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绪论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的符号集合。(数据不仅仅包括整型、实型等数值数据,还包括字符及声音、图像、视频等非数值类型)
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元,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比如,在人类中,什么是数据元素呢?当然是人了。)
数据项: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比如人这样的数据元素可以由眼、耳、鼻、嘴、手、脚等数据项)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二、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1.逻辑结构
定义: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集合结构: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外,它们之间没有其他关系。
-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种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的数据元素是多对多的关系。
2.物理结构
定义:物理结构是指数据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里,其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
- 链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三、算法
定义: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在计算机中表现为指令的有序序列,并且每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1.算法的特性
- 输入输出:算法具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至少有一个或者多个输出。
- 有穷性:指算法在执行有限的步骤之后,自动结束而不会出现无限循环,并且每一个步骤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具有确定的含义,不会出现二义性。
-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行的,也就是说,每一步都能够通过执行有限次数完成。
2.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大O记法(O(1)常数阶、O(n)线性阶、O(n2)平方阶、O(logn)对数阶)
常用的时间复杂度所耗费的时间从小到大依次是:
O(1) < O(logn) < O(n) < O(nlogn) < O(n2) < O(n3) < O(2n) < O(n!) < O(nn)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通过计算算法所需的存储空间实现
posted on 2018-03-31 19:56 Joyce&wang 阅读(142) 评论(0) 收藏 举报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