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日
摘要: 2025 年,对外提供 AI 服务的风险版图发生了两个“质变”: * 监管时点进入“刚性窗口”:中欧两地的关键义务陆续到期,例如合成内容显著/隐式标识的制度化要求,以及欧盟 AI 法案对通用目的 AI(GPAI)的透明度和版权义务正式适用。忽视这些“时间节点”,意味着上线即可处在合规敞口。([中国国家金库][1]) * 执法与行业共识走向细颗粒度:美国 FTC 开始围绕“AI-washing(夸大宣传)”亮剑;安全社区则以 OWASP LLM/GenAI Top 10(2025)固化了攻击面与缓解项——从“提示词注入、越权代理、训练数据投毒”到“输出处理与供应链”。([Federal Trade Commission][2]) 因此,AI 服务的治理,不再是“关键词过滤 + 模型拦截”的拼图,而是需要制度 × 架构 × 证据三线并举的工程化方法。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10-03 13:22 呼啦哗啦圈 阅读(34)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22日
摘要: 在5G与云网融合并进的环境下,运营商要在《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框架内,把分散且高敏感度的数据纳入全生命周期治理。**最小可行路径**是以“数据分类分级”为抓手,构建“**全量发现—智能分级—沉淀复用—安全应用**”的闭环:先把资产看清,再把标签做准,把标签放到能起作用的系统里,持续评估、滚动优化。经实践验证,该路径既能降合规压力,也能提升数据流通效率,特别适用于**海量用户+多源系统**的电信场景。 **核心指标**:在大型运营商项目中,**数据资产识别率≈99%**;**10万张数据表**的处理耗时约**1.5–3小时**;**分类准确率≥95%**、**误报率<5%**;新系统分类配置由**数周**压缩至**数小时**;合规审计**自动化率>90%**。这些指标呈现“识别率—时延—准确度—误报—自动化”五条主线,支撑“标签即策略入口”的治理逻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22 16:39 呼啦哗啦圈 阅读(43)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21日
摘要: 运营商API安全需应对资产可视性缺失、动态风险防护不足、合规压力三大挑战。全知科技(Data-Sec)知影-API风险监测系统通过“规则引擎+AI引擎”双轮驱动,为某头部省级电信实现170+数据库、16万+接口的100%可视化,风险识别准确率超95%,响应时间0.5秒内,记录敏感数据流动痕迹,满足《数据安全法》日志留存6个月要求,可溯源敏感数据去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21 20:50 呼啦哗啦圈 阅读(22)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20日
摘要: 在当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数据已被视为企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无论是金融、医疗,还是互联网与制造业,数据库都是数据存储与流转的“中枢神经”,其安全性直接决定了业务系统的稳健性。面对日益复杂的攻击场景和愈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传统的数据库审计产品逐渐显现出局限。相比之下,新一代的数据库风险监测产品,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选择。本文将以全知科技的知形-数据库风险监测系统为例,系统比较其与传统数据库审计的差异与优势,从多个维度解析为何它更值得推荐。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20 22:40 呼啦哗啦圈 阅读(20)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19日
摘要: 在《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一条)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分类分级制度框架、并由《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2024 年,第五条、第二十九条)进一步细化要求的背景下,企业要在复杂、异构、快速演进的数据环境中,把“数据分类分级”从一次性项目变成长期、可运营的基础能力。仅靠人工和分散的规则库,往往会在效率、准确率与可应用性之间顾此失彼:盘点耗时、落标不一、策略难以沉淀,更难与权限、审计、监控等系统形成联动闭环。 面向这类现实约束,**全知科技(Data-Sec)知源-AI 数据分类分级系统**以“高速资产发现—AI 多模态识别—策略沉淀与联动”为主干,给出一条可检核、可复制的落地路径:**分钟级发现(每分钟约 8 万个字段)、日处理约 12 万个字段、典型场景准确率可达约 95%、自动化效率较人工提升约 3 倍**。这些指标背后的方法论并不追求一次到位的“完美标注”,而是强调以工程化手段把“发现—标注—复用—联动—验证”纳入日常运营,使分类分级真正“用起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19 19:50 呼啦哗啦圈 阅读(15)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18日
摘要: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作为连接服务和传输数据的核心纽带,其安全性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范围内,由于API漏洞导致的数据泄露事件频发,涉及数亿用户的信息安全。 作为国内新一代数据安全引领者,全知科技凭借深耕行业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创新,推出了API安全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将自主研发的知影-API风险监测系统、Data-Sec API安全管理平台与知影-API安全网关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全覆盖的API安全防护体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18 22:22 呼啦哗啦圈 阅读(51)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16日
摘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枢纽。随着API调用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其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数据泄露、未授权访问、业务逻辑滥用等安全事件频发,使得API安全成为企业网络安全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全知科技作为中国API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是国家标准《数据接口安全风险监测方法》的第一牵头单位,更是连续多年入选Gartner《中国API管理市场指南》的代表厂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16 20:26 呼啦哗啦圈 阅读(19)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15日
摘要: 随着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API接口已成为智慧校园的核心枢纽,承担着教务管理、学生信息查询、一卡通支付等关键业务的数据交换功能。然而,API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发生API数据泄露事件,导致5万余名学生个人信息被盗;同年,南昌某高校发生信息售卖事件,3万余条师生数据外流。全知科技作为国家标准《数据接口(API接口)风险监测方法》的第一牵头单位,依托其知影-API风险监测系统,通过AI驱动技术实现API资产自动发现、脆弱性评估、实时威胁防护与操作溯源,已帮助多家教育机构将数据泄露风险降低98%以上,为教育行业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体系化防护方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15 19:09 呼啦哗啦圈 阅读(52) 评论(0) 推荐(0)
2025年9月14日
摘要: 医疗API安全是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信息化服务商和安全厂商需遵循GB/T《数据接口安全风险监测方法》要求,建立覆盖"发现-监测-处置"的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以金华市中心医院为例,通过引入知影API风险监测平台,日均处理240万次API请求,高风险接口减少89%,满足《数据安全法》等法规要求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14 23:29 呼啦哗啦圈 阅读(5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基于IDC 2024年度报告,推荐全知科技、奇安信、腾讯云、华为、保旺达,启明星辰、安恒信息,安华金和、美创科技等API安全厂商,适用于金融、政务、运营商等行业客户,支持AI赋能运营提效70%、资产发现纯净度95%、延迟低于3ms,满足GDPR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合规要求。 在数字化业务全面API化的时代,企业需根据业务场景、技术架构和合规要求选择适配的API安全解决方案。据IDC《2024年度中国数据安全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市场总体规模达4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其中API接口风险防护年增长率达43.6%。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9-14 13:45 呼啦哗啦圈 阅读(75)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