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实践敏捷开发

回到正常的朝九晚五上班已经两周了。新的公司除了不是软件公司以外,其他的我都很满意,希望能在这里努力的工作下去。
说说主题,关于敏捷开发的体验吧。
初体验
其实在我刚开始实习的那份工作时便接触了敏捷开发,这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没有体验过的开发模式。迭代开发,每日站会,评审等等。但是可惜的是,当时公司的领导少的可怜,微软出身的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每日忙于高层领导指派的繁琐事务无法抽身,我们这群刚毕业的年轻人群龙无首,自己折腾自己。虽然说是敏捷开发,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敏捷开发的概念,尤其是每日站会变成了每日“需求研讨会”,已经感受不到了“敏捷”这两个字。迭代开发倒是做的不错,每个迭代都能及时的交出产品,这是依赖于强大的测试团队。
瞎折腾了一年左右,主公司经营不善,资金不足。部门总监辞职,公司整体变革,开始改变开发模式,由敏捷开发变成了项目主导型开发,于是再也没有敏捷开发的这个概念了。我开始经历传统的瀑布模型开发。感受特别深的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客户突然提了一个需求,只能放下手头的开发工作把客户的需求的优先级提高。这种开发方式特别容易导致开发混乱,体验特别不好。一旦客户养成习惯,随意的变更需求,对开发人员来说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二次出发
来到新的公司,重新接触敏捷开发。这一次有leader带领我们来实践,并且团队也执行的不错。现在有着清晰的敏捷开发理念,我很明白的知道我在做敏捷开发。这一次的实践,感受颇深的是每日站会。和第一次的站会体验很不一样,这次是真正的每日站会,很有效果。
在一张白板上,划分三个区域:待做,正在做,已完成。在每次迭代开始,开发人员们各自领取自己的任务,将任务放入待做的区域;在每日站会上将正在做的任务从待做区移入,已完成的任务放入已完成区域。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还需要做什么事情,leader也方便了解每个开发人员的进度,不会盲目。
总结
第一次的敏捷开发很好的将我带入了敏捷开发的大门,第一家公司的开发资源真的很丰富,能体验很多小公司做不到的事情,也让我养成了比较好的程序开发习惯:)现在又开始重新实践敏捷开发,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深,还有很多需要了解、学习。以后再有感受了再来记录。

posted on 2014-01-02 15:42  wshutalk  阅读(182)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