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cs2024

导航

Python基础语法

个人学习用,部分源自:廖雪峰菜鸟教程

多行语句

Python 通常是一行写完一条语句,但如果语句很长,我们可以使用反斜杠 \ 来实现多行语句,例如:

total = item_one + \
        item_two + \
        item_three

在 [], {}, 或 () 中的多行语句,不需要使用反斜杠 \,例如:

total = ['item_one', 'item_two', 'item_three',
        'item_four', 'item_five']

数据类型和变量

 complex (复数) - 复数由实部和虚部组成,形式为 a + bj,其中 a 是实部,b 是虚部,j 表示虚数单位。如 1 + 2j、 1.1 + 2.2j

 

对于很大的数,例如10000000000,很难数清楚0的个数。Python允许在数字中间以_分隔,因此,写成10_000_000_00010000000000是完全一样的。十六进制数也可以写成0xa1b2_c3d4

 

字符串是以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的任意文本,比如'abc'"xyz"等等

如果字符串内部既包含'又包含"怎么办?可以用转义字符\来标识,比如:

'I\'m \"OK\"!'

如果字符串里面有很多字符都需要转义,就需要加很多\,为了简化,Python还允许用r''表示''内部的字符串默认不转义,可以自己试试:

>>> print('\\\t\\')
\       \
>>> print(r'\\\t\\')
\\\t\\

如果字符串内部有很多换行,用\n写在一行里不好阅读,为了简化,Python允许用'''...'''的格式表示多行内容,可以自己试试:

>>> print('''line1
... line2
... line3''')
line1
line2
line3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None不能理解为0,因为0是有意义的,而None是一个特殊的空值。

 

在Python中,有两种除法,一种除法是/:/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即使是两个整数恰好整除,结果也是浮点数。

还有一种除法是//,称为地板除,两个整数的除法仍然是整数,结果为数值解的向下取整

 

 

 

可以使用 bool() 函数将其他类型的值转换为布尔值。以下值在转换为布尔值时为 FalseNoneFalse、零 (00.00j)、空序列(如 ''()[])和空映射(如 {})。其他所有值转换为布尔值时均为 True

# 布尔类型的整数表现
print(int(True))   # 1
print(int(False))  # 0

# 使用 bool() 函数进行转换
print(bool(''))        # False
print(bool('Python'))  # True
print(bool([]))        # False
print(bool([1, 2, 3])) # True

 

字符串

 

  • Python 中单引号 ' 和双引号 " 使用完全相同。
  • 使用三引号(''' 或 """)可以指定一个多行字符串。
  • 反斜杠可以用来转义,使用 r 可以让反斜杠不发生转义。 如 r"this is a line with \n" 则 \n 会显示,并不是换行。
  • 字符串可以用 + 运算符连接在一起,用 * 运算符重复
  • Python 中的字符串有两种索引方式,从左往右以 0 开始,从右往左以 -1 开始。
  • Python 中的字符串不能改变。
  • Python 没有单独的字符类型,一个字符就是长度为 1 的字符串。
  • 字符串切片 str[start:end],其中 start(包含)是切片开始的索引,end(不包含)是切片结束的索引。
  • 字符串的切片可以加上步长参数 step,语法格式如下:str[start:end:step]
  • Python 字符串不能被改变。向一个索引位置赋值,比如 word[0] = 'm' 会导致错误。

 

实例:

str='123456789'
print(str[0:-1])           # 输出第一个到倒数第二个的所有字符
print(str[0])              # 输出字符串第一个字符
print(str[2:5])            # 输出从第三个开始到第六个的字符(不包含)
print(str[2:])             # 输出从第三个开始后的所有字符
print(str[1:5:2])          # 输出从第二个开始到第五个且每隔一个的字符(步长为2)
print(str * 2)             # 输出字符串两次
print(str + '你好')         # 连接字符串

 

对于可变对象,比如list,对list进行操作,list内部的内容是会变化的,比如: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

而对于不可变对象,比如str,对str进行操作呢:

>>> a = 'abc'
>>> a.replace('a', 'A')
'Abc'
>>> a
'abc'

虽然字符串有个replace()方法,也确实变出了'Abc',但变量a最后仍是'abc',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先把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要始终牢记的是,a是变量,而'abc'才是字符串对象!有些时候,我们经常说,对象a的内容是'abc',但其实是指,a本身是一个变量,它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才是'abc'

