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信息论-吴军

前情提要

不知不觉已经七月,每天热的要死,我最近因为在学 cuda 编程,所以想入手一台外星人笔记本,因为这种游戏本带显卡可以做 cuda 编程,当然啦,信息论还是要学习的,最近也学习到了进程锁,协程并发,等等相关的知识,相比较而言我可以很快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最近一年学习了相当多的东西,性格也变得内敛了很多,没有那么带刺,对于不喜欢和不爱的悄悄远离绝对不会上纲上线,打死不靠近;

课程概要

2022-07-10 杭州 周日 晴

第十四讲 条件熵和信息增益 | 你提供的信息到底值多少钱?https://youtu.be/YbreMEzo7Jg





第十五讲 置信度 | 马斯克犯了什么数学错误?https://youtu.be/CaKxSbVYp4A






第十六讲 交叉熵 | 如何避免制定出与事实相反的计划? https://youtu.be/4DCdn1u2Gok








第十七讲 复盘 | 如何识别误导人的错误信息?

课后感悟01:对于误导性的信息需要将信息放到一个更大的时空背景进行对比才能更好的去伪存真;

课后感悟02:信息的一致性,标题和内容需要一致,切不可文不对题被别人误导;

课后感悟03:通过外界信息需要区分核心的关键的信息要素,不要被信息失真率造成误导;

对于有意误导的信息,通常需要把信息放到更大的背景下看问题,不要被自己的认知所局限,同时关注信息的一致性,不要被信息的标题误导,同时留意信息的失真率,不要刻意过滤低频信息造成信息的无意识的引导;

2022-07-17 杭州 周日 晴

第十八讲 信噪比 | 历史有真相吗? https://youtu.be/EypJ_WJVhhw


噪音:



课后感悟:生活中我们得到的信息基本都是不全面的甚至带有信噪的,比如历史真相,随着时间越远,文字少有记录的时候,信噪可能就越大,为什么现代人更加注重理工科,因为理工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低信噪比的信息,但是历史政治和地理则不然,历史是一种时间叠加形成的,人为传播过程中加工的信息,比如起以前的谣言造势,历史记录有太多人为干预的因素,并且因为历史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和明白的仅是一个历史的大的脉络,当代历史学家的使命也是基于考古发掘尽可能的还原信噪比下的历史,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加入其它的信噪比;政治更是如此了,因为政治的统治性和工具性,所以政治信息有很强的信噪比并且有很多引导性的趋向,因此政治信息的信噪比就会被有意识形态的进行美化和艺术加工,因此可以说信噪比越大的信息越是刻意进行洗脑教育;地理信息也是如此的,地壳会运动,地名会变更,国家政体可能被颠覆,所以这些信息就是具备很大信噪比的信息,除非成为专家学者,对于普通人这些信息更像是一种记忆负担吧!当然理工科的信息也不是完全没有信噪比的,只是理工科的知识就是在基于人类的认知下,将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的一种共识性的经验;

第十九讲 去除噪音 | 如何获得更多更准确地信息 : https://youtu.be/LT7MT-TicLk



如何过滤噪音:



课后感悟:生活里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噪音,所以要读好书,结识知识渊博的人,让自己的信息得到一个很好的总结和过滤,不然当生活越来越无趣,有些人就可能就会像祥林嫂那般每天重复自己的悲惨过往,循环往复自己的悲惨人生,又或者如当下那些通过社交软件约炮,出轨的男女一般,虽然上床的流程大体一致偶尔会尝试一些新奇的体位,但是那只能是大脑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冲击,因为新奇和刺激所以在人生加一些信噪比从而让生活多一些乐趣,就好比养孩子可以维持夫妻的关系,因为除非灵魂契合,性格有趣,不然每天就是吃饭,打炮,睡觉,七年之痒也就很快到来的,但是孩子的出现就增加了夫妻间的信噪比,带来不确定和乐趣,所以平凡的人生活里需要信噪比带来吃瓜的乐趣和消除无意义的乏味生活,但是如果是一个研究学者,就要尽量降低这种信噪比,从而更好的进行学术科研,信噪的存在还是要因人而异,官话总是倾向增加信噪比,让有政治智慧的人上位,幽默的人从不直话直说,因为我的小心思是给能够读懂我的人的心有灵犀;

第二十讲 信道 | 信息通道的容量有边界吗? https://youtu.be/G5_wmN_h0yQ

课后感悟:信道其实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何种场景信道是由上限的,生活里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就是搭建一条可行性的信道网络,但是绝对要谨记一句话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在信道的边界内,不然超过信道的边界最后一定会失败的,比如炼制长生不老药,就是一种超越信道边界的行为,当然我们晓得药对于人来说是有益处的,但是通过吃药长生不老就是超越了药功效的信道边界;超越信道边界做事的行为甚至不如无头苍蝇,因为无头苍蝇是胡乱建立信道测试,但是超越信道边界却是在南辕北辙;

第二十一讲 香农第二定律 | 为什么你的网页总打不开: https://youtu.be/lThJ__B1clQ

课堂小结:

课后感悟01:永远不要超越信道容量传递信息,回到天才和笨蛋的话题上,有效的信息传递需要的是信息的有效交互,如果你是天才就和天才做朋友,如果你是笨蛋就不要和太聪明的人做朋友,但是聪明不一定意味着智慧,脑袋好不一定情商高,你所处的圈子也不是依靠你的天赋就可以决定的,出身,阶级还有社会的种种因素,让我们无法抉择自己的交际圈子,因为我们所谓的优秀一开始就是基于阶级的选拔;

课后感悟02:这两年的教育改革真的是有点迷的,什么小学生入学年龄的统一限制,小学生课业减负,取消少年天才的招生计划,可能因为我出生在比较偏僻的小镇又或是自己家庭不足以让我接收到特殊教育的机会,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学我想参加竞赛训练营,可能也就 5000 左右,但是爸妈是拒绝的,因为他们无力支持我的计划和兴趣,所以我从那时就开始知道教育是有门槛的,别人或者国家施舍的永远是你为人的基础,说明白点就是越是公开的信息越是无用,那不过是政客炫耀的政绩罢了;

课后感悟03: 有些人就是接受能力很好,可以很快的学习和掌握很多的知识点,所以不同的学生就要因材施教,但是谁能想到上层统一的模板规划,学生入学年龄的限制,不可以跳级不可以参加补习班,减轻一点压力,这真的不是给底层的人民的孩子减压的,是为了给上层的孩子减少竞争压力吧!因为你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玩了命的努力,苦的是我们自家的孩子,即便教育资源已经被城市部分权贵垄断,即便各地升学录取率把问题问题转嫁给各省内部经济发展问题甚至地域歧视问题上,但这远远不够,穷人要穷的明白,要你们这些小镇做题家输的心服口服,天才这玩意不会也不能生于穷苦人家的;所以底层民众不要想着阶级跃迁,义务教育让你们做一个听话爱国的人就可以了,你们得不到社会资源是你们的血统就决定了你们不行;一个国家最可怕的不是阶级固化,而是精英阶级对于穷人教育资源的釜底抽薪;然后再大行其道的宣扬血统论,宿命论,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利益分配;先过江的人霸着大官来做,排挤后过江的人,后过江的人要么成为奴隶,要么死!

posted @ 2022-07-10 16:21  流雨声  阅读(15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