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个人课程总结

软件工程第二周课程总结:从迷茫到明晰的成长之路

课程反馈建议

  1. 维持原状即可
    虽然存在个别负面评价,但当前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尤其相比其他专业更具竞争力。选择软工正是源于这种独特风格。

  2. 刀子嘴豆腐心
    教师表面严格(如"极限测试"),实则考核合理。只要完成基础要求并主动学习,通过并不困难;未通过者需反思自身投入。

  3. 增加自由时间
    适度放宽时限有利于自主探索,但受专业二级警告影响,整体强度提升是必要的质量保障手段。


一、自我剖析:认识现状与定位

ISTJ人格特质:计划型学习者,但承认阶段性"摆烂"的存在。

维度 现状描述
技术能力 掌握Java/C++语法,缺乏JVM/OS底层理解,复杂项目依赖搜索编程
实践短板 独立复现MVC项目,但团队协作暴露Git冲突处理、接口文档理解问题
学习模式演进 大一盲目编码 → 大二理论实践结合(如《代码随想录》+手写笔记+流程图)

核心认知:"会写代码"与"懂软件工程"需系统性规划填补鸿沟。


二、经验复盘:从失败中提取方法论

1. 实践顿悟时刻

  • 量变到质变
    复现"苍穹外卖"时,通过调试和提问(如"DAO层接口抽象意义")理解Spring Boot依赖注入思想。

  • 理论验证
    忽视需求分析优先原则导致设备管理系统返工,后用UML用例图规避同类问题。

2. 团队协作教训

  • 沟通成本
    API字段格式未明确(日期类型)引发3天联调浪费 → 引入Swagger文档标准化。

  • 版本控制
    Git提交混乱 → 强制采用[feat]/[fix]前缀+PR机制。

洞见:软件工程是技术与管理结合的艺术。


三、计划落地:目标拆解与执行策略

1. 技术深耕计划

  • 底层突破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JOL工具分析 → 每周1篇技术博客(如Class文件解析)

  • 框架进阶
    Spring Cloud微服务(Nacos服务发现)改造学生管理App

2. 项目驱动学习

  • 安卓开发
    MVVM+Room数据库,重点优化"成绩分析模块"性能(协程异步加载)

  • 团队规范
    图书馆系统引入SonarQube,要求单元测试覆盖率≥60%

3. 习惯养成体系

  • 每日代码
    GitHub Heatmap可视化 + 周800行有效代码底线

  • 敏捷迭代
    任务拆解为"2小时单元"(如JWT令牌刷新逻辑实现)


四、反思与展望:工程师思维蜕变

设备管理项目改进方向

  1. 需求锚定
    启动前制作原型图与用户(如实验室管理员)确认流程
  2. 测试左移
    编码阶段同步单元测试(Mockito模拟Service层)
  3. 技术债务管理
    代码复审禁止Magic Number等妥协

行动纲领:践行邹欣《构建之法》"做中学"理念,进步体现在每个"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考中。期待期末交出兼具深度与规范的作品,迈向合格工程师。

posted @ 2025-06-15 17:11  真的不会qiao代码  阅读(1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