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概论

1.计算机

计算机组成:输入单元、输出单元、CPU内部的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与内存。

 

CPU种类: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

不同X86架构CPU的区别:新的X86架构CPU含有先进的微指令集,可以加速多媒体程序的运行,加强虚拟化的性能,增加能源效率。

计算机分类:超集计算机;大型计算机;迷你计算机;工作站;微电脑。

大小单位:1Byte=8bit;一般情况,文件大小使用的是二进制的方式;速度单位则常使用十进制。

速度单位:Hz=1/s;网络传输方面,网络使用的是bit为单位,因此网络常使用的单位是Mbit/s。

2.架构与接口设备

主板上的芯片组通常分为两个桥接器来控制各组件的通信:1)北桥负责连接速度较快的CPU、内存与显卡等组件;2)南桥负责连接速度较慢的周边接口,包括硬盘、USB、网卡等。

Intel芯片架构 

AMD芯片架构 

与Intel不同的是,内存是直接与CPU通信而不通过北桥。

技嘉主板各组件 

主要的逐渐为CPU、内存、磁盘设备(IDE/SATA)、总线芯片组(南桥/北桥)、显卡接口(PCI-Express)与其他适配卡(PCI)。

CPU频率:不同的CPU之间不能单纯以频率来判断运算性能。因为每个CPU的微指令集不同,架构也不一样,每次频率能够进行的工作指令数也不同,频率目前只能用来比较同款CPU的速度。

CPU的外频和倍频:外频指定是CPU与外部组件进行数据传输/运算时的速度,倍频则是CPU内部用来加速工作性能的一个倍数,两者相乘才是CPU的频率。

超频:将CPU的倍频或者外频通过主板的设定功能更改成较高频率的一种方式。倍频通常在出厂时已经被锁定而无法修改,因此较长被超频的为外频。

北桥与南桥:北桥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是内存传输的主要通道,速度较快;南桥的总线称为IO总线,主要用于联系硬盘、USB、网卡等接口设备。

字组大小:CPU每次能处理的数据量,32位与64位。因为32位CPU能够解析的数据量有限,导致32位的CPU最多只能支持最大到4GB的内存。

内存:SDRAM和DDR;双通道设计;

双通道功能,必须要安插两只内存,型号最好一样,启动双信道内存功能时,数据是同步写入/读出这一对内存,如此提升整体的频宽。

SRAM:第二层缓存集成到CPU内部,这个L2内存的速度必须要与CPU频率相同。价格较高,不易做成大容量,速度快。

CMOS芯片:主板上的众多组件的参数是可调节的,CMOS记录各功能是否启动和参数,CMOS芯片需要额外的电源来发挥记录功能,主板上面有一个电池。

BIOS:一套程序,写死在主板上的一个内存芯片中,这个内存芯片在没有通电时也能够将数据记录下来。

ROM:制度存储器,非挥发性内存。

固件:使用ROM来进行软件的写入的。固件像软件一样也是一个被计算机所执行的程序,对于硬件而言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前的BIOS使用的是无法更改的ROM,现在的BIOS通常是写入闪存或EEPROM中。 

posted @ 2018-06-25 19:29  开拉芒果拖拉机的拉不动司机  阅读(21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