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阴谋Ⅱ:产业链高效整合是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读书笔记

《产业链阴谋Ⅱ:产业链高效整合是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修订版)》


 郎咸平

 35个笔记


 版权信息


  • 我希望我们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未来的领袖们都能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媒体上以及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这个命题,我们应该多一些辩证的思考。
  • 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两个企业,一个是TCL,一个是明基(BenQ)。TCL和明基都提出来要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和国外的品牌、技术要走出去。对于这两家企业的发展战略,我的观点就是:你一定会失败。大家知道我讲话比较绝对,类似“你有可能会成功”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我从来不讲。具体来说,像TCL李东生收购了阿尔卡特以及法国的汤姆逊,明基收购了西门子的移动业务。阿尔卡特也好,汤姆逊也好,西门子也好,不都是国际名牌吗?不都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吗?既有品牌又有技术,再配合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哪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今天大家读完我对产业链的分析之后就不应该这么想,读者应该和我一样批评他们一定会失败。为什么?因为劳动优势只是1美元的25%,而在10美元里,只占了25美分的劳动成本优势根本没用。一两年之后,两家公司的合资业务轰然倒塌,根本走不出去。我可以很清楚地跟大家说,今天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国企和民企哪个更有效率的问题,而是在这种国际产业链分工之下,如果国企和民企不能奋起直追的话,有可能双双被淘汰,事情就是如此之严峻!
  • 最后,我很痛心地告诉读者,2007年我写的《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文章刚刚发表的时候,全国正洋溢着股市、楼市一片大涨的欢乐气氛。甚至有人认为,我“唱衰”了中国经济,而对于那些粉饰太平的“专家学者”反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个时刻我想起了屈原所著《楚辞·卜居》里的一句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2008年年初,《南方人物周刊》对我的分析做这样的评论:如果郎咸平是对的,那么其他人都是错的。
  • 事实上,一个人要生存,他就必须进食有能量的食物。因此,人类对谷类食品的依赖程度最高,因为谷类食品能供给人类不可缺少的能量。其次是肉类食品,它可以给身体供应额外的营养元素,例如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过,不吃它也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这点可以从素食者身上得到证明。依赖程度最低的是糖果类,人类可以完全抛弃它,相反我们多吃了反而会担心健康受损。另外,上述三类食品也可按照其方便性、营养价值等特点而把它们细分为传统食品和现代食品两大类。直接从大自然中取得的食物就是传统食品,它具有高性价比和营养价值高等特性,如白米和鲜肉。而现代食品则是为新一代人节省时间而设计的方便食品,如方便面、方便肠等。现代食品尽管营养价值低,但是非常方便,就算是个不懂厨艺的小孩,也能随时随地享受这些它们。
  • 图2-3反映的是一般情况,而成功的企业早已窥探出了食品行业的本质,图2-4就是一些成功的传统食品企业的评分。从中可以看出,成功企业的产品在方便性、特色、味道差异和场景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得分都很高。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在方便性方面,它们大多会依靠提供独立包装等方式来提高方便性,例如从米铺买的散装米现在都被袋装米所替代。在特色方面,它们在包装中加入一些鲜艳的颜色或者采用形状特别的包装袋。此外,它们有时甚至会增加一些卖点,如香港品牌金象米的“真空处理”方式就非常有特色,很容易给消费者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味道差异方面,新口味的推出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销量,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所以在市场中占得先机。而在场景体验方面,传统食品(如鲜肉和白米)都开始在广告里加入场景体验,例如回家吃饭的温馨画面会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把现代食品的新元素添加到传统食品中,使传统食品跨到右面去,而这种跨越就是传统食品的行业本质(见图2-5)。