┌───┐     ┌───────┐
│ a │────▶│ 'abc' │
└───┘     └───────┘

当我们调用a.replace('a', 'A')时,实际上调用方法replace是作用在字符串对象'abc'上的,而这个方法虽然名字叫replace,但却没有改变字符串'abc'的内容。相反,replace方法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Abc'并返回,如果我们用变量b指向该新字符串,就容易理解了,变量a仍指向原有的字符串'abc',但变量b却指向新字符串'Abc'了:

┌───┐     ┌───────┐
│ a │────▶│ 'abc' │
└───┘     └───────┘
┌───┐     ┌───────┐
│ b │────▶│ 'Abc' │
└───┘     └───────┘

所以,对于不变对象来说,调用对象自身的任意方法,也不会改变该对象自身的内容。相反,这些方法会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这样,就保证了不可变对象本身永远是不可变的。

 

 

print 默认输出是换行的,如果要实现不换行需要在变量末尾加上 end="":

 

对于单个字符的编码,Python提供了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 ord('A')
65
>>> ord('中')
20013
>>> chr(66)
'B'
>>> chr(25991)
'文'

要计算str包含多少个字符,可以用len()函数:

>>> len('ABC')
3
>>> len('中文')
2
 

len()函数计算的是str的字符数,如果换成byteslen()函数就计算字节数:

>>> len(b'ABC')
3
>>> len(b'\xe4\xb8\xad\xe6\x96\x87')
6
>>> len('中文'.encode('utf-8'))
6

可见,1个中文字符经过UTF-8编码后通常会占用3个字节,而1个英文字符只占用1个字节。

 

在Python中,采用的格式化方式和C语言是一致的,用%实现,举例如下:

>>> 'Hello, %s' % 'world'
'Hello, world'
>>> 'Hi, %s, you have $%d.' % ('Michael', 1000000)
'Hi, Michael, you have $1000000.'
 

你可能猜到了,%运算符就是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的。在字符串内部,%s表示用字符串替换,%d表示用整数替换,有几个%?占位符,后面就跟几个变量或者值,顺序要对应好。如果只有一个%?,括号可以省略。

常见的占位符有:

占位符替换内容
%d 整数
%f 浮点数
%s 字符串
%x 十六进制整数

其中,格式化整数和浮点数还可以指定是否补0和整数与小数的位数:

print('%5d-%03d' % (3, 1))   #%2d表示整个数占5个位置,右边对齐,多余的空格补全。%03d表示整个数占3个位置,右边对齐,多余的0补全
print('%.2f' % 3.1415926)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如果你不太确定应该用什么,%s永远起作用,它会把任何数据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 'Age: %s. Gender: %s' % (25, True)
'Age: 25. Gender: True'
 

有些时候,字符串里面的%是一个普通字符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转义,用%%来表示一个%

>>> 'growth rate: %d %%' % 7
'growth rate: 7 %'
 

format()

另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字符串的format()方法,它会用传入的参数依次替换字符串内的占位符{0}{1}……,不过这种方式写起来比%要麻烦得多:

>>> 'Hello, {0}, 成绩提升了 {1:.1f}%'.format('小明', 17.125)
'Hello, 小明, 成绩提升了 17.1%'
 

f-string

最后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以f开头的字符串,称之为f-string,它和普通字符串不同之处在于,字符串如果包含{xxx},就会以对应的变量替换:

>>> r = 2.5
>>> s = 3.14 * r ** 2
>>> print(f'The area of a circle with radius {r} is {s:.2f}')
The area of a circle with radius 2.5 is 19.62
 

上述代码中,{r}被变量r的值替换,{s:.2f}被变量s的值替换,并且:后面的.2f指定了格式化参数(即保留两位小数),因此,{s:.2f}的替换结果是19.62

 

 

 

 

 Python可以通过 type() 函数查看变量的类型,也可以通过isinstance(var,class)判断是否同一种类型

  • type()不会认为子类是一种父类类型。
  • isinstance()会认为子类是一种父类类型。

 

 数值运算中,a ** b表示a的b次方

 

 

count()方法

该方法返回子字符串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

str.count(sub, start= 0,end=len(string))
  • sub -- 搜索的子字符串
  • start -- 字符串开始搜索的位置。默认为第一个字符,第一个字符索引值为0。
  • end -- 字符串中结束搜索的位置。字符中第一个字符的索引为 0。默认为字符串的最后一个位置。
str="www.runoob.com"
sub='o'
print ("str.count('o') : ", str.count(sub))

sub='run'
print ("str.count('run', 0, 10) : ", str.count(sub,0,10))

