是符合这个东西的内在价值。格雷厄姆曾说过: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忽视安全边际,这是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我们来总结一下格雷厄姆对价值投资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长期看是趋于一致的。能力圈。只有具备了能力圈,我们才能判断出股票的价值。安全边际。只有当价格大幅低于价值的时候,我们才会买入。明白了格雷厄姆总结的三点关于价值投资的理论,我们也就明白了,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即能判断出大致的价值是多少,然后在价格大幅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我们在投资指数基金的时候,无论是定投,还是一次性买入,都是遵循同样的道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判断出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去投资。但是怎么知道指数基金的价格是不是低于价值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估值指标和方法来帮助我们判断。
  • 2.常见的估值指标什么是估值指标呢?估值就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评估资产。例如从资产盈利的角度、从资产价值的角度等。我们投资的主要是股票型指数基金,所以需要了解股票的常见估值。最早期的股票是没有估值的,大家买卖股票的方式就是直接讨价还价。后来随着人们对股票的研究深入,各种估值方法也开始出现,用于辅助投资。这些估值指标出现了几十年,被无数的投资大师所使用。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熟悉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自己所用。最常用的估值指标有哪些呢?主要是4个:市盈率、盈利收益率、市净率、股息率。
  • 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的一个估值指标。市盈率的定义是:公司市值/公司盈利(即PE=P/E,其中P代表公司市值,E代表公司盈利)。市盈率的分母,也就是公司盈利,可以取不同的值,从而将市盈率细分为静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其中静态市盈率是取用公司上一个年度的净利润,滚动市盈率是取用最近4个季度财报的净利润,动态市盈率是取用预估的公司下一年度的净利润。最具参考意义的是静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因为它们是已经确实发生了的盈利,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盈率。而动态市盈率是预测未来的盈利,与未来实际情况会有一定偏差。那么市盈率背后的信息有哪些?
  • (1)市盈率反映了我们愿意为获取1元的净利润付出多少代价。例如某个公司的市盈率是10,就代表我们愿意为这个公司的1元盈利付出10元。(2)估算市值。一个公司一年赚100亿元净利润,市盈率是10,其市值就是1000亿元。市值代表我们买下这个公司理论上需要的资金量。很少有公司的盈利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大幅波动,但是公司的市值可以在牛市的时候大幅上涨,在熊市的时候大幅下跌,原因就在于市盈率估值的大幅波动:牛市推高了投资者对单位盈利的估值。(3)市盈率的适用范围:流通性好、盈利稳定的品种。市盈率包括两个变量:市值和盈利。所以应用市盈率的前提有两个,一是流通性好,能够以市价成交;二是盈利稳定不会有太大波动。①流通性好。这是很关键的却经常被忽视的因素。
  • 市场上某些很小的股票的市盈率有好几百倍,其实这类高泡沫的股票,市盈率已经失去了参考意义。因为这类股票流通性不好,只需要很少的资金买卖,就会导致暴涨暴跌。流通性越不好的股票,市盈率就越没有参考价值。这是因为当你想以这个市盈率去进行投资的时候,你的投资行为就会极大地影响市价,形成一种反馈效应。
  • 例如中国香港市场有很多日成交量不足千元的股票,市盈率甚至只有0.1不到,单从估值角度看,低到不能再低了。但是当你去投资的时候却会发现,如果想要买到这个股票,你的出价可能要比上一个成交价高好多才能买到。流动性越不好,这个现象越明显。A股的很多小股票也有这样的效果,几万元就可以把这个股票打到涨停板或者跌停板。这种情况下估值指标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有比较合理的流动性,是应用一切估值指标的前提。一般能够进入沪深300、中证500之类指数的股票,它们的流动性都没有什么问题。
  • ②盈利稳定。这是使用市盈率的第二个前提。有的行业盈利并不稳定,不适用市盈率,例如有“市盈率陷阱”的没落行业和周期行业,有的行业处于成长期或者亏损期,也不适用市盈率。有的行业市盈率很低,但是实际上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盈利在不断减少。从PE=P/E这个角度,盈利E不断减少,市盈率PE就会逐渐变大,不再低估。这就是“市盈率陷阱”。周期行业也不适用市盈率。例如证券行业,在牛市的时候利润暴涨数倍,原本40~60的市盈率瞬间变为个位数。从市盈率角度看起来好像很低估,但实际上这只是暂时的,景气周期一过,行业的利润就会骤减,市盈率从个位数又变为了几十。周期性的行业有很多,例如钢铁、煤炭、证券、航空、航运等。基本提供同质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都具备比较明显的周期性,并不适合用市盈率估值。再者,很明显,亏损股无法使用市盈率这个指标。而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股票,公司的盈利大部分需要用于再投入扩大规模,所以盈利会被人为地调整,并不能稳定,因此也不适合用市盈率估值。总的来说,流动性好、盈利稳定的品种,就可以使用市盈率为其估值。宽基指数基金大多都可以与这两点比较符合,所以使用市盈率为宽基指数基金来估值是可行的。
  • 股息率股息,是投资者在不减少所持有的股权资产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直接分享企业业绩增长的最佳方式。我们都知道,有的股票是会分红的。如果我们用过去一年,公司的现金分红除以公司的市值,得到的就是股息率了。股息率衡量的,就是现金分红的收益率。