  • 刚才提到,传统食品的本质是“往右跨”,而现代食品则应该返璞归真“往左跨”,以取得传统食品的优势——传统感和营养价值高。营造传统感觉在技术上完全能做到,但是问题在于企业家们该怎样把营养较低的方便面变成像白米般有营养呢?现实中真的有“健康的方便面”吗?没有!这只是受了广告宣传的影响。纵使表面上看起来,吃方便面很健康,但是对身体毫无益处。那么成功的现代食品企业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答案是:把健康的“感觉”营造出来。我们以今麦郎为例子,看它如何打造健康的方便面。做法如图2-6所示,它在广告里用不同方法不断强调自己是健康的面条,而消费者在多次看到广告后便会信以为真,其脑海里便会涌现出一种健康的感觉。
  • 1.透光镜理论透光镜的特性是可以让光线通过,例如图2-7中的凸透镜会使光线折射,从而制造出一个真实影像。这就好比传统食品的“跨越”。因为传统食品制造商要想“真实”地提升其产品的方便性和增加口味差异性,就必须实实在在从产品本身下工夫,而不能单靠广告宣传。比如用酱料把鲜肉预先腌制可以节省消费者处理鲜肉的时间;又比如,用五种不同口味的酱料腌制五块同样的鲜肉,可以增加普通鲜肉口味的多样性,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插图]
  • 2.反光镜理论相反的,如图2-8所示,反光镜只能反射光线,所以它制造出来的只是虚拟影像。我们把这种方法比作现代食品的“跨越”,因为现代食品在变得与传统食品一样营养的时候,这种“营养”只是一种感觉,并非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自身的营养。所有奶糖的“健康”的虚拟影像都是采用这方法制造出来的,比如说大白兔奶糖并非由真正的纯牛奶制造,它只是添加了香味剂以使消费者吃起来觉得分外香浓,而真正的营养是不可能做到的!多喝牛奶对身体确实好,但是多吃大白兔奶糖就未必了,这只是企业家惯用的销售伎俩。
  • 四、成为食品行业的强者食品行业的本质就是这么浅显!但是只照着行业本质去做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不能。试想,我们今天在这里告诉大家食品行业的本质所在,然后成千上万的企业家都照着去做,那么岂不是双汇和大白兔糖等龙头企业都会被取代?取代龙头企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能当老大,它们多多少少都掌握了一点行业本质,虽然有时候可能只是幸运地掌握了。然而,在某个领域,即使你做得与龙头企业一样好,但是在消费者心目中,龙头企业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所以在同样细分的市场内,要想彻底击倒老大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者早已把行业老大的品牌与该行业联系起来。这就好比一想起方便面便会想起康师傅,一想起奶糖就会想到大白兔。由于时间的长期累积,别的品牌很难取代它们。不过要超过它们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但是你必须懂得避开它们的利刃,否则只会自取灭亡!
  • 要后来居上,你先得开辟一个新领域,即一个新的细分市场,然后成为该市场的老大。例如若想与大白兔奶糖一争高下,你必须按照该行业的本质先成为咖啡糖的老大或者其他细分市场的龙头,以使消费者一想起该市场便想起你的品牌,之后你再推出奶味系列的品牌以争取奶糖市场的份额。但是,要谨记一件事: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本业。康师傅向来把红烧牛肉面放在首位,纵使它不断地在开辟新市场,研发新口味,但始终没有放弃红烧牛肉面。双汇虽然开辟了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等市场,但高温肉制品始终还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可见要想成功,必须循序渐进,先选择一个竞争较少的新市场,依照行业本质提高价值,使消费者把该品牌与该行业挂钩,然后再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完成整条产业链等)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最后变成强者。

