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这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

先说点和软工不相关的事情

这学期是我有史以来最忙碌的一个学期。

编译大作业:高级C0编译器,包括所有要求的优化。共计约5000行代码;

软工大作业:队内第三代码量(5000余行)、第一博客量(33篇)、第一宣传量(2个)、第一文档量(3个);

数据库大作业:一人完成,6实体,已申优,约2000行代码(包括UI);

Win8开发大赛:BubbleBreaker;

实验室1的活:根据论文写Cobra,1000余行;

实验室2的活:写一个Arduino小程序:200余行;

两门课考试;

……

我决定寒假好好修养生息。

然后再说软件工程

首先,这学期的软件工程课还是非常好的。以前,我都是作为一个纯粹的Dev,写写代码,顶多再写写ppt,写写doc,答一答辩。

通过这个软件工程课,通过作为一个真正项目的PM,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分为两个:技术上的和人事上的。

技术上:

1. 架构师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架构不只是像程序设计书上那样的几个设计模式的堆叠,也不只是面向对象课程中的那堆UML图。真正好的架构是,Dev无需知道他分外的任何事情,就可以根据API和文档写出高质量的代码;美工们无需知道代码是什么样的,就可以画出需要的素材。

我和黄杨两个PM,黄杨更倾向于Product Marketing,我更倾向于Project Manager。他C++能力比较强,有过几个小游戏经验,相反我虽然项目经验比较多,但C++实在是不熟。共同点是,我们都没有架构设计的经验。于是,我们的架构一开始就设计挫了。后来,他对其进行了修改,才形成了最终的版本。对于架构,只能说我们太嫩了。通过这次真正的游戏设计体验,我们对于游戏的架构设计有了一个很深刻的理解。

2. 关于习而学

项目的M2和M3阶段再一次证明了习而学的失败。我们都属于习而学,之前不懂cocos2d,一边练习,一边学习。结果呢?写的代码跟shit一样。

事实多次证明习而学比学而习要浪费时间。正确的顺序是,先学习相关技术和他人的经验,然后再进行练习。

3. 关于对项目的预估和控制

项目大小难以预估,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们有义务尽可能的预估准确。

我们在一开始认为这个游戏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时间比较灵活,一个学期绰绰有余。当时甚至还觉得可以把它移植到win8中参加win8开发大赛。没想到cocos2d-x是一个如此神奇的东西,C++是一个更加神奇的东西。项目的代码量在日夜之间,从一开始预估的5000行到8000行到20000行。如果说,我们在一开始就能预估准确的话,我们就会在m1阶段就要计划加紧项目的进展。

在项目的最后阶段,邹老师催的很紧,希望我们尽快发布。我们也做了很多个艰难的决定。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对项目的控制出现了问题。我们错误的预估了游戏主体所占的比例,其实,游戏周边的一些内容,比如菜单、美工、游戏体验,更加费时费力。

项目大小的预估和控制是需要经验的。通过这次软工大作业,我对项目大小的预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4. 关于C++

C++真是一门十分蹩脚的语言。我在上个暑假学习了scala,这个学期又学了一点lisp,再加上本来就会的C#和java,这类高级一些的语言真的比C++要好用好多。

其实之所以我们需要C++,是因为我们既需要高级一点的面向对象等技术,也需要低级的指针、手动内存分配和回收等等,还需要开放,以应对多个平台多种架构。这让我们不得不使用C++,因为它貌似是支持这些全部特点的唯一语言。

但是,是不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人事上:

在这个项目中,技术其实我管的不多(有黄杨大神罩着),我管的更多的是人事上的事情。

1. 分配任务

我在一开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分配任务。我选择了两个人当做PM,事实证明这是相当正确的。如果只有一个人当PM,那他一定会累死。

我认为我还是比较民主的,首先先照顾组员的兴趣,不想当dev的就不让他当dev,想当美工的就让他当美工,想不干活的就让他当test。

2. 奖惩措施

我认为设立一个明确的奖惩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组就没有一个十分好的奖惩措施。比如说M1之后的项目组员评分,我为了不得罪人,给组员的分数是一个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排名是反映真实情况的),而且对MagicCode组的评分(组员分数差别较大)嗤之以鼻。

但是现在想来,评分就应该差别大一些。因为:

(a) 评分应该反映真实情况;

(b) 评分应该可以激励好好工作的人,惩罚不好好工作的人;

(c) PM就是个得罪人的人。不得罪人的PM不是个好PM。

于是,M2的评分我给的差距就比较分明。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3. 关于PM的性格

我直到M3才变得严厉了许多,可是太晚了。这次软工大作业给我的一大教训就是,不要心太软。

心软的后果就是:

Dev:这个怎么做?

PM:blablabla....(解释了n分钟)

Dev:(写了一行代码之后)然后怎么做?

PM:blablabla...

Dev:(又写了一行代码)然后怎么做?

PM:...

或者是:

Dev:这个我不会做,我不做了。

PM:(一不小心)唉你太笨了,我帮你写吧,回来请我吃饭(然后回去默默的熬夜。。)

4. 关于Daily Scrum

Daily Scrum的作用我直到期末才明白——反馈,然后更好的做后面的事情。

反馈的频率决定应对变化的反应速度,比如说,一个PM或者Dev改变了框架中的某个内容,当天,其他人就应该知道了这个消息。这也是Daily Scrum和Weekly Scrum的根本区别。

但是,我们当时没有想到这些,我们的Daily Scrum,说白了就是个应付而已。这也决定了我们组对于变化的反应速度慢,甚至会出现A改了某个API,B等一个星期后才知道这个消息,于是这一个星期的活又得重新来过。

总结

总而言之,也许在这次大作业中,我不是一个称职的PM,但是通过这次PM经历,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不仅有技术上的,更有人事上的。人比代码复杂多了,学好编程非常容易,管理则需要大量的经验。

接下来,享受假期吧。

posted @ 2013-01-13 15:54  wanganran  阅读(2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