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lukefan.com/?p=462

自从开始看网络小说之后,真的是很长事件没有读过纸质书了。对于那些大部头的东西,看着都觉得头疼。
最近,图灵出版社的谢工和我们联系,他们要借用盛大创新院北京office的会议室来做读者活动,根据计划,第一次读者活动应该是在6月份吧。作为答谢,图灵出版社送给我们一批图书。其中有一本《简约至上》,非常薄的一本书,印刷非常精美,每一页,都是左侧文字,右侧图片。文字的部分看起来十分简洁,很多地方看起来更像是一些提纲或目录的样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看了不少的应用,也看到了不少的设想或应用的雏形。对于很多和设计、用户体验方面的东西,也有了一点点模模糊糊的想法。看了这本书之后,感觉再看身边正在开发的一些应用的时候,好像能够看得更加清晰一些了。

该书首先讲解了为什么要进行简约的设计,这里面我看了感觉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点。第一就是用户分类,大部分用户是典型用户,他们没有时间去研究各种复杂的功能;而那些提出最多意见的往往是精英用户,这些用户的意见往往是最应该被忽略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到用户使用软件的现场环境中去观察用户的行为,用户的使用环境通常是很嘈杂的,很多软件是必须挤占用户的碎片时间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这些东西,现在听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真理都是有其适用环境的,当真理脱离了其适用环境之后,就不再是真理了。简约的设计,是在近几年特别流行的一个词,这其实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特别是IPhone应用广受好评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的。简约设计应该是非常适合现在以普通大众为目标用户群体的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设计。对于那些传统软件,或者我们平时所说的行业软件来说,上面那两个点就不能够完全成立了,对于行业软件来说,使用人群都是经过培训的员工,他们通常是坐在办公室里面来使用这些软件的。行业软件应该也是需要简约设计的,但简化的方向和力度肯定和那些面向普通大众的应用是有所差异的。书中也举了一个汽车销售软件的例子,由于销售经理经常需要冲出办公室,去为那些想要买汽车的用户进行解说,所以他们的工作经常被打断。这应该是行业软件中一个非常特殊、非常极端的特例吧。
在介绍了为什么要进行简约设计之后,作者介绍了四种进行简约设计的方法。分别是删除、组织、隐藏和转移。其中删除讲得最为详细,将不太需要的东西删掉。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如何选择需要删除的东西,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点。第一、很多项目会将不容易实现的部分删掉,这导致了一些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用户故事不完整,错删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第二、删除的过程经常是非常血腥的,不要去理会“如果用户要如何如何”的假设,也不要太顾忌那些已有功能被删除之后,用户的愤怒和抱怨,只要核心功能完整,用户会逐步接受,而且新用户会更加喜欢简约的设计。

在删除之后,就是组织。将相同或相近的功能组织在一起。其中讲到了标识统一,也就是说同类型的东西要具备统一的标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通过颜色来进行信息和内容的分层,作者是以伦敦地铁线路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过,个人感觉需要将地铁图那样信息密集的东西推送到用户面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用户必须看地铁图是因为他们必须乘坐地铁,很多人到了陌生的城市后,会选择更加昂贵的出租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租车司机认识路,乘客不需要自己去学习地图。而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很少有什么是用户必须要做的。
这本书越往后章节就越短,关于隐藏功能,主要是如何隐藏、隐藏哪些、以及这些隐藏的东西,何时出现。作者对于那些能够适时自动闪现的隐藏功能十分推崇。当阅读软件中,当选中了一段文字之后,搜索的功能会自动的跳出来。

关于转移,也就是说将一部分功能转其他平台上去。这部分的内容,作者只是提了一下。 关键在于将合适的功能,转移到合适的平台上去。当然,前提是应用一定要是跨平台的。
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到的使用简短的语言去描述用户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用户调查应该是确认用户需求的比较重要的手段,可惜在身边好像没怎么看到过这种东西。

在看本书之前,我不是一个设计人员,所以看过之后,我肯定也还是不具备做设计的能力。只是感觉对于一些产品的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体会。建议所有和产品发生关系的人,不论是不是设计,都能够看看这本书,会对今后的产品生涯有所帮助的。

 

---------------------------------------------------------------

 

先赞一个,这是一本好书!

其实蛮头疼那种动辄上百页的长篇大论。不过现在发现IT书籍有向薄的趋势发展,个人认为这是件好事,拣主要的说,往深度发展再找这些砖头书来看,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深入研究。

回过头,再说说这本书,连我们这些非产品经理的人,看后也感触颇深!

1、由繁入简,证明你的技术或产品已经得到升华,而重新组合又是进一步的升华;

2、客户群体定位,大家都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上的产品,上到80岁的到奶奶,下到3岁的小屁孩(包括我自己),也许和“地大物博”,“泱泱大国”有关系。

3、国内环境很少有会提供说”用户故事“的企业,成本太高了;

4、我们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由”精华用户“”设计“出来的;

5、书中提到的删除勇气,其实很少人具备,都想让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强大,功能越来越丰富,都想绑死用户。看个电影都让我升级不相干的软件,关你屁事啊!!!

6、产品相关人员,很少有忠于客户,更多是忠于老板,我也是...... 希望以后不是吧!

 

不说了,专心写好代码吧!

posted on 2012-05-25 13:50  w3live  阅读(20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