 前言 为产业链悲剧画上休止符


  • 对虚拟价值进行研究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各类饮料的虚拟价值比例不同,导致不同的市场法则。实际价值比例越小,消费者对“感觉”的需求越高,创造虚拟价值便越重要;反之,消费者对饮料的营养、功能等诉求更为强烈。
  • 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功能茶饮料,以茶为载体突出其功能价值。但其宣传的降火功效为一种慢性功能,“实际价值”不能立竿见影,因此王老吉必须以“虚拟价值”来拉升其“实际价值”,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其降火功效。乳品行业是整个饮料行业的缩影。酸酸乳由于蛋白质含量低,营养价值不高,因此以“虚拟价值”为主导,走“可乐”路线。高端奶制品虽蛋白质含量高,但是牛奶的营养亦属于慢性价值,走“王老吉”路线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而性价比最高的纯牛奶却适宜走天然水路线。
  • 与消费者距离的不同决定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以宝洁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中国日化行业主要品牌的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洗衣粉、牙膏、洗发水和化妆品等产品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远近各异,才导致各类日化产品的最佳市场策略彼此不同;心理距离越远,对功能和品牌细分的要求越低,越强调基本诉求;反之,心理距离越近,对功能和品牌细分的要求则越高,而且需要加重情感诉求的比重。
  • 案例四:保健品行业首先,从保健品行业的特点出发,我们了解到,保健品销售存在黄金期和保健品功能的重要意义。其次,我们发现,保健品的特点是在食品与药品的夹缝中生存,人们对其功能不够信任、对其概念不够清楚,所以,保健品要成功就必须将自己从食品与药品的模糊地带中凸显出来。由此,我们得出保健品的行业本质:有里——实际功效作为优质的内核,这是人们相信其功能的前提;有外——与健康有关的外在概念,借以区分保健品和食品、药品,这是人们认识其功能的基础;有联系——不同的手法使里外相互关联,进一步突出保健品的自身特点,使人们愿意尝试其功能。
  • 1.反光镜——虚拟各地饮食文化方便面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得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而提供多种口味的方便面就是它们可走的一条路。康师傅先用口味占据中国市场,然后再进军其他国家和地区。它用视觉和听觉来强化各地的饮食特色,其中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以“味”为口号,引起观众的遐想。无论是中华美食,还是亚洲美食,康师傅都能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不但让消费者吃遍大江南北,最重要的是掩饰了方便面这种现代食品缺乏营养的缺点。2.视觉康师傅方便面的包装鲜艳夺目,消费者很容易辨认出不同口味的包装。以红烧牛肉方便面为例,其包装颜色是深红色,而红色代表着热闹和吉祥,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中国人的注意和共鸣。此外,广告中的影像也颇具特色。以海鲜口味的方便面为例,康师傅在广告中展示了各种新鲜的配料,再配合沙滩美女的背景布局,将方便面完全融入到海滩情境中,让顾客别有一番体验,刺激了他们的购买欲望。3.听觉康师傅的宣传口号始终坚持统一的标准,即每一款口味都会有“这个味”这几个字样。例如辣旋风的口号是“这个味流行”、海鲜味的口号是“这个味鲜”,而老火靓汤的口号是“这个味正”等。这些口号简单易记,而且在每段广告的尾声都会出现,从而能提醒观众注意这款方便面的特色,使其能深刻地印在观众的心里。此外,该广告还把方便面和其味道直接挂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 4.品牌形象它们在取“康师傅”这个名字时肯定经过深思熟虑。“康”有健康的意思,而“师傅”二字则代表厨艺大师的高超技艺。“康师傅”三个字听起来格外亲切舒服,且又不失企业的责任感。另外,康师傅的标志也别具一格:戴着高帽的厨师热情地展开双臂,似乎在做着欢迎的手势。该形象敦厚可亲,透着一股愉悦的气氛,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且这个专业可亲的形象还弥补了现代食物与生俱来的缺点——不讲究烹饪技术,从而使现代食品象征性地获得了传统食品精细烹调的感觉。
  • 拿大企业来说吧,在2006年的方便面质量抽查中,康师傅、统一和日清都被发现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合格的产品包括日清的“点心杯鲜虾仁面”、统一的“来一桶红椒牛肉面”和康师傅的“红油燃面干拌面”等。而不合格的内容主要是水分、酸价和菌落总数超标。如果消费者食用了,则有可能引起呕吐等症状。在2007年,康师傅的“快餐面”包装内被发现有虫子,但是由于事后没有人深究,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 据中经网2008年1月的报道,目前中国人消费的方便面数量占了全世界总量的1/3。可见,巨大的消费群体在支撑着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高速增长。据财华中国2008年1月的报道,2007年中国方便面的产量达到了498亿包,占世界总产量的1/2。另外,2007年中国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网指出,仅康师傅和统一两个品牌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六成,其中康师傅的市场份额更占到了全国市场的34%以上,而其消费者的忠诚度也相当高,达到了76%。种种数据显示:方便面代表着一种新的饮食习惯,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食品的安全问题并没有阻挡人们对其品牌的热爱。
