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硬盘的一些知识

 

硬盘的结构:

1、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磁道
2、扇区:分区格式化磁盘时,每个盘片的每一面都会划分为很多同心圆的磁道,而且还会将每个同心圆进一步分隔为多个相等的圆弧,这些圆弧就是扇区。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时候,磁盘会以
扇区为单位进行读取和写入数据,每个扇区的大小是512字节,
3、柱面:磁盘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盘片组成,而且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边缘外开始编号,如此,磁盘中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会形成一个圆柱,此圆柱称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
柱面数与磁盘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上都有一个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

硬盘各类

硬盘按 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IDE)、SATA、SCSI以及SAS。

ATA:全称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 40-pin 并口 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 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SATA:全称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因抗干扰性强,且对数据线的长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持热插拔等功能,已越来越为人所接受。SATA-I的外部接口速度为150MB/s,SATA-II更达300MB/s,SATA的前景很广阔。而SATA的传输线比ATA的细得多, 有利于机壳内的空气流通。

SCSI: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历经多世代的发展,从早期的 SCSI-II,到 Ultra320 SCSI 以及 Fiber-Channel (光纤通道),接头类型也有多种。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计算机以及服务器所使用,因此会先导入 较为先进的技术,如可达15000rpm的高转速,且 数据传输时占用 CPU 计算资源较低,但是单价也比同样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盘昂贵。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3Gb/s。此外也透过缩小连接线改善系统内部空间等。 此外,由于SAS硬盘可以与SATA硬盘共享同样的背板,因此在同一个SAS存储系统中,可以用SATA硬盘来取代部分昂贵的SAS硬盘,节省整体的存储成本。

Linux硬盘命名

在Linux下对IDE的设备是以hd命名的,一般主板上有两个IDE接口,一共可以安装四个IDE设备。主IDE上的主从两个设备分别为hda和hdb,第二个IDE口上的两个设备分别为hdc和hdd。一般硬盘安装在主IDE的主接口上,所以是hda 。SCSI接口设备是用sd命名的,第一个设备是sda,第二个是sdb。依此类推 。

分区是用设备名称加数字命名的。要完全了解Linux硬盘分区名称的规则,你必须先了解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概念和他们的关系。一个硬盘最多可以分4个主分区;因此硬盘可以被分为1-3个主分区加一个扩展分区,或者仅有1-4个主分区。对于扩展分区,可以继续对他进行划分,分成若干个逻辑分区,也就是说扩展分区只不过是逻辑分区的"容器"。主分区的名称分别是hda1、hda2、hda3和hda4,其中扩展分区也占用一个主分区的名称。逻辑分区的名称一定是从hda5开始,每增加一个分区,分区名称的数字就加1,如hda6代表第二个逻辑分区等等。

posted @ 2016-09-29 21:44  笑笑爱吃鸡  阅读(32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