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会议
事后诸葛亮会议报告
项目名称:巡养修检管理子系统开发
会议时间:2025年6月10日
参会人员:马子熠,翟硕林,阎琪文
1. 设想和目标
-
问题定义与用户场景
- 目标明确:以设备全生命周期为核心,实现巡养修检作业的数字化管理。
- 典型用户(现场工程师、二级维修人员)和场景(故障报修、工单处理)描述清晰,但初期对“备件故障”模块的自动化工单生成逻辑理解存在分歧。
- 改进建议:在需求阶段增加用户角色流程图,明确各模块的触发条件。
-
计划时间
- 需求分析阶段时间充足,但开发阶段因并行任务导致部分模块延期。
- 改进建议:采用更敏捷的迭代计划,预留20%缓冲时间应对技术难点。
-
团队分歧解决
- 通过每日站会和原型评审统一意见,但“维修借用归还机制”的规则讨论耗时较长。
- 改进建议:提前制定技术决策矩阵(如投票机制),减少争议耗时。
2. 计划执行
-
任务完成度
- 完成度80%
- 未完成部分原因:低估第三方系统对接复杂度。
-
低价值工作
- 过度设计管理页面,实际使用率低。
- 改进建议:通过最小可行产品验证需求真实性。
-
交付件衡量
- 任务定义清晰,但“照片审核”的交付标准(模糊度阈值)初期未量化。
- 改进建议:验收标准需包含可测量的技术指标。
-
缓冲区作用
- 预留15%缓冲时间,用于处理照片审核的调优。
3. 资源管理
-
资源充足性
- 开发资源充足,但测试环境硬件不足,导致并发测试延迟。
- 改进建议:提前申请云测试环境。
-
时间估算精度
- 编码任务估算偏差±10%,但非编程任务(如UI设计)偏差较高。
- 原因:低估设计稿反复修改的耗时。
-
测试资源
- 自动化测试覆盖率达80%,但硬件检测模块依赖人工测试,成为瓶颈。
- 改进建议:引入硬件模拟工具。
4. 变更管理
-
变更沟通
- 通过企业微信群通知变更,但部分外包成员反馈滞后。
- 改进建议:建立变更广播机制(邮件+钉钉待办)。
-
功能优先级
-
出口条件
- 定义清晰,但未明确备件工单的跨系统状态同步要求。
5. 设计/实现
-
设计阶段问题
- 设计数据库存在问题
-
工具使用
- 采用UML绘制状态机图(如工单状态流转),但单元测试覆盖率低。
- Bug高发区:照片水印时间校验(因客户端/服务端时间差)。
-
代码复审
- 严格执行GitLab MR评审,但部分紧急任务跳过复审,导致接口兼容性问题。
6. 测试/发布
-
测试计划
- 缺乏性能测试计划,上线后出现工单提交接口500并发时响应超时。
-
验收测试
- 用户验收测试(UAT)发现“故障等级”字段未与短信提醒联动,已紧急修复。
-
发布问题
- 水印服务时区配置错误,导致海外站点照片时间显示异常。
7. 总结与改进
-
团队成熟度
- CMMI级别:已定义级(3级),但测试流程需进一步标准化。
- 团队阶段:规范阶段,跨部门协作效率显著提升。
-
关键改进点
- 最需改进:非编程任务(设计、文案)的工时估算方法。
- 历史重来:
- 提前搭建性能测试环境;
- 制定照片审核的量化验收标准;
- 强制所有代码(包括紧急修复)经过复审。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