  • 当前,中国的肉类食品加工业已基本建立起以现代肉类食品加工业为核心,涵盖畜禽养殖、屠宰和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商品零售等相关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而且它在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呈现出逐年好转的积极态势。
  • 在中国肉类食品行业称霸的都是本土品牌,而洋品牌却默默无闻。在高温肉制品领域,双汇、雨润和金锣三分天下;在低温肉制品领域,雨润和双汇各占半壁江山;而冷鲜肉领域则被双汇、雨润和大众三者瓜分。纵观中国肉类食品行业,不是没有洋品牌,而是洋品牌要么偏安一隅,要么就是市场份额很小,实在很难与本土品牌一争高下。但是在化妆品、汽车、手机、日用化工等领域,洋品牌一直遥遥领先,而国产品牌则沦为低档、廉价的代名词。肉类食品行业的本土品牌是如何成功的?简而言之,在肉类食品行业领域,本土品牌牢牢抓住了行业本质,而洋品牌却没有!那么什么是肉类食品行业的本质呢?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了。
  • 消费者在购买肉类食品时看重的是哪一点呢?比如说,女性消费者在买LV手袋时,她考虑的因素未必是用来装东西,更多的是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如果仅仅为了实用,她买一个普通手袋就行,而用不着买LV的品牌。而在买宝马车或奔驰车时,除了方便考虑,男性消费者主要还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就。这是因为,虽然自己开车很方便,但是在交通日益拥挤的今天,更方便的还是乘地铁。所以,买LV不只是买手袋,还买的是一份尊贵;买宝马不只是买车,还买的是自我满足和炫耀。
  • 如果在方便的基础之上改变了其本质,那么方便就没有任何意义。拿火腿肠来说,正是因为生鲜肉烹煮麻烦,费时、费力,人们才改进方法发明了火腿肠、午餐肉等方便食品。但是春都没有把握好这条原则,把火腿肠变成了“面肠”,这种做法无疑是舍本求末,自毁长城。那么,春都之前的成功又如何解释呢?其实春都在无意之中抓住了行业的本质以至成功崛起。春都与双汇一样,当初都是一个小小的国营肉联厂,在改革开放前,吃着大锅饭,过着舒心日子。但是,改革开放把春都推向了激烈的市场,春都人对前途一片茫然。1986年,春都率先从日本引进了中国第一条火腿肠生产线。1987年,中国第一根西式火腿肠诞生,被命名为“春都”。之后,春都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它已经成为收入超10亿元、利润过亿元的国内著名大型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春都”火腿肠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几乎成为中国火腿肠的代名词。以资产计,春都资产平均每年以近6倍的速度递增,从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29.69亿元。但是,春都没有深刻理解火腿肠行业的本质,即为消费者提供美味的“方便肉”。它没有坚持开拓火腿肠市场,而是盲目地把火腿肠的利润用于从事房地产开发、生物制药和餐饮行业。春都决定改变自己的“火腿肠”形象,却不知“春都=火腿肠”恰恰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很多企业家想把自己的形象与某个行业挂钩都求之不得,而春都成功了,却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它走向了不归路。如果说多元化发展使春都偏离了其发展方向,那么在应对火腿肠市场的价格战时,春都则彻底脱离了火腿肠市场的本质。吃火腿肠当然是吃肉,但是春都愚弄消费者,把肉肠变为了“面肠”,最终自寻死路。郑荣呢?郑荣的发展轨迹与春都一模一样,因为跟风从肉联厂变成火腿肠集团。而为了应对价格战,它学习春都的做法降低产品质量,最后的结果跟春都一样。
  • 双汇是不是独树一帜呢?不是!双汇在价格战初期的做法与春都、郑荣的一样,也是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但是,出现在火腿肠市场上的新现象引起了双汇的注意:在所有企业都生产“面肠”之后,尽管价格已经非常便宜,但是消费者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购买热情,火腿肠反而严重滞销。双汇认真反思了这个现象,认为价格不是火腿肠成功的关键。于是它杀了一个回马枪:将火腿肠中的含肉量提高,创立了“王中王”品牌。
  • 首先,吃火腿肠的目的是吃肉,而不是吃面。所以双汇“王中王”将火腿肠的含肉量提高至85%。该举措并没有创新之处,因为火腿肠的标准配方本该如此。但是,双汇对此的解释却教育了消费者:在双汇的定义中,其他面肠也是火腿肠,只不过它们是低档火腿肠,而双汇的“王中王”是高档产品。这样,双汇“王中王”一举占领了高端市场。其次,双汇依靠“王中王”这个品牌,成功地将企业诚信可靠的形象传达给了消费者:火腿肠市场“面棍”满天飞,只有双汇才是“肉肠”。第三,双汇“王中王”采用了象征百兽之王的雄狮作为新标志,似乎在告诉消费者:双汇才是火腿肠的制造之王。
