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和PCH的区别与联系
在 x86 架构的主板设计中,南桥(Southbridge) 和 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平台控制器中枢) 是两种不同代际的芯片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外设接口和系统功能。它们的核心区别源于 架构演进(如北桥功能的消亡与 CPU 集成化),以下是详细对比:
1. 南桥(Southbridge)的功能
南桥是 传统南北桥架构 中的一部分(北桥已淘汰),主要负责 低速 I/O 接口管理 和 系统基础功能,具体包括:
- 存储控制
- SATA 控制器:管理硬盘、光驱等存储设备。
- IDE/PATA 接口(旧式硬盘接口,已淘汰)。
- 外设接口
- USB 控制器(USB 2.0/1.1)。
- PCI 总线管理(非高速 PCIe 设备)。
- 音频编解码器(AC'97 或 HDA)。
- 以太网控制器(低速 LAN)。
- 系统功能
- BIOS/UEFI 固件交互(如启动顺序配置)。
- 时钟发生器(系统时钟同步)。
- 部分电源管理(如 ACPI 支持)。
- 连接方式
- 通过 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 或 Hub Link 总线与北桥通信。
- 北桥负责 CPU、内存、显卡等高速组件,南桥专注低速外设。
2. 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的功能
PCH 是英特尔在 2008 年后 推出的架构(取代南北桥模式),核心变化在于 北桥功能被 CPU 集成,PCH 承担了南桥职责并扩展了功能:
- 继承南桥的基础功能
- SATA/USB 控制器(支持 USB 3.0/3.1 等高速接口)。
- 音频管理(如 Intel HD Audio)。
- 低速 PCIe 通道分配(如网卡、声卡)。
- 增强功能
- 高速互联:通过 DMI 3.0/4.0 或 OPI 总线与 CPU 直连(带宽更高)。
- 集成更多现代接口:
- 支持 NVMe 协议(通过 PCIe 通道管理 M.2 SSD)。
- 雷电(Thunderbolt)控制器(部分高端 PCH)。
- Wi-Fi/蓝牙模块管理。
- 高级电源管理:
- 深度参与 CPU 和外围设备的功耗调节(如 Modern Standby)。
- 支持更多 ACPI 电源状态(S0ix 低功耗模式)。
- 安全与固件:
- 集成 TPM(可信平台模块)功能。
- 管理 SPI 闪存(存储 UEFI 固件)。
- 扩展控制
- 管理多个 PCIe 4.0/5.0 通道(根据代际)。
- 支持 RAID 配置(如 Intel RST)。
3. 关键差异对比
| 特性 | 南桥(Southbridge) | 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 |
|---|---|---|
| 架构背景 | 传统南北桥架构(需搭配北桥使用) | 现代单芯片架构(北桥功能集成到 CPU) |
| 互联总线 | DMI 1.0/Hub Link(带宽较低) | DMI 3.0/4.0 或 OPI(带宽提升 4-8 倍) |
| 接口支持 | USB 2.0、SATA II、PCI | USB 3.x、雷电、NVMe、PCIe 4.0/5.0 |
| 电源管理 | 基础 ACPI 支持 | 深度节能(Modern Standby、S0ix 状态) |
| 安全功能 | 无内置 TPM | 集成 TPM 2.0、固件保护(如 Intel PTT) |
| 典型应用 | 2000 年代早期主板(如 Intel ICH9) | 现代主板(如 Intel 600/700 系列 PCH) |
4. 技术演进逻辑
- 北桥的消亡:
随着 CPU 集成内存控制器和 PCIe 控制器(如 Intel Nehalem 架构后),北桥的功能被 CPU 吸收,南桥升级为 PCH,直接通过高速总线(DMI)与 CPU 通信。 - PCH 的优势:
- 更高的集成度:减少主板布线复杂度。
- 更低的延迟:DMI 总线带宽提升(例如 DMI 4.0 达 8 GT/s)。
- 支持新技术:原生支持 USB4、PCIe 5.0 等标准。
5. 实际案例
- 南桥芯片:
- Intel ICH10(搭配 P45 北桥,用于 LGA 775 平台)。
- AMD SB950(用于 AM3+ 平台)。
- PCH 芯片:
- Intel Z790(支持 13代酷睿,提供 20 条 PCIe 4.0 通道)。
- AMD Promontory(Ryzen 平台虽称“芯片组”,功能类似 PCH)。
总结
- 南桥 是传统架构中管理低速外设的核心芯片,依赖北桥与 CPU 交互。
- PCH 是现代架构中高度集成的控制中枢,直接对接 CPU,功能更强大且支持新技术。
- 本质区别:PCH 是南桥的进化形态,适应了 CPU 集成化和高速互联的需求。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闹闹爸爸,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wanglouxiaozi/p/1886620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