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import 重新导入依赖;

2. version control :可切换同一个项目不同地址下的代码(切换路径[directory设置]);

3. modules 每一个有pom文件的项目都会产生一个modules;

4. artfacts: 和部署项目时有关的;artifact是一个项目资源的组合体。例如,一个已编译的java类的集合,一个已打包的java应用。

  artifact可以是一个archive文件,也可以是一个包含以下结构元素的目录结构:

  -- (一个或多个)module的编译Output;

  --  包含在module的依赖中的Libraries;

  --  资源的集合,如web页面,图片,decriptor文件;

  --  其他artifacts;

  --  个别文件、目录和archives;

 

5. 

clean: 清除target目录;

install: 将工程打包到本地仓库,这时本地项目可以依赖,别人是依赖不了的;

package:将项目中的各种文件,比如源代码、编译生成的字节码、配置文件、文档,按照规范的格式生成归档,最常见的当然就是JAR包和WAR包;

deploy: 将打包的jar文件上传到私服(如果有私服),此时连接私服的人才可以下载依赖。

在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中,比如Eclipse、IDEA中,有常常有三种与编译相关的选项Compile、Make、Build三个选项。这三个选项最基本的功能都是完成编译过程。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如下:
1、Compile:只编译选定的目标,不管之前是否已经编译过。
 
2、Make:编译选定的目标,但是Make只编译上次编译变化过的文件,减少重复劳动,节省时间。(具体怎么检查未变化,这个就不用考虑了,IDE自己内部会搞定这些的)
 
3、Build:是对整个工程进行彻底的重新编译,而不管是否已经编译过。Build过程往往会生成发布包,这个具体要看对IDE的配置 了,Build在实际中应用很少,因为开发时候基本上不用,发布生产时候一般都用ANT等工具来发布。Build因为要全部编译,还要执行打包等额外工 作,因此时间较长。
 
 
 
idea 问题合集
1. java:警告:源发行版 7 需要目标发行版 1.7
原因:Settings --> Build, Execution, Deployment --> Complier --> Java Complier 配置下的 Project bytecode version: 版本  与 项目使用的 JDK 版本不一样。
修改为相同版本即可,我项目用的版本是1.6。
 #自己项目版本:

 

项目使用的版本:

 

 

 

 以上配置版本保持一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