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大智慧:为什么你一事无成?不是太懒,而是太忙

现代社会中,“忙”依然成为一种心态,伴随“忙”带来是身体疲劳、焦躁,结果是一事无成!那是因为我们都迷失自己主宰!结果是忙忙碌碌过一天、一周、一年,乃至一辈子!忘记自己为啥而活!

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有这么一句话: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有些人已经忙习惯了,已经收不住了。而这种人最终的现场多半是天天忙死,但是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王阳明曾说: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一个人一生的修为其实修的就是自己的内心,一个人万般的忙碌,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内心。心无杂念,则无异动,心若妄动,势必妄行。

现代心理学证明: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于某件事,身心就会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安稳中,很容易引发一种超然舒缓的喜悦感,才能面对任何事情,做到不急不躁,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做到不焦不忙,内心安定?

王阳明强调:欲静心,先戒躁,欲去躁,先求简。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才开始“极简生活”来寻内心安定,而王阳明在几百年前就提到“简”对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强调: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对房子、车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满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

物质的丰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体上经常报道的灭门惨案、屠杀亲人,已让人嗅到了这种暴戾之气。

对治这种情况,也许正需要王阳明的心学。当人们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之时,就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就能生活得自得其乐。

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当下,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而最好的救赎之道,就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

在无穷的想法驱使之下,我们的精力、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被冲散和稀释。我们都不知道自己都将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充满了方向,却又很快失去了方向。

我们该怎么办?

王阳明对此提出解决方案是行“精一之功”!

所谓“精一”,专注于当下,既不念过往,亦不畏将来。所谓“精一”,专注于“志”,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阳明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与精神财富。有人说"中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王阳明就是那其中一个,另外的一个是孔子,还有那半个是曾国藩。

我时常读一读王阳明心学,这样的浮躁的内心就会沉静下来,并且在迷茫的时候,还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现在我推荐大家看一看《传习录》,《传习录》在阳明心学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差不多相当于《圣经》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后世所有与阳明心学相关的东西,基本都是从《传习录》衍生出来的。

王阳明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官场,更适用于今天的职场。除了"精一"之功之外,王阳明还曾写诗道:"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不就说的是现在忙忙碌碌,却茫无目的,疲于生存的年轻人嘛。他们真的该读一读王阳明,去找到那根自己的"定盘针"。

除了《传习录》还有一本《知行合一》,这里说的除了王阳明智慧外,还有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更像是人物传记,关键是这两本书都是以现代的视角,这样我们看的时候,就很容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王阳明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当你感到心情不顺时,不妨静下心来,慢慢的品读王阳明,或许你会有所醒悟。

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posted @ 2021-07-30 10:54  dreamw  阅读(2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