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筏漂流九曲溪之前导游就告诫我们:要给艄公小费,才能划得慢而且讲得多。但同船渡的都是年轻人,不明就理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果不其然,一路上船划得飞快,势如强弩,连超了好几艘竹排,要是在赛龙舟,我们一定都很高兴。只见两岸巍巍青山逐渐往后退去,一排排竹筏好像神气活现的小龙在不宽的溪水中游窜。水流时而平稳,时而湍急,但竹筏总是波澜不惊,稳如泰山。三十六峰的嶙峋怪石在“移舟换景”,在艄公的启发下,我们的想象力也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大小海龟,晒布岩,仙钓台,笔架峰……正如导游说的,看山三分神似,七分靠想象。造型千姿百态的崔嵬的奇峰俨然把两岸布置成一个丰富的博览会,翠绿的植被只出现在峰顶,毫不掩盖丹山的英雄本身,是这里的特色,它们点缀着一个个展位,也在吆喝着风景这边独好!

  时代在进步,艄公的讲解也在与时俱进。同船的游人说十多年前到武夷山听到的都是些古朴的神话,而如今这位年轻风趣的艄公融入了更多自己的幽默在其中,高大雄伟的山峰被说成金贸大厦或台湾101大楼;挺拔突兀的峰岩酷似一轮行进中的巨船,说是泰坦尼克号;同船的小孩把“九曲”念成“曲九”,他就把“四曲”读成“去死”。不觉中已从九曲顺流漂流到二曲了,二曲的逶迤曲折似乎故意让我们从各个侧面欣赏到了玉女峰的秀丽动人,这位武夷山乃至福建的代言人充分地展现着她的婀娜多姿,大概为了让她孤武夷人把她形象地分为玉女三姐妹:爱插花的大姐,爱打扮的二姐和爱风流的三妹。看,三妹怀上了大王的孩子,顾盼遥望着一山之隔的大王峰呢。

  古人游九曲是从一曲逆流而上,而今人却从九曲顺流而下,多了些聪明智慧,省了些气力成本,却少了几分激流勇进,浪遏飞舟的壮志。

  翌日,天游峰。天游峰是诸峰中最具代表性、最适合观景的一座山峰,兼有险峻、平坦两面,据称陡峭的一面是我党路线,而另一面是当年国民党的路线。它号称“一块石头玩半天”,实践证明爬这块“石头”的确要花上半天的时间。山脚下是飘乎而过的九曲溪,其中的几只小鱼至今还在我家里做客呢,只是不知道是否当地特产的“红眼睛”鱼。言归正传,山脚下还有云窝、展翅雄鹰、茶洞、仙浴潭,以及对面的隐屏峰。云窝四处奇峰峻拔,巨石参差,形成十多个幽奇的洞穴,常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隐屏峰是挡在仙女入浴处的仙浴潭前的一席屏风。眼花缭乱的景点过后导游又让我们找茶洞之洞在何处,可怜的我们四处张望不得要领,导游得意地告诉我们武夷的十怪之一便是似洞非洞:山谷内遍栽茶树,以四周山峰为壁,仰望天空洞口,不正是倒扣着的一个洞么?这幕天席地的豪情不知道是哪位文人骚客的发明,若不是导游的这般解释又有几人会想到?

  天游峰的路好像比前一天虎啸岩的好汉坡还要陡一些,导游连劝“爬山不观景,观景不爬山”。人出奇地多,国内的旅游景点除了五一、国庆,估计就数这夏令暑假时节的人多了。这边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行人如蚂蚁搬家似的塞满了上山的羊肠小道,难怪乎要爬上半天。登上顶峰,放眼望去,远近山峰烟霭轻笼、云蒸雾腾,若隐若现,错落有致,有几分神秘。而九曲溪仿佛一条轻纱萦绕在崇山峻岭间,平添了些温柔。

  有道是:
“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注:三三水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六六峰指两岸的三十六峰。

相关文章:
武夷游记(序)
武夷游记(一)
武夷游记(二)
武夷游记(三)

posted on 2005-08-20 17:34  小生杂谈  阅读(48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