结果

str.count('o') :  3
str.count('run', 0, 10) :  1

 

find()方法

find() 方法检测字符串中是否包含子字符串 str ,如果指定 beg(开始) 和 end(结束) 范围,则检查是否包含在指定范围内,如果指定范围内如果包含指定索引值,返回的是索引值在字符串中的起始位置。如果不包含索引值,返回-1。

str1 = "Runoob example....wow!!!"
str2 = "exam";
print (str1.find(str2))
print (str1.find(str2, 5))
print (str1.find(str2, 10))

结果

7
7
-1

 

index()方法

index() 方法检测字符串中是否包含子字符串 str ,如果指定 beg(开始) 和 end(结束) 范围,则检查是否包含在指定范围内,该方法与 python find()方法一样,只不过如果str不在 string中会报一个异常。如果包含子字符串返回开始的索引值。

str1 = "Runoob example....wow!!!"
str2 = "exam";
print (str1.index(str2))
print (str1.index(str2, 5))
print (str1.index(str2, 10))

结果

7
7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8, in <module>
    print (str1.index(str2, 10))
ValueError: substring not found

 

 

list

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list。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

比如,列出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就可以用一个list表示: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变量classmates就是一个list。用len()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索引是从0开始的: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 classmates[2]
'Tracy'
 

如果要取最后一个元素,除了计算索引位置外,还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 classmates[-1]
'Tracy'
 

以此类推,可以获取倒数第2个、倒数第3个:

>>> classmates[-2]
'Bob'
>>> classmates[-3]
'Michael'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号为1的位置: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比如:

>>> L = ['Apple', 123, True]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比如: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
4
 

要注意s只有4个元素,其中s[2]又是一个list,如果拆开写就更容易理解了:

>>> p = ['asp', 'php']
>>> s = ['python', 'java', p, 'scheme']
 

要拿到'php'可以写p[1]或者s[2][1],因此s可以看成是一个二维数组,类似的还有三维、四维……数组,不过很少用到。

如果一个list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就是一个空的list,它的长度为0:

>>> L = []
>>> len(L)
0
 
list = [ 'abcd', 786 , 2.23, 'runoob', 70.2 ]  # 定义一个列表
tinylist = [123, 'runoob']

print(list[:])  #打印list所有元素
print (tinylist * 2)    # 打印tinylist列表两次
print (list + tinylist)  # 打印两个列表拼接在一起的结果

 

对于列表a,如果a[2:6] = [ ] ,表示直接删除列表a中第3个到第6个元素

 

Python列表脚本操作符

列表对 + 和 * 的操作符与字符串相似。+ 号用于组合列表,* 号用于重复列表。

Python 表达式结果描述
len([1, 2, 3]) 3 长度
[1, 2, 3] + [4, 5, 6] [1, 2, 3, 4, 5, 6] 组合
['Hi!'] * 4 ['Hi!', 'Hi!', 'Hi!', 'Hi!'] 重复
3 in [1, 2, 3] True 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中
for x in [1, 2, 3]: print(x, end=" ") 1 2 3 迭代

 

Python列表函数&方法

Python包含以下函数:

序号函数
1 len(list)
列表元素个数
2 max(list)
返回列表元素最大值
3 min(list)
返回列表元素最小值
4 list(seq)
将元组转换为列表

Python包含以下方法:

序号方法
1 list.append(obj)
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对象
2 list.count(obj)
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3 list.extend(seq)
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个序列中的多个值(用新列表扩展原来的列表)
4 list.index(obj)
从列表中找出某个值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位置
5 list.insert(index, obj)
将对象插入列表
6 list.pop([index=-1])
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
7 list.remove(obj)
移除列表中某个值的第一个匹配项
8 list.reverse()
反向列表中元素
9 list.sort( key=None, reverse=False)
对原列表进行排序
10 list.clear()
清空列表
11 list.copy()
复制列表

 

 

tuple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现在,classmates这个tuple不能变了,它也没有append(),insert()这样的方法。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classmates[-1],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不可变的tuple有什么意义?因为tuple不可变,所以代码更安全。如果可能,能用tuple代替list就尽量用tuple。

tuple的陷阱:当你定义一个tuple时,在定义的时候,tuple的元素就必须被确定下来,比如:

>>> t = (1, 2)
>>> t
(1, 2)
 

如果要定义一个空的tuple,可以写成()

>>> t = ()
>>> t
()
 

但是,要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如果你这么定义:

>>> t = (1)
>>> t
1
 

定义的不是tuple,是1这个数!这是因为括号()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表示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这就产生了歧义,因此,Python规定,这种情况下,按小括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自然是1

所以,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来消除歧义:

>>> t = (1,)
>>> t
(1,)
 

Python在显示只有1个元素的tuple时,也会加一个逗号,,以免你误解成数学计算意义上的括号

 

 

最后来看一个“可变的”tuple: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这个tuple定义的时候有3个元素,分别是'a''b'和一个list。不是说tuple一旦定义后就不可变了吗?怎么后来又变了?

别急,我们先看看定义的时候tuple包含的3个元素:

tuple-1

当我们把list的元素'A''B'修改为'X''Y'后,tuple变为:

tuple-2

表面上看,tuple的元素确实变了,但其实变的不是tuple的元素,而是list的元素。tuple一开始指向的list并没有改成别的list,所以,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即指向'a',就不能改成指向'b',指向一个list,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对象,但指向的这个list本身是可变的!

理解了“指向不变”后,要创建一个内容也不变的tuple怎么做?那就必须保证tuple的每一个元素本身也不能变。

 

set

Python 中的集合(Set)是一种无序、可变的数据类型,用于存储唯一的元素。

集合中的元素不会重复,并且可以进行交集、并集、差集等常见的集合操作。

在 Python 中,集合使用大括号 {} 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 , 分隔。

另外,也可以使用 set() 函数创建集合。

注意:创建一个空集合必须用 set() 而不是 { },因为 { } 是用来创建一个空字典。

 

要创建一个set,用{x,y,z,...}列出每个元素:

>>> s = {1, 2, 3}
>>> s
{1, 2, 3}

或者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 s = set([1, 2, 3])
>>> s
{1, 2, 3}

注意,传入的参数[1, 2, 3]是一个list,而显示的{1, 2, 3}只是告诉你这个set内部有1,2,3这3个元素,显示的顺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

sites = {'Google', 'Taobao', 'Runoob', 'Facebook', 'Zhihu', 'Baidu'}

print(sites)   # 输出集合,重复的元素被自动去掉

# 成员测试
if 'Runoob' in sites :
    print('Runoob 在集合中')
else :
    print('Runoob 不在集合中')


# set可以进行集合运算
a = set('abracadabra')
b = set('alacazam')
print(a) print(a - b) # a 和 b 的差集 print(a | b) # a 和 b 的并集 print(a & b) # a 和 b 的交集 print(a ^ b) # a 和 b 中不同时存在的元素

 

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 s.add(4)
>>> s
{1, 2, 3, 4}
>>> s.add(4)
>>> s
{1, 2, 3, 4}
 

还有一个方法,也可以添加元素,且参数可以是列表,元组,字典等,语法格式如下:

s.update( x )

x 可以有多个,用逗号分开。

>>> thisset = set(("Google", "Runoob", "Taobao"))
>>> thisset.update({1,3})
>>> print(thisset)
{1, 3, 'Google', 'Taobao', 'Runoob'}
>>> thisset.update([1,4],[5,6])  
>>> print(thisset)
{1, 3, 4, 5, 6, 'Google', 'Taobao', 'Runoob'}
>>>

 

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 s.remove(4)
>>> s
{1, 2, 3}

 

还有一个方法也是移除集合中的元素,且如果元素不存在,不会发生错误。格式如下所示:

s.discard( x )

也可以设置随机删除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多次执行测试结果都不一样。

set 集合的 pop 方法会对集合进行无序的排列,然后将这个无序排列集合的左面第一个元素进行删除。

语法格式如下:

s.pop()

 

Dictionary

列表是有序的对象集合,字典是无序的对象集合。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字典当中的元素是通过键来存取的,而不是通过偏移存取。

字典是一种映射类型,字典用 { } 标识,它是一个无序的 键(key) : 值(value) 的集合。

键(key)必须使用不可变类型。键必须不可变,所以可以用数字,字符串或元组充当,而用列表就不行

在同一个字典中,键(key)必须是唯一的。

dict = {}
dict['one'] = "1 - 菜鸟教程"
dict[2]     = "2 - 菜鸟工具"

tinydict = {'name': 'runoob','code':1, 'site': 'www.runoob.com'}


print (dict['one'])       # 输出键为 'one' 的值
print (dict[2])           # 输出键为 2 的值
print (tinydict)          # 输出完整的字典
print (tinydict.keys())   # 输出所有键
print (tinydict.values()) # 输出所有值

