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项目管理相关笔记

Posted on 2012-07-21 09:15  IT小炸弹  阅读(2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项目整理管理

项目整理管理的主要活动:

1. 分析和理解范围

2. 将产品需求和特定的标准明确记录在文档里

3. 制订系统的项目管理计划

4. 把完成项目需要做的工作分解为可管理的更小部分

5. 采取恰当的行动使项目按照项目管理计划来实施

6. 对项目状态、过程和产品进行度量和监督

7. 分析并监控项目风险

项目整理管理的过程

1. 项目启动

2. 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4. 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

5. 监督和控制项目

6. 整理变更控制

7. 项目收尾

编制项目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 目标的统一管理

2. 方案的统一管理

3. 过程的统一管理

4. 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

5. 计划的统一管理

6. 人员资源的统一管理

7. 各干系人的参与

8. 逐步精确

编制项目计划的流程

1. 明确目标

2. 成立初步的项目团队

3. 工作准备与信息收集

4. 依据标准、模板,编写初步的概要的项目计划

5. 编写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预算等分计划

6. 将分计划纳入项目计划,对项目计划进行综合平衡、优化

7.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写项目计划

8. 评审和批准项目计划

9. 获取批准后的项目计划成为项目的基准计划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方法

1. 项目管理方法论

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监督和控制项目的方法

1. 项目管理方法论

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 挣值管理

4. 专家判断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

1.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2. 范围定义

3.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4. 范围确认

5. 范围控制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模板、表格和标准

范围定义的工具和计划

1. 产品分析

2. 识别出多个可选的方案

3. 专家判断法

范围控制的工具和技术

1. 偏差分析

2. 重新制定计划

3. 变更控制系统和变更控制委员会

4. 配置管理系统

范围确认应该贯穿项目的始终

不受控制的变更称作项目“范围蔓延”

项目范围变更产生的原因

1. 项目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2. 项目范围的计划编制不周密详细

3. 市场上出现了或者设计人员提出了新技术、新手段或新方案

4. 项目实施组织本身发生变化

5. 客户对项目、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发生变化

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要点

1. 确定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2. 对造成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确保这些变更得到一致的认可

3. 当范围变更发生时,对实际的变更进行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过程

1. 活动定义

2. 活动排序

3. 活动资源估算

4. 活动历时估算

5. 制定进度表

6. 进度控制

工作分解的主要用途

1. WBS是一个展现项目全貌,详细说明为完成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的计划工具

2. WBS是一个清晰地表示各项目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构设计工具

3. WBS是一个帮助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工作的基本依据

4. WBS定义了里程碑事件,是向高级管理层和客户报告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工具

活动定义的最基本任务是把WBS的工作包分解为一个个的活动,活动定义的过程处于WBS的最下层,称为工作组合的可交付成果。

项目生命周期有三个与时间有关的重要概念:检查点(check point)、里程碑(mile stone)、基线(base line

活动定义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 分解

2. 模板

3. 滚动式规划

4. 专家判断

5. 规划组成部分

Critical Path Method 关键路径法 CPM

Dummy activity虚活动

活动排序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 前导图法(PDM),单代号网络图法AON

2. 箭线图法(ADM),双代号网络图法AOA

3. 计划网络模板

4. 确定依赖关系

5. 利用时间提前量与滞后量

活动资源估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多方案分析

3. 出版的估算数据

4. 项目管理软件

5. 自下而上估算

活动历时估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类比估算

3. 参数估算

4. 三点估算

5. 后备分析

三点估算法来自于计划评审技术PERT

最有可能的历时估算Tm,最乐观的历时估算To,最悲观的历时估算Tp

活动历时的均值=To+4Tm+Tp/6

活动历时的方差=Tp-To/6

制定进度计划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1. 进度网络分析

2. 关键路线法

3. 进度压缩

4. 假设情景分析

5. 资源平衡

6. 关键链法

7. 项目管理软件

8. 应用日历

9. 调整时间提前与滞后量

10. 进度模型

进度控制是依据项目进度基准计划对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监控,使项目能够按时完成。监控项目的状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以及管理进度变更的过程。对进度的控制还应重点关注项目进展报告和执行状况报告,它们反映了项目当前在进度、费用、质量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情况,是进行进度控制的重要依据。定期举行项目会议,也是进度控制的很好办法。

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

1. 确定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2. 对引起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保证这种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3. 确定项目进度已经变更

