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学习笔记八——动态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

  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基于某种协议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和维护路由表的过程

  特点:

    减少管理任务

    占用网络带宽

1.RIP协议:(距离矢量协议)

  RIP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整个路由表信息,RIP路由协议以跳数作为度量值,根据跳数的多少来选择最佳路由

  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经过一系列路由更新,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具有一张完整的路由表的过程,称为收敛

  RIP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路由器每隔30秒从每个启动RIP协议的接口发送出路由更新信息

    无效计时器:如果一条路由在180s内没有收到更新,这条路由的跳数记为16

    刷新计时器:如果这条路由在被记为16跳后,60s内还没有收到更新,则将这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抑制计时器:防止路由抖动

  水平分割规则:从一个接口上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防止路由环路的产生

router rip

network

no ip split-horizon:关闭水平分割

2.EIGRP协议:(高级距离矢量协议)

  快速收敛,支持VLSM和不连续子网,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组播和单播代替广播更新,在网络中任何地方实现手动汇总,100%无环路无类路由,支持WANs and LANs,等价和非等价负载均衡

  AD:通告距离,邻居到达目的网段的距离

  FD:可行距离,本地到达目的网段的距离

  EIGRP起邻居的条件:

    AS(自治系统)号码一致

    K值相同

variance:非等价负载均衡系数

3.OSPF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

  OSPF区域划分:

    骨干区域:Area 0(必须要有的)

    非骨干区域:

      标准区域

      末节区域

      完全末节区域

      NSSA区域

  所有的非骨干区域之间的通信都需要骨干区域来中转

Router ID:在网络中标识路由器的名字,格式是IP地址格式

Router ID选择:

  1.从路由器的loopback接口中选举最大的

  2.从物理接口中选举最大的接口地址为路由ID

OSPF中的三张表:

  邻居关系表:将自己所有的邻居加入到自己的邻居关系表中

  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把邻居更新过来的链路状态信息加入到自己的LSDB中

  路由表:利用SPF算法算出最优路由加入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OSPF形成邻居关系的条件:

  1.区域ID要匹配

  2.hello间隔一致

  3.区域类型一致

DR:指定路由器

BDR:备份路由器

DRothers:其他路由器

DR选举:

  1.比较OSPF中路由器接口的优先级,默认为1,比大

  2.比较路由ID,比大

如果接口优先级为0,不参与DR选举

posted @ 2014-06-21 10:05  不尽长江滚滚来  阅读(2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