构造函数 dict() 可以直接从键值对序列中构建字典如下:

>>> dict([('Runoob', 1), ('Google', 2), ('Taobao', 3)])
{'Runoob': 1, 'Google': 2, 'Taobao': 3}
>>> {x: x**2 for x in (2, 4, 6)}
{2: 4, 4: 16, 6: 36}
>>> dict(Runoob=1, Google=2, Taobao=3)
{'Runoob': 1, 'Google': 2, 'Taobao': 3}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

>>>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d.get('Thomas')
>>> d.get('Thomas', -114514)
-114514
 

注意:返回None的时候Python的交互环境不显示结果。

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 d.pop('Bob')
75
>>> d
{'Michael': 95, 'Tracy': 85}
 

请务必注意,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fromkeys() 方法

字典 fromkeys() 函数用于创建一个新字典,以序列 seq 中元素做字典的键,value 为字典所有键对应的初始值。

  • seq -- 字典键值列表。
  • value -- 可选参数, 设置键序列(seq)对应的值,默认为 None。

 

seq = ('name', 'age', 'sex')
 
tinydict = dict.fromkeys(seq)
print ("新的字典为 : %s" %  str(tinydict))
 
tinydict = dict.fromkeys(seq, 10)
print ("新的字典为 : %s" %  str(tinydict))

结果:

新的字典为 : {'age': None, 'name': None, 'sex': None}
新的字典为 : {'age': 10, 'name': 10, 'sex': 10}

 

copy()方法

字典 copy() 函数返回一个字典的浅复制。

dict1 =  {'user':'runoob','num':[1,2,3]}
 
dict2 = dict1          # 浅拷贝: 引用对象
dict3 = dict1.copy()   # 浅拷贝:深拷贝父对象(一级目录),子对象(二级目录)不拷贝,子对象是引用
 
# 修改 data 数据
dict1['user']='root'
dict1['num'].remove(1)
 
# 输出结果
print(dict1)
print(dict2)
print(dict3)

实例中 dict2 其实是 dict1 的引用(别名),所以输出结果都是一致的,dict3 父对象进行了深拷贝,不会随dict1 修改而修改,子对象是浅拷贝所以随 dict1 的修改而修改。

{'user': 'root', 'num': [2, 3]}
{'user': 'root', 'num': [2, 3]}
{'user': 'runoob', 'num': [2, 3]}

 

get() 方法

字典 get() 函数返回指定键的值。

  • key -- 字典中要查找的键。
  • value -- 可选,如果指定键的值不存在时,返回该默认值。
tinydict = {'Name': 'Runoob', 'Age': 27}

print ("Age : ", tinydict.get('Age'))

# 没有设置 Sex,也没有设置默认的值,输出 None
print ("Sex : ", tinydict.get('Sex'))  

# 没有设置 Salary,输出默认的值  114.0
print ('Salary: ', tinydict.get('Salary', 114.0))

结果

Age : 27
Sex : None
Salary: 114.0

get() 方法 Vs dict[key] 访问元素区别

get(key) 方法在 key(键)不在字典中时,可以返回默认值 None 或者设置的默认值。

dict[key] 在 key(键)不在字典中时,会触发 KeyError 异常。

 

setdefault() 方法

字典 setdefault() 方法和 get()方法 类似, 如果键不存在于字典中,将会添加键并将值设为默认值。

tinydict = {'Name': 'Runoob', 'Age': 7}
 
print ("Age 键的值为 : %s" %  tinydict.setdefault('Age', None))
print ("Sex 键的值为 : %s" %  tinydict.setdefault('Sex', None))
print ("新字典为:", tinydict)

结果:

Age 键的值为 : 7
Sex 键的值为 : None
新字典为: {'Age': 7, 'Name': 'Runoob', 'Sex': None}

 

popitem() 方法

字典 popitem() 方法随机返回并删除字典中的最后一对键和值,以元组的形式。如果字典已经为空,却调用了此方法,就报出 KeyError 异常。

返回最后插入键值对(key, value 形式),按照 LIFO(Last In First Out 后进先出法) 顺序规则,即最末尾的键值对。

 

pop() 方法

Python 字典 pop() 方法删除字典 key(键)所对应的值,返回被删除的值。如果键不存在,则可以选择返回一个默认值(如果提供了)。

site= {'name': '菜鸟教程', 'alexa': 10000, 'url': 'www.runoob.com'}

element = site.pop('nickname', '不存在的 key')

print('删除的元素为:', element)
print('字典为:', site)