  • 王中王”启用新的标志——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它实际上向消费者传递了如下信息:双汇“王中王”货真价实,人们吃了之后身体强健,宛如雄狮一般威风,而不再是“东亚病夫”;此外,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中国就好比东方雄狮,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双汇“王中王”利用火腿肠唤起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焉能不称霸一方呢?在众多的火腿肠品牌中,只有双汇赋予了火腿肠这样的含义。试想,都是火腿肠,但是双汇品牌却不不同。它意味着自信和强盛,就像中国的崛起,而其他品牌仅仅是“方便肉”而已。双汇“王中王”不仅告诉消费者该品牌价格实惠,而且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双汇“王中王”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 企业家要想成功就必须把握行业本质!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本质,食品行业的本质就是“跨线”。
  • 传统食品直接取自大自然,无需进行深加工。如果想在传统食品行业获得成功,厂商就必须增加产品的价值,把现代食品的方便性、特色感和口味差异等优点运用到传统食品的制造上来。例如在销售鲜肉时,你可以向消费者赠送调味包,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产品的方便性,而且不同味道的调味包能提供多种口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 而对于营养价值不高,只追求方便性的现代食品而言,制造商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追求产品的方便性和特色之外,他们还要做好细分市场的宣传工作,使消费者一想起某类食品便会想起其品牌,比如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和大白兔奶糖。此外,这个行业的制造商还要努力提升产品的品质,使其具有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成功的企业通常只靠广告来营造其产品的营养感觉。然而,现今社会还有很多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家未能掌握这些方法;而有些龙头企业也只是碰巧抓住了行业本质,经不起市场的长期考验。在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冲击,竞争将愈加激烈,如果企业家要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所作为,那么他们一定得把握住行业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 第二节 行业本质行业本质是各行业企业经营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如果企业能明白并彻底执行其行业本质,那么它们必在成功之路上畅通无阻;相反,所有失败的企业都没有抓住行业本质。那么,对于种类多、数量多、供应增长率低以及容易变质的海产食物来说,它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呢?在探求海产食物的行业本质时,我们研究了太平洋恩利等海产公司,发现其行业本质相当复杂。最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海产食物的行业本质有三个,分别是“上游要稳、中游要快、下游要渗”(如图6-5)。
  • 2.上游业务本质——稳在市场经济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供求方面的相关理论,在此不必多谈。但是我们知道,在海鱼需求不断扩大而供应量却有限的情况下,获得稳定的渔产供应就成为上游行业的重要工作。只有取得稳定的渔产供应才能确保海产食物企业的长远竞争优势和保证它在全球海产食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相反,供应不稳的企业无不陷入失败的境地。很多成功的国际海产食物企业,如太平洋恩利、日本水产株式会社以及挪威的Marine Harvest Group,均明白上游业务的本质——稳的重要性,并利用其自身优势,运用不同的业务策略以稳定上游的供应。相反,一些公司如澳洲Deep Sea Fishery和挪威Pan Fish的失败,就是因为它们没有稳定上游的供应业务。
  • 二、中游业务1.概览海产加工业务的利润率虽然低于捕捞业务,但相对风险较小,准入门槛低,这使得该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截至目前,全球有超过4200家的海产加工公司,而一半以上的公司雇员少于20人。可见,加工行业的布局高度分散。在这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那就是,必须不断创新,提高效率,达到中游“快”的本质。
  • 三、下游业务1.概览我们将海产品的下游业务界定为海产品的批发、分销和零售,它是整个海产品供应链中最接近顾客的部分,也是整条产业链的产品价值最终实现的环节。因此,了解海产下游的业务本质非常重要。2.下游业务本质——究竟什么才是海产下游业务的本质呢?是品牌吗?顾客到鱼市场时大多不会理会海产品的供应商,所以品牌不可能是本质。是新鲜度?不一定,因为很多冻鱼从被捕捉直至到消费者手里,很可能要经历两三年的时间。海产下游业务的最终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海产品卖出去。但是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口味,如中国人偏爱原条鱼,日本人喜欢生鱼片;而中国人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中,很多的年青一代已经爱上了美国的炸鱼柳、麦当劳等食物。通过仔细分析不同的案例,我们发现“渗透”是海产下游业务的本质。“渗透”是指利用多样化的产品和差异服务来满足不同市场和客户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从而达到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最终目的。我们认为,若能做到“渗透”,海产下游行业便能取得成功。