4. 当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缩短活动的工期的方法

1. 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加速活动进程

2. 指派经验更丰富的人去完成或帮助完成项目工作

3. 减小活动范围或降低活动要求

4. 通过改进方法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1. 进度报告

2. 进度变更控制系统

3. 绩效衡量(进度偏差SV,进度效果指数SPI

4. 项目管理软件

5. 偏差分析

6. 进度比较横道图

7. 资源平衡

8. 假设条件情景分析

9. 进度压缩

10. 制定进度的工具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就是要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

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过程

1. 制定成本管理计划——制定了项目成本结构、估算、预算和控制的标准

2. 成本估算——编制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资源的大致成本

3. 成本预算——合计各个活动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以建立成本基准

4. 成本控制——影响造成成本偏差的因素,控制项目预算的变更

广义的项目成本管理成为“生命期成本计算”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项目成本失控原因

(1) 对工程项目认识不足

1. 对信息系统工程成本控制的特点认识不足,对难度估计不足

2. 工程项目的规模不合理,大而全的项目建设难度高

3. 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导致项目的设计不满足成本控制的要求

4. 对项目成本的使用缺乏责任感,随意开支,铺张浪费

(2) 组织制度不健全

1. 制度不完善

2. 责任不落实

3. 项目经理领导督查不力

(3) 方法问题

1. 缺乏用于项目投资控制所需要的有关报表及数据处理的方法

2. 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程序和明确的具体要求,在项目进展不同阶段对成本控制任务的要求不明确,在项目进展的整个过程中缺乏连贯性的控制

3. 缺乏科学、严格、明确且完整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工作制度

4. 缺乏对计算机辅助投资控制程序的利用

5. 缺乏对计划值进行动态的比较分析,并及时提供各种需要的状态报告及经验总结

(4) 技术的制约

1. 由于进行项目成本估算发生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早期阶段,对项目相关信息了解不深,项目规划设计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成本估算的需求

2. 采用的项目成本估算方法不恰当,与项目的实际情况不符,或与所得到的项目数据资料不符

3. 项目成本计算的数据不准确或者有漏项,从而导致计算成本偏低

4. 设计者未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导致项目设计方案突破项目成本目标

5. 物资或设备价格的上涨,大大超过预期的浮动范围

6. 项目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变更引起相关成本的增加

7. 对工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估计不足,导致实施成本大大增加

项目启动阶段,项目估算范围为-50%+100%,项目后期为-10%~—+15%

项目估算的主要步骤

1. 识别并分析成本的构成科目

2. 根据已识别的项目成本构成科目,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3. 分析成本估算结果,找出各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成本,协调各种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术

1. 类比估算

2. 确定资源费率

3. 自下而上估算

4. 参数估算

5. 项目管理软件

6. 供应商投标分析

7. 准备金分析

8. 质量成本

项目成本预算的特征

1. 计划性

2. 约束性

3. 控制性

编制项目成本预算应遵循的原则

1. 项目成本预算要以项目需求为基础

2. 项目成本预算要与项目目标相联系,必须同时考虑项目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

3. 项目成本预算要切实可行

4. 项目成本预算应当留有弹性

制定项目成本预算的主要步骤

1. 将项目总成本分摊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各个工作包

2. 将各个工作包成本再分配到该工作包所包含的各项活动上

3. 确定各项成本预算支出的时间计划及项目成本预算计划

项目成本预算的工具与技术

1. 成本汇总

2. 准备金分析

3. 参数估计

4. 资金限制平衡

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1. 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 确保变更请求获得同意

3. 当变更发生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更

4. 保证潜在的成本超支不超过授权的项目阶段资金和总体资金

5. 监督成本执行(绩效),找出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6. 准确记录所有的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7. 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未批准的变更被纳入成本或资源使用报告中

8. 就审定的变更,通知项目干系人

9. 采取措施,将预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成本控制的工具与技术

1. 成本变更控制系统

2. 绩效衡量分析

3. 预算技术

4. 项目绩效审核

5. 项目管理软件

6. 偏差管理

绩效衡量分析:

PV——计划值

EV——挣值

AC——实际成本

CV——成本偏差·CV=EV-AC

SV——进度偏差·SC=EV-PV

CPI——成本执行(绩效)指标·CPI=EV/AC

SPI——进度执行(绩效)指标·SPI=EV/PV

预测技术:

BAC=完工时PV总和

EAC=ACC+ETC

1. 基于非典型的偏差计算

ETC=BAC-EVC

2. 基于典型的偏差计算

ETC=BAC-EVC/CPIC

完成绩效指数TCPI =BAC-EV/BAC -AC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基本原则

1. 以实用为核心的多元要求

2. 系统工程

3. 职工参与管理

4. 管理层和第一把手重视

5. 保护消费者权益

6. 面向国际市场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1. 顾客满意度

2. 预防胜于检查

3. 各阶段内的过程,重视结果亦重视过程

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

1. 质量策划——确定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

2. 质量保证——定期评估总体项目绩效的活动,以树立项目能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信心

3. 质量控制——监控具体项目结果以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确定方法来消除绩效低下的原因

质量管理流程

1. 确定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适当的质量衡量标准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前提性的关键性工作。

2. 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监控

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来监控项目的实际运行。

3. 将实际与标准对照

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与项目质量衡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出差异。

4. 纠偏纠错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纠正措施。

国际质量标准

1. ISO9000系列(GB/T19000-2000

2. 全面质量管理(TQM

3. 六西格玛(六倍标准差,在质量上表示每百万坏品率PPM少于3.4

CMM/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SJT11234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

SJT11235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活动

1. 收集资料

2. 编制项目分质量计划

3. 学会使用工具和技术

4. 形成项目质量计划书

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方法、技术和工具

方法和技术:

1. 效益/成本分析

2. 基准比较

3. 流程图

4. 实验设计

5. 质量成本分析(预防成本、评估成本、缺陷成本)

工具:

1. 质量功能展开(QFD,质量屋)

2.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

项目质量保证(QA)活动

(1) 产品、系统、服务的质量保证

(2) 管理过程的质量保证

1. 制定质量标准

2. 制定质量控制流程

3. 提出质量保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4.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质量保证的技术、方法

1. 项目质量管理通用方法

2. 过程分析

3. 项目质量审计

项目质量控制(QC)的基本步骤

1. 选择控制对象

2. 为控制对象确定标准或目标

3.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保证措施

4. 按计划执行

5.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将监测的结果与计划或标准相比较

6. 发现并分析偏差

7. 根据偏差采取相应对策

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

1. 测试

2. 检查

3. 统计抽样

4. 6σ

项目质量控制的老七种工具

1. 因果图/石川图/鱼骨图

2. 流程图

3. 直方图/柱形图

4. 检查表

5. 散点图

6. 排列图/帕累托图(二八原理,即80%的问题是20%的原因所造成的)

7. 控制图/管理图/趋势图

项目质量控制的新七种工具

1. 相互关系图

2. 亲和图

3. 树状图

4. 矩阵图

5. 优先矩阵图

6. 过程决策方法图(PDPC

7. 活动网络图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1. 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2. 项目团队组建

3. 项目团队建设

4. 项目团队管理

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1. 领导、沟通、谈判、协商及其他管理技能

2. 授权、激励士气、指导、劝告及其他与处理个人关系有关的技能

3. 团队建设、冲突解决及其他与处理团队关系有关的技能

4. 绩效评定,招聘,留用,劳工关系,健康与安全规定,其他与管理人力资源有关的技能

组建项目团队的工具和技术

1. 事先分派

2. 谈判

3. 采购

4. 虚拟团队

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

X理论和Y理论

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

1. 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个人技能,以提高他们完成项目活动的能力,与此同时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改进质量并提高绩效

2. 提高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以提高士气,降低冲突,促进团队合作

3. 创建动态的、团结合作的团队文化,以促进个人与团队的生产率、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鼓励团队成员之间交叉培训和切磋以共享经验和知识

成功的项目团队的特点

1. 团队的目标明确,成员清楚自己的工作对目标的贡献

2. 团队的组织结构清晰,岗位明确

3. 有成文或习惯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而且流程简明有效

4. 项目经理对团队成员有明确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工作结果公正公开,赏罚分明

5. 共同制定并遵守的组织纪律

6. 协同工作,也就是一个成员工作需要依赖于另一个成员的结果,善于总结和学习

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阶段

1. 形成阶段(Forming

2. 震荡阶段(Stroming

3. 规范阶段(Norming

4. 发挥阶段(Performing

5. 结束阶段(Adiourning

项目团队建设活动的可能形式和应用

1. 通用管理技能

2. 培训

3. 团队建设活动

4. 基本规则

5. 集中办公

6. 奖励与表彰

项目团队管理的方法

1. 观察和交谈

2. 项目绩效评估

3. 问题清单

冲突的种类:进度、项目优先级、资源、技术、管理过程、成本、个人冲突

项目各阶段,冲突的排列:

