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对象模型标签化

杭州的想法和我们的一致,同样是将业务逻辑对象合并,取并集。通过转换成实现本地化的操作。
业务对象模型标签化
转换层A的工作:
业务对象模型标签化
转换层B的工作
业务对象模型标签化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1. 转换层如果完成得比较好的话,可以节省资源。
2. 重用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节省资源。
劣势为:
1. 重用代码开发要付出比一般代码更多的精力,尤其是转换层的工作。
2. 重用代码的维护、变更、文档和测试变得更为复杂。
3. 重用代码兼容性要求比较高。

头脑风暴后,大家一致认为,公用模块的业务对象抽象的工作是必须要做的,虽然转换层A和转换层B耗费的工作量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具体的实现方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转换层B的实现应该是比较容易的,映射表加java的reflect应该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转换层A的设计相对比较困难些,牵涉到页面展示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前的方式实现比较困难。最后大家一致公认的方式是,将业务对象模型标签化,标签化的业务对象模型提供全量的业务对象行为接口和属性,具体本地化的工作由implement class完成。

业务对象模型标签化
posted @ 2006-03-17 13:20  vanuan  阅读(26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