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工业“虫洞”:Profient转EthernetIP网关与IO设备的时空对话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EIP的从站设备会贴心地提供EDS文件,我们便能从中顺利获取点位信息,而这些关键信息后续是要精准填入网关的。通常情况下,EIP设备自身也具备相应的显示与配置功能,此时就需要您参考设备附带的详细使用说明书,率先将EIP设备设定为EIP的从站,并开启连接通道,为后续步骤筑牢根基。

紧接着,打开设备的EDS文件,从中定位到特定格式的内容。比如,精准找到[ConnectionManager]板块,进而确定Connection1的Path,其样式大概如同"200424642C962C65";Path。这里面可是暗藏玄机,定位242C2C,24后面的0x64对应的是Configruation(100),2C后面的0x96对应的是Output(150),第二个2C后面的0x65对应的则是Input(101),并且Instance的值固定为1,按此规则准确填写即可。
要是碰到Path类似"2004250064002D00C6002D00C700"的情况,就得定位2500,2D002D00,因为其后的2个字节代表的是Instance,这种情形下,在vs中InstanceNumberSize就得配置成2。需要注意的是,常用的Input/Ouput/ConfigurationInstance范围一般是0-255,占用1个字节,但也有些特殊的从站,其Instance范围为0-65535,那就需要2个字节来表示了。
还有一些EIP设备,是用类似下面的格式去定义InstanceNumberSize的值,就像下图中的Param6就明确规定了输入举例(InputInstance)的值为3。

在操作时,设定好输入输出数据长度,以案例来说是32字节,接着设置网关在Ethernet一侧的IP地址,添加Node,同时将从站的Ethernet参数设置妥当,确保与从站实际设置完全相符,最后把网关组态下载进网关,大功告成。
另一边,打开PLC组态软件,导入网关GSD文件,仔细设置好网关模块的设备名称以及IP地址,再次确认输入输出的数据长度准确无误,便可下载组态至PLC,如此就能正常投入使用了。

总结而言,使用协议转换网关堪称便捷高效,它能够轻松实现不同协议设备之间的数据转换,在项目实施进程中,大量节省了时间与人力成本。以Profinet转Ethernet网关为例,仅需进行简单的参数配置,就能迅速搭建起设备与系统之间的连接桥梁。这套方案优势显著:其一,完全无需修改设备内部原有的程序;其二,丝毫不影响设备原本的工作方式与功能特性;其三,凭借简单配置就能完美达成功能需求;其四,能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为各类项目稳定推进保驾护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