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高金:新形势下国内投行发展探索及展望
1、2027年就是投资机构最差的时候。5年存续期,已经2年了,还剩3年。3年后投资公司是好公司。
2、国内卖掉,估值倒挂。好的行业,估值30亿起。卖掉,谁买。
3、buyout基金是未来很大的生态。 并购基金(Buy-out Fund)
4、上市成功的老板有资本意识吗?资本意识的核心是合规意识。
5、上市公司好多问题是低级错误。上市很顺的,出事问题反而高。
6、很多上市公司对并购很谨慎,怕被查。
7、二代养成计划。不是企业问题,是人事问题,太子怎么上位。
8、没业绩压力的没有并购动机。要保壳的,标的不想卖给他。
9、6倍市盈率。6年分红赚回来。有些业务模式有稳定的现金流贡献。但得让别人相信你的现金流是稳定、可持续的。
10、活下去,卷出来
11、误区:融资越大越好,估值越大越好。
12、传统投行,过去都是忽悠企业去上市。过去搞了1.7万亿美金,上市公司有很多钱,钱在账上躺着。
13、所以现在有了反向交易行为。
14、现在是对中介有利,反向
15、国外那套,怎么没有人问他需要什么?都在问他,要不要钱,技术要不要卖。都在撮合交易。
16、站在老板的角度,卖掉、赚钱、上市。三种归宿。
17、二代接班,和太子上位差不多。元老怎么安利,太子怎么养成。IPO有可能不是国内,是港股。帮他明确以后的路。不要有税收风险,不要有处罚监管。就是帮上市公司做规范。监管来的时候,能够应付过去。
18、新公司法,是按照现在资本意识修改的。读一下新公司法,很多理念发生变化了。
19、研发、销售、运营,三个老板平分股份。投行见到这种公司绕着走。
20、06年精品投行,是低谷。2004年股权分治改革。
21、资本战略规划。咨询业务只做咨询,不做交易。是西方的精品投行在做的事情。20年传统。
22、以定增做并购重组。上一辈投行是指标值。
23、资本市场,是解决国企改制的问题。
24、06才有签字费。那时候大家很迷茫。那时候就是做材料。后来才对行业有了理解,一开始只是整理材料。这个老板为什么要做再融资。09年没有成就感了,我的价值在哪里。行业事业部会接触大大小小的事业部。
25、做咨询项目,又累又苦。赚钱效应没有传统投行快。顺势把规模做大,坚持不做撮合。一直坚持做咨询。并购重组也是交易,忽悠老板上市有承销费。1个亿,5个亿,为了做规模把项目编出来,多收承销费。15-18定增,老板把股票质押,投到上市公司。结果上市公司一大堆现金花不出去。
26、大家明白西方精品投行在做什么。打造自己的生态。目前考核,咨询的家数。3年之内可以做到2000家。不能为了交易而交易。但是需要沉淀,这就是公司未来的战略。
27、做成一单,做成自己的ip。才有自己的积累,才有认知和提升。
28、成功概率,怎么撮合很难达成交易。反问3个问题1、为什么要并购。2、做并购达成什么目的。3、怎么实现这个目的。
29、掏钱时候,老板很无助。瘫在椅子上。老板做这个决策,没有系统的思考。
30、真正懂老板,影响老板。你说什么,1他听不懂,2想明白了不知道怎么做,3他以为他想明白了。
31、做咨询是帮老板想清楚。影响老板,首先要让老板信任。这个时候老板愿意听你的。
32、并购交易不难,难在整合。连自己都没整明白怎么整合其他的企业。
33、大部分人都是纯资本市场的背景。fa没有收费难的问题。收费模式是签协议,不付钱不干活。
34、给老板输出不是bp,是一个路径规划。融资6个月没有融到,先付钱再服务。
35、过去是存量、市场大。企业,做ppt,网络触点,都不牛,是大势。
36、生物医药现在融不到钱了,到?也融不到。融不到钱就活不下去,反问 这样的企业你投吗。本质,你推给别人的企业是否有价值。生物医药,抱大腿,出售lic。
37、咨询做的就是把客户预期降低。
38、谈好的,临时变卦,拜拜。对不起不服务。老板没有理解我们在做什么。(我补充:同频才能共振)
39、充分说明为什么要收这些钱。这种老板不是我要长期服务的老板。ipo也是这样的。虽然我是乙方,但我是出卖价值,不是讨好老板。是战略咨询。至少不低于他的势态上对谈。做保荐比较强硬,做咨询比较有优势。
40、50岁以上老板不要服务。二代接班。或者新一代创业,85那代。愿意接班。老板越焦虑,越好做。
41、用现在股权关系。远期场景规划以及落地。就可以做持续性收费,一旦落地,后面有场景。
42、原来是批量化。过去已经在做了。赚那个钱轻松,没人做这个事。收费怎么量化、收费按照律师,算工时,想象成律师咨询公司。
43、债券的存量一直在、债券的收入70-80%。吃饭还是可以的。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