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
- 利用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表示在线性表中相邻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关系即线性表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一致。
- 在访问线性表时,可以快速地计算出任何一个数据元素的存储地址。因此可以粗略地认为,访问每个元素所花时间相等
-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InitList(&L) // 初始化操作,建立一个空的线性表L
DestroyList(&L) // 销毁已存在的线性表L
ClearList(&L) // 将线性表清空
ListInsert(&L,i,e) // 在线性表L中第i个位置插入新元素e
ListDelete(&L,i,&e) // 删除线性表L中第i个位置元素,用e返回
IsEmpty(L) // 若线性表为空,返回true,否则false
ListLength(L) // 返回线性表L的元素个数
LocateElem(L,e) // L中查找与给定值e相等的元素,若成功返回该元素在表中的序号,否则返回0
GetElem(L,i,&e) // 将线性表L中的第i个位置元素的返回给e
- 顺序表的操作算法分析
- 空间复杂度
- 显然,顺序表操作算法的空间复杂度S(n)=O(1)
- 优点
- 缺点:
- 在插入、删除某一个元素,需要大量元素
- 浪费存储空间
- 属于静态存储形式,数据元素的个数不能自由扩充
posted @
2023-03-03 23:44
什么都会有的
阅读(
70)
评论()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