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确认范围
最终认定的范围(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
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
通过确认可交付成果提高验收的可能性
---确认范围过程应根据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
确认范围的步骤:
确定需要进行范围确认的时间(开会时间)
识别范围确认需要哪些投入(开会准备)
确认范围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素(确认条件)
确认范围确认会议的组织步骤(开会议程)
组织范围确认会议(开会)
确认范围前先通过控制质量(关注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系统测试等工作)来核实可交付成果后才确认范围(关注可交付成果的验收)
控制质量和确认范围可以同时进行
需要检查的问题:项目干系人进行确认范围时,检查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1 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确定、可确认的
2每个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确的、可辨别的事件
3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4审核和承诺是否有清晰的表达
5项目范围是否覆盖了需要完成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活动
6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
干系人关注点的不同:
管理层主要关注项目范围----是否在投入产出上具有合理性
客户主要关注产品范围------关心产品或服务
项目管理人员主要关注项目制约因素----潜在风险和预备解决方法
项目团队成员关注自己参与的元素和负责的元素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文件
工作绩效数据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工具与技术:
检查---审查、产品审查和巡检
决策--投票
输出: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应该由客户或发起人正式签字批准
变更请求
工作绩效信息(对工作绩效数据加工后)
项目文件更新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