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连岳摘抄

23:59

花深竹石迷过客,露冷莲塘问远公。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

                                                                                                   ——《赠古泉上人》明·刘熠

父母要托举孩子,是近来非常流行的话。所谓的托举,就是解决孩子一生的所有问题,留钱,留车,留房,让他们尽情享乐。很多父母也信了。这是把自己当成万能的菩萨,以为无所不能。人一旦坐上这种位置,下不来,就会很痛苦。你在看《悉达多》,这是一本百年难遇的好书,我多次推荐。这本薄书看得懂,确实能让人安定不少。安定能生智慧,心旌不再乱摇晃。悉达多是王子,一出生就被托举得什么也不缺。可他领悟人生的道理,成佛,不是依靠这些托举。而是放弃这托举,在人生的实务中去体验迷茫、低落、痛苦,从而得到方向、生长及智慧。父母都想把孩子当成王子养,心情可以理解,但实际却是对孩子的残酷,因为剥夺了他成长的乐趣。也让父母自己非常痛苦,因为你毕竟不是国王,更不是菩萨,能力有限。现在很多父母与孩子都痛苦。根源在于什么地方?在于对对方及自己,都要求太高。孩子要求父母大富大贵大智,把自己托举得没有人生烦恼,父母也认同这种要求。父母要求孩子一出生就大聪明大懂事保证考上清北,孩子也认同这种要求。结果双方互相折磨及自我折磨,人生了无乐趣。人生目标定得这么高,几乎100%实现不了,一直处于沮丧与绝望之中,当然没意思。人生的目标要定准,父母对孩子、对自己,孩子对父母、对自己,目标都应定在普通人。父母对孩子,把他们养大,让他们受教育,最终让他们自食其力,就合格。孩子对父母,做到自立,遵德守法,养家糊口,赡养老人,就合格。这个目标,至少95%的人做得到。我们要学会尊重普通人、爱普通人。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都是普通人(即使他们考上最好的大学,最后也基本是普通人)。我们要从菩萨的位置上走下来,给自己设的目标,给孩子设的目标,都应是普通人。心地善良、身体健康、爱家爱国、自食其力,即可。这有什么做不到的?在这种目标下过一生,没那么多焦虑,不需要那么多补习班,却能自然从容地体验生活的滋味,发现人生的意义,变成自己的悉达多。

posted @ 2025-10-15 15:46  wc的一些事一些情  阅读(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