1. 概念阶段:项目优先级冲突、管理过程冲突、进度冲突

2. 计划阶段:项目优先级冲突、进度冲突、管理过程冲突

3. 执行阶段:进度冲突、技术冲突、资源冲突

4. 收尾阶段:进度冲突、资源冲突、个人冲突

在一个团队环境下处理冲突,项目经理应认识到:

1. 冲突是自然的,而且要找出一个解决方法

2. 冲突是一个团队问题,而不是某人的个人问题

3. 应公开地处理冲突

4. 冲突的解决应聚焦在问题,而不是人身攻击

5. 冲突的解决应聚焦在现在,而不是过去

冲突的根源:

1. 项目的高压环境

2. 责任模糊

3. 存在多个上级

4. 新科技的使用

5. 稀缺资源的争抢

6. 进度的优先级不同

冲突的解决方法

1. 问题解决(Problem Solning/Confrontation

2. 合作(Collaborating

3. 强制(Forcing

4. 妥协(Compromising

5. 求同存异(Smoothing/Accommodating

6. 撤退(Withdrawing/Avoiding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的主要过程

1. 沟通计划编制——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和沟通需求:哪些是项目干系人,他们对该项目的收益水平和影响程度如何,谁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何时需要,以及应怎样分发给他们

2. 信息发布——以合适的方式及时向项目干系人提供所需信息

3. 绩效报告——收集并分发有关项目绩效的信息,包括状态报告、进展报告和预测

4. 项目干系人管理——对项目沟通进行管理,以满足信息需要者的需求并解决项目干系人之间的问题

项目定期会议包括:项目例会,项目启动会议,项目总结会议

常用沟通方式:单独谈话,项目会议,项目简报/通知,项目报告/项目总结

绩效报告的内容:

1. 项目的进展和调整情况

2. 项目的完成情况

3. 项目总投入、资金到位情况

4. 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

5. 项目主要效益情况

6. 财务制度执行情况

7. 项目团队各职能团队的绩效

8. 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9. 预测

10. 变更请求

11.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项目合同管理

按信息系统范围划分的合同分类:总承包合同,单项项目承包合同,分包合同

按项目付款方式划分的合同分类: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

项目合同的主要内容

1. 当事人各自权利、义务

2. 项目费用及工程款的支付方式

3. 项目变更约定

4. 违约责任

四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约定违约金或定金

项目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

1. 当事人的法律资格

2. 质量验收标准

3. 验收时间

4. 技术支持服务

5. 损害赔偿

6. 保密约定

7. 合同附件

8. 法律公证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合同签订管理

2. 合同履行管理

3. 合同变更管理

4. 合同档案管理

合同变更控制流程,“公平合理”是合同变更的处理原则

1. 变更的提出

2. 变更请求的审查

3. 变更的批准

4. 变更的实施

合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1. 买方主持的绩效审核

2. 检验和审计

3. 绩效报告

4. 支付系统

5. 索赔管理

6. 自动的工具系统

合同索赔的分类

1. 按索赔的目的分类: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2. 按索赔的依据分类:合同规定的索赔和非合同规定的索赔

3. 按索赔的业务性质分类:工程索赔和商务索赔

4. 按索赔的处理方式分类:单项索赔和总索赔

索赔程序

项目发生索赔事件后,一般先由监理工程师调解,若调解不成,由政府建设主管机构进行调解,若仍调解不成,由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仲裁。在整个索赔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索赔的有理性、索赔依据的有效性、索赔计算的正确性。

索赔的流程: 

1. 提出索赔要求(28天内)

2. 报送索赔材料(28天内)

3. 监理工程师答复(28天内)

4. 索赔认可(28天内)

5. 提交最终索赔报告

6. 仲裁与诉讼

索赔事件的处理原则

1. 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

2. 必须注意资料的积累

3. 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

4. 加强索赔的前瞻性

项目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的主要过程

1. 编制采购计划——自制/外购分析

2. 编制询价计划——方案邀请书RFP,报价邀请书RFQ

3. 询价、招投标——招标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不少于20日。招标人和中标人在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订立书面合同