结果

删除的元素为: 不存在的 key
字典为: {'name': '菜鸟教程', 'alexa': 10000, 'url': 'www.runoob.com'}

 

 

Python身份运算符

身份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对象的存储单元

运算符描述实例
is is 是判断两个标识符是不是引用自一个对象 x is y, 类似 id(x) == id(y) , 如果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is not is not 是判断两个标识符是不是引用自不同对象 x is not y , 类似 id(x) != id(y)。如果引用的不是同一个对象则返回结果 True,否则返回 False。

注: id() 函数用于获取对象内存地址。

a = 20
b = 20
 
if ( a is b ):
   print ("1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1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if ( id(a) == id(b) ): print ("2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2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 修改变量 b 的值 b = 30 if ( a is b ): print ("3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3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if ( a is not b ): print ("4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else: print ("4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结果

1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2 - a 和 b 有相同的标识
3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4 - a 和 b 没有相同的标识

 

is 用于判断两个变量引用对象是否为同一个, == 用于判断引用变量的值是否相等。

>>>a = [1, 2, 3]
>>> b = a
>>> b is a 
True
>>> b == a
True
>>> b = a[:]
>>> b is a
False
>>> b == a
True

 

数学函数

函数返回值 ( 描述 )
abs(x) 返回数字的绝对值,如abs(-10) 返回 10
ceil(x) 返回数字的上入整数,如math.ceil(4.1) 返回 5
exp(x) 返回e的x次幂(ex),如math.exp(1) 返回2.718281828459045
fabs(x) 以浮点数形式返回数字的绝对值,如math.fabs(-10) 返回10.0
floor(x) 返回数字的下舍整数,如math.floor(4.9)返回 4
log(x) 返回以e为底的对数。如math.log(math.e)返回1.0,math.log(100,10)返回2.0
log10(x) 返回以10为基数的x的对数,如math.log10(100)返回 2.0
max(x1, x2,...) 返回给定参数的最大值,参数可以为序列。
min(x1, x2,...) 返回给定参数的最小值,参数可以为序列。
modf(x)

返回x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两部分的数值符号与x相同,整数部分以浮点型表示。

(a,b) = math.modf(114.514),则a = 0.514,b = 114.0

pow(x, y) x**y 运算后的值。
round(x [,n])

返回浮点数 x 的四舍五入值,如给出 n 值,则代表舍入到小数点后的位数。

其实准确的说是保留值将保留到离上一位更近的一端。

sqrt(x) 返回数字x的平方根。

 

 

随机数函数

Python包含以下常用随机数函数:

函数描述
choice(seq)

从序列的元素中随机挑选一个元素,比如random.choice(range(10)),从0到9中随机挑选一个整数。

print ("从 range(100) 返回一个随机数 : ",random.choice(range(100)))
print ("从列表中 [1, 2, 3, 5, 9]) 返回一个随机元素 : ", random.choice([1, 2, 3, 5, 9]))
print ("从字符串中 'Runoob' 返回一个随机字符 : ", random.choice('Runoob'))

randrange ([start,] stop [,step])

从指定范围内,按指定基数递增的集合中获取一个随机数,基数默认值为 1

# 从 1-100 中选取一个奇数 print ("randrange(1,100, 2) : ", random.randrange(1, 100, 2))

# 从 0-99 选取一个随机数 print ("randrange(100) : ", random.randrange(100))

random() 随机生成下一个实数,它在[0,1)范围内。
seed([x])

改变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seed。

random.seed(10)
print ("使用整数 10 种子生成随机数:", random.random())

random.seed("hello",2)
print ("使用字符串种子生成随机数:", random.random())

shuffle(lst)

将序列的所有元素随机排序

list = [20, 16, 10, 5];

random.shuffle(list)

print ("随机排序列表 : ", list)

uniform(x, y)

随机生成下一个实数,它在[x,y]范围内。

random.uniform(x, y)

 

 

 

 

 

posted on 2025-05-08 18:56  ᶜʸᵃⁿ  阅读(1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