 盈利收益率法挑选指数基金


  • 盈利收益率大于10%时,开始定投。这源自格雷厄姆的思想。格雷厄姆认为,满足两个条件就算高,一是盈利收益率要大于10%,二是盈利收益率要大幅高于同期无风险利率。截至2017年5月31日,无风险利率可以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5%左右。无风险利率的两倍就是7%。所以在中国,这两条规则目前可以合二为一,即:当指数基金的盈利收益率大于10%,我们就可以开始定投;如果盈利收益率低于10%,这个指数基金对我们就没有了吸引力,应该停止定投,对已经定投的份额则选择持有。
  • 当盈利收益率低于6.4%时,暂停定投。这个6.4%是来自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国内债券基金的长期平均收益率在6.4%左右。如果指数基金的盈利收益率不足6.4%,那我们为何还要投资指数基金呢?那还不如将指数基金卖出,换成债券基金,毕竟债券基金更加稳定,风险更小。所以我们应该在指数基金的盈利收益率不足6.4%的时候,分批卖出指数基金,换成其他品种。

 指数基金估值方法小结


  • 我们来总结一下挑选指数基金的两种估值方法,即盈利收益率法和博格公式法的应用。根据指数背后公司的盈利所处的状态,我们可以把指数分为4个类别,分别是:(1)盈利稳定的指数。(2)盈利呈高速增长态势的指数。(3)盈利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呈周期性变化,但行业没有长期亏损记录的指数。(4)长期亏损的指数。

 提高定投收益的5个小技巧


  • 销售服务费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基金公司宣传某只指数基金申赎费用全免。这种免申赎费用的基金,通常会在基金后面加个字母C,被称为C类基金。C类基金目前主要是场外基金。一般的场外指数基金,不管买卖频率如何,每次操作都会收取申购赎回费。这样对于一些频繁操作场外基金的投资者,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而C类基金比较特殊,它不收取申购费用,一般持有1个月以上也不收取赎回费用,但是它会固定收取一定比例的销售服务费,一般是每年收取0.4%~0.6%。也就是说,不管申购赎回多少次,都只收取一定比例的销售服务费,这样就把交易成本固定下来了。不过,我们投资指数基金一般是在低估值的时候分批买,高估值的时候分批卖,一般需要持有1年或多年。这种情况下,挑选申购费1折的平台申购场外基金,交易成本可以控制在0.1%左右,持有2年以上也没有了赎回费;而C类基金则需要固定交0.4%~0.6%,如果不是有频繁申购赎回的需求,C类基金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

 来自微信读书
 

25047bbd9b79f0e2de39fb12730379e

 

posted @ 2025-09-25 02:05  中华第一大可爱  阅读(15)  评论(0)    收藏  举报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