 第二节 阴谋


  • 一、产业链阴谋与二元经济的成形产业链阴谋下的中国企业就是在夹缝中苦苦挣扎。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却极快,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我国这十余年来的经济发展的思维就是扭曲畸形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以推动GDP的方式(也就是我所批评的“以GDP为纲”的理念)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以GDP的组成为例,欧美、日本的GDP当中70%是消费,也就是社会需要什么物品,就生产什么物品,因此是正常的经济成长。我国GDP当中消费只占35%,是欧美、日本的一半,这种消费不足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的,老百姓必须存钱上学、住房和看病,因此不敢消费。那么我国GDP其余部分是怎么构成的呢?超过一半的GDP都是固定资产投资,而欧美日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我们的一半。什么是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读者到处可以看到的高架路、桥梁、地铁、地产等等,这些过度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成长。所以我国经济就是一个畸形扭曲的“二元经济”,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链定位错误而苦苦挣扎的制造业,另外一方面是以拉动GDP为主导的建设工程极其火爆,包括钢铁行业、水泥行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国企以及替它们融资的银行等等。前者占了经济总量的七成,而后者占了三成。这种二元经济就是中国的特色,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政府政策的错误,使得二元经济问题更加严重。

 第二节 谷类食品


  • [插图] 图2-10 金象米广告 近年来,由于流行回忆往昔生活,金象米采用了集体回忆作为2006年的广告宣传主线:很多香港人都是吃着金象米长大的,它是香港人成长的伙伴,是他们儿时回忆的一部分。此外,它们还用一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歌曲《亲情》作为其广告的主题曲,这又为回忆添加了一重色彩。 二、康师傅 1.反光镜——虚拟各地饮食文化 方便面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得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而提供多种口味的方便面就是它们可走的一条路。康师傅先用口味占据中国市场,然后再进军其他国家和地区。

 来自微信读书

 

e042540fb3579ae06585b2900bdb02a

 

posted @ 2025-09-08 03:01  中华第一大可爱  阅读(15)  评论(0)    收藏  举报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