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许多企业管理软件的设计出发点就错了

在软件行业中,企业管理软件是一个大头,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软件更是大家公认的大蛋糕,但实际应用的情况大多不理想。本人在企业工作十多年,在技术、生产、外贸、管理等多个部门任过职,并一直致力于企业信息化的推广,近几年又在一个软件公司做过企业管理软件的销售、实施等工作,就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特别说明本人工作接触的是纺织、服装外贸类的中小企业,观点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市场情况

    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市场到底怎么样呢?我的感觉是“剃头担子两头热”。一方面随着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过去的粗放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管理的提高,需要使用方便的工具来解决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混乱的局面,并且也意识到采用管理软件来帮助协调管理,市场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另一方面,各软件提供商也看到这块可观的市场,推出各种管理软件,并声称如何适应于中小企业,但应用的效果并不乐观,形成各大型ERP软件忽悠大型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上ERP项目,但效果多不理想并没有预期的回报,财务管理一点局部被用友、金蝶等几大公司分割完,廉价的进销存软件勉强使用,小软件公司为企业定制特殊功能夹缝生存的局面。

二、遇到的实际情况

    1、成功案例

        企业老总能够接受ERP的理念,并且放下其他工作专心第一时间学习软件的流程和使用,吃透数据流程的逻辑关系,并且根据软件的内容制定一系列管理的制度来配合软件的运行,软件做不到的功能用管理制度弥补,拒不执行的辞退,甚至都有业务骨干嫌使用软件麻烦离职。经过一年多的坚持,效果满意。这样的用户比较难得,可遇不可求。

    2、使用一段时间,最后放弃。

        开始花大力气推行软件应用,但和已有管理模式难以融合,甚至两轨并行,不仅给使用的人员带来工作的额外压力,作用却体现不出来。最终企业领导在员工的抵制压力下放弃使用。这种失败的案例是很多的。

    3、想使用管理系统,但没有满意的方案。

        原因很多,有价格、使用推广难度、个性化细节等不做详述。

三、个人看法

    根据自己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和在软件公司作销售、实施的体会,觉得目前管理软件都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软件的设计出发点就错了(有些耸人听闻)。也就是软件设计的核心是绝大部分的数据设定好的固定格式,且有一个系统的严格逻辑关系,那么你企业管理运行的数据按照我这个逻辑走就没有问题,每个环节录入的数据都应该正确才可以,换句话说管理的是“数据”。但是,企业管理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是“人”。机器是要人去操作的,业务是要人去谈的,物料是要人去采购的,所以我认为管理软件中管理体现的第一位的应该是人是运行系统的各个使用者。而在大多数管理软件中人的体现只不过一些操作、审批权限等隐隐约约的体现,没有全方位的体现每个员工的个体在管理系统中运作就不会让使用者感兴趣、感到有帮助,就会感到操作数据是游离于实际工作之外的多余的负担。所以真正的“以人为本”才应是管理软件的核心。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对网上偷菜乐此不疲,就是因为每个人在系统中有具体的体现,都有块两亩三分地,并且可以互相交流。

    那么自己认为理想的管理软件是什么样的呢?不可否认,企业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的行业也有其不同的特性。那么我们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理顺呢?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企业管理首先定义为对“人、财、物”的管理,也就是在每一个操作都要考虑要操作的数据对这三项的影响,例如:业务员谈了一个合同,录入合同信息就要考虑“人”--录入完后要谁审批,要通知谁知道,完成一个合同代表多少工作量(考核);“财”--通知财务人员如果合同执行在什么时候需要多少资金,在什么时候货款可以收回,预计利润是多少;“物”--通知物流仓库是否有足够的物料,什么时候需要等等,尽可能的体现各相关部门的人的工作,每个人在系统中都会看到涉及自己工作的相关内容提示,主动安排好工作。

    先就想了这么多,有兴趣的大家聊聊。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