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项式模型对二维平面上的数据点进行拟合时,需要预先指定多项式的次数吗?

需要预先指定多项式的次数,且这个次数属于「超参数」,需通过验证集优化选择,核心逻辑和实操步骤如下:

一、关键结论

多项式回归中,“一次(线性)、二次、三次”本质是模型的结构超参数(决定模型复杂度),不能由数据自动学习,必须先指定候选次数(如1、2、3、4次),再通过训练+验证的流程筛选最优解。

二、实操流程(以Python为例)

  1. 步骤1:预先设定候选次数
    先确定要尝试的多项式次数(如 [1, 2, 3, 4]),次数越多模型越复杂(容易过拟合),次数越少越简单(容易欠拟合)。

  2. 步骤2:对每个次数,用训练集训练模型
    对每个候选次数,通过sklearn.preprocessing.PolynomialFeatures构造多项式特征,再用训练集训练模型(优化可学习参数:如一次项系数a、二次项系数b等)。
    例:二次多项式 y = a*x + b*x² + c 中,a、b、c是训练集学到的可学习参数,而“2次”是预先指定的超参数。

  3. 步骤3:用验证集评估,选择最优次数
    用同一验证集评估每个次数模型的性能(如MSE均方误差),选择验证集误差最小的次数作为最终超参数。
    例:若3次多项式在验证集上误差最小,就确定最终模型为3次多项式。

  4. 步骤4:用测试集做最终评估
    用选定的最优次数模型,在测试集上评估泛化能力(不调整任何参数)。

三、为什么必须预先指定?

多项式的次数决定了模型的“拟合能力边界”——如果不指定次数,模型无法确定要学习哪些特征(是只学x,还是学x、x²、x³),也就无法启动可学习参数的优化。

posted @ 2025-11-28 20:25  wangya216  阅读(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