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断言
一:响应断言
1:断言变量
正则提取变量

响应断言里面--注意断言的变量不需要加${password}直接password

2:断言响应文本
包括和Substring功能一样(包含就行) 匹配和Equals(一定要完全一样) 否(不包含就通过) 或者(只要一个包含就通过)


3.断言响应代码和响应信息(在取样器中查看结果)一般都是针对整个线程组


响应代码断言:200
响应信息断言:ok
断言全部线程组

4:断言请求头和响应头

请求头

响应头

5:Ignore status
勾选Ignore status会忽略响应代码和响应信息,直接断言内容,一般针对(响应代码500)等异常情况使用
不加的话会先断言500,在断言内容,会一直断言不通过(应为响应代码一直不是200)
加的话,直接断言内容
5.取样器
1:Thread Name:第几个线程组的第几个用户
2:Sample Start:线程开始时间 CTS:中国时间 GMT+08:00(国际时间相差8小时)
3:Load time:总加载时间(客户端发起请求时间,连接服务器时间,服务器处理(代码处理)时间,传回数据到客户端时间,客户端接收数据时间,客户端加载数据时间)
4:Connect Time:连接服务器时间,过长---可能本地网络或者服务器的原因
5:Latency:服务器处理时间,过长---代码原因
6:Size in bytes:接收的数据大小(返回的txt/html,json的大小)==8+9(Headers size in bytes+Body size in bytes)
7:Sent bytes:发送请求的数据大小
8:Headers size in bytes:请求头的大小
9:Body size in bytes:请求体的大小
10:Sample Count: 1:请求次数
11:Error Count: 1:报错的请求数
12:Data type ("text"|"bin"|""): text---返回的数据类型text
13:Response code: 200 ---- 响应代码
14:Response message: ok---响应消息

二:断言响应持续时间(不针对jdbc连接断言)
10ms最优左右
50ms较好
100ms一般满足即可
三:断言json变量(返回必须json)---jp@gc - JSON/YAML Path Assertion

断言code值

四:断言xpath---XPath Assertion

一般能搜索定位到都能成功

五:断言数据大小--Size Assertion


Full Response---对应Size in bytes
Response Headers---对应Headers size in bytes
Response Body---Body size in bytes


六:bean shell断言--对线程结果没有影响--在日志中打印输出结果
注意逗号分割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