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读书笔记01——构建之法
在阅读《构建之法》中软件设计与质量工程这一章节前,我在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往往更侧重于功能的实现。拿到一个需求后,便急于编写代码,追求快速看到程序能够运行的效果。在质量保障方面,也仅是进行简单的功能测试,确保程序没有明显的崩溃或错误输出就认为大功告成。比如在开发一个小型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时,我直接按照脑海中初步的想法进行代码编写,没有对系统的架构进行深入设计,在质量检测上也只是随意输入一些数据查看是否报错。
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期内实现软件的基本功能,快速看到成果,满足一时的需求。但随着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和维护需求的出现,弊端逐渐显露。由于缺乏良好的软件设计,代码结构混乱,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高,导致后续的修改和扩展极为困难。在进行功能新增时,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其他功能出现问题;简单的功能测试也无法全面发现潜在的逻辑错误和性能问题,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数据存储不合理、查询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软件设计与严格的质量工程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软件开发中,我会在拿到需求后,先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遵循模块化、低耦合高内聚等设计原则,绘制详细的架构图和流程图,规划好各个模块的功能与接口,确保软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质量工程方面,我会建立完善的测试体系,不仅进行功能测试,还会开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利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重视代码审查环节,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审查,提高代码质量,从多个维度保障软件的质量,让开发出的软件更加健壮、可靠。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