4. 供方选择

5. 合同管理和收尾

招投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招投标程序

1. 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2. 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3. 投标人投标

4. 开标

5. 评标

6. 确定中标人

7. 订立合同

采购审计的目标是找出本次采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以供项目执行组织内的其他项目借鉴。

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的主要活动

1. 配置项标识

2. 配置项控制

3. 配置状态报告

4. 配置审计

配置类型:

1. 动态库(开发库、程序员库、工作库)

2. 受控库(主库)

3. 静态库(软件仓库,软件产品库)

4. 备份库

配置项的状态

1. 草稿,版本号0.YZ0.010.99

2. 正式,版本号X.Y1.09.9

3. 修改,版本号X.YZX.Y不变,Z值增大)

变更控制

1. 变更申请

2. 变更评估

3. 变更实施

4. 变更验证与确认

5. 变更的发布

项目变更管理

项目变更分类

1. 按变更性质:重大变更、重要变更、一般变更

2. 按变更迫切性:紧急变更、非紧急变更

3. 按变更发生领域和阶段:进度变更、成本变更、质量变更、设计变更、实施变更、工作(产品)范围变更

4. 按变更发生空间:内部环境变更和外部环境变更

5. 按变更内容

项目变更产生的原因

1. 产品范围(成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2. 项目范围(工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3. 增值变更

4. 应对风险的紧急计划或者回避计划

5. 项目执行过程与项目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

6. 外部事件

变更工作程序

1. 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

2. 对变更的初审

3. 变更方案论证

4. 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

5. 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

6. 变更实施的监控

7. 变更效果的评估

8. 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变更控制

对进度变更的控制

1. 判断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2. 对造成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3. 查明进度是否已经改变

4. 在实际变更出现时对其进行管理

对成本变更的控制

1. 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 确保变更请求获得同意

3. 当变更发生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更

4. 保证潜在的费用超支不超过授权的项目阶段资金和总体资金

5. 监督费用绩效,找出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6. 准确记录所有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7. 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未批准的变更被纳入费用或资源使用报告中

8. 就审定的变更,通知利害关系者

9. 采取措施,将预期的费用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对合同变更的控制

1. 文书工作

2. 跟踪系统

3. 争议解决程序

信息安全三元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其他属性: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抵赖性、可靠性

ISO/IEC27000系列标准: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2700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践准则

应用系统运行中涉及的安全和保密层次:系统级安全、资源访问安全、功能性安全、数据域安全(粒度从粗到细)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沟通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1. 风险管理规划

2. 风险识别

3. 定性风险分析

4. 定量风险分析

5. 应对计划编制

6. 风险监控

风险识别的方法

1. 德尔菲技术(专家匿名参加,进行若干轮问卷征询)

2. 头脑风暴法

3. SWOT分析法

4. 检查表

5. 图解技术

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

1. 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

2. 概率和影响矩阵

3. 风险分类

4. 风险紧迫性评估

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

1. 期望货币值

2. 计算分析因子

3. 计划评审技术PERT

4. 蒙特卡罗分析(Monte Carlo

应对风险的基本措施

1. 规避

2. 接受

3. 减轻

4. 转移

消极风险或威胁的应对措施:规避、减轻、转移

风险监控的具体方法

1. 风险再评估

2. 风险审计

3. 变差和趋势分析

4. 技术绩效衡量

5. 储备金分析

6. 状态审查会

项目收尾管理

项目收尾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验收、项目总结、项目评估审计

项目验收的流程

1. 系统测试

2. 系统的试运行

3. 系统的文档验收

4. 项目的最终验收报告

项目总结会的主要内容

1. 项目绩效

2. 技术绩效

3. 成本绩效

4. 进度计划绩效

5. 项目的沟通

6. 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

7. 意见和建议

项目评估的主要方面

1. 盈利要求

2. 客户满意度要求

3. 后续项目指标要求

4. 内部满意度要求

软件项目的后续工作

1. 软件bug的修改

2. 软件升级

3. 后续技术支持

系统集成项目的后续工作

1. 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工作

2. 硬件产品的更新

3. 信息系统的新需求

项目团队人员转移

1. 项目团体人员的转移

2. 项目转移人员的业绩评定

3. 项目团队成员的表彰

法律法规

1. 发明专利20

2.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10

3. 商标10年,续展10年,宽限6个月

4. 诉讼期时效20

5.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推荐性GB/T(计算机类基本都是),指导性GB/Z,国军标G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