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至居预约系统_个人总结_第十二组

毕至居预约系统_个人总结

本学期基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和3位成员一起进行项目式开发,通过完成毕至居预约系统这个项目,主要学习了小程序的搭建方法,收获颇大。

项目简介

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公寓尚雅楼和致远楼一楼各有一处自助式公共厨房,名曰“毕至居”,供师生使用,
本项目将以小程序呈现,以便利学校师生进行线上预约“毕至居”的使用为目标,为用户提供创建用户、管理预约、参与活动的功能;为管理员提供审核预约、管理“毕至居”场次开放、管理用户的功能,实现一体化,解决学校目前使用流程繁琐的问题。
基于实际情况,本项目目标为搭建一个小程序端的预约系统模型,能够实现几乎所有毕至居预约系统中的功能,并在将来为改系统真正上线做基础准备。

文档链接

GitHub源码以及会议纪要

需求分析

设计图

原型展示

个人工作

本项目中,我作为组长首先是对整个项目进程的进度进行调控。但是这点我其实做的并不好,导致后期工作量远大于前期。
在项目中,我主要负责各个界面的逻辑实现以及与数据库的交互。以下是我所做的工作:

  1. 完成引导界面获取openID绑定用户信息,
  2. 完成主界面个人信息实时显示,预约信息实时显示,历史信息的实时显示。
  3. 完成“我的”界面的个人用户信息填写提交和修改功能,包括逻辑交互功能。
  4. 完成预约详情界面数据实时更新显示,踢出成员,退出预约,取消预约功能。
  5. 完成提交预约表的数据填写提交,包括逻辑交互功能。
  6. 完成用户提交信息表时自动生成邀请码,预约详情界面根据用户不同身份显示不同数据,提供不同权限功能。
  7. 完成加入预约界面数据提交,寻找该邀请码预约信息。
  8. 设计在加入预约中输入特定格式管理员码即可进入管理员系统并完成。
  9. 完成管理员管理预约表界面数据动态显示。
  10. 参与数据库设计,包括前期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和之后的文档型数据库设计以及更新

个人总结

  • 在这个4人小组中,我担任组长一职。本以为只要分号个人的任务,然后大家一起统一整合就行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发现,组长是非常耗精力并且很难做好的。首先在各个组员实力不同,并且任务也不同的情况下,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导致任务会一拖再拖,风险时大时小。其次,在开发中,往往一个模块功能在完成后由于之前考虑不周有需要重新修改或者加功能,这样导致bug数量大大增多,开发时间大大增长。还有在于实时性的check中,我也没有做好,这也是导致小组进度慢的一个原因。
  • 在开发中,由于我们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小程序的开发,学习时间也变得有点长。并且在一些相同功能下,我们各个成员之间没有较好的沟通交流,导致重复学习,这也拖慢了整个小组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在前期需求分析时,并没有充分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肥西,大部分的都是一些想到就写的需求,这也导致的我们开发时很难写一些合理性和高效性代码导致小组开发拖慢以及程序质量不佳。
  • 我负责的主要是项目的逻辑功能和数据库的调用的获取以及动态显示。由于使用了云平台,节省了后台维护和些许开发的时间,但是对于一些云开发的功能权限不熟悉,导致在开发中经常遇到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在长时间的尝试思考之后,又发现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并且小程序基于集成vue的很多设定。开发中存在这许多异步进程,而之前又没有异步程序的开发经验,这也导致了开发的碰壁次数的增多。总的来说,此次开发非常坎坷。
  • 但是经过这次小组开发,我亦有许多收获。首先就是有了小程序的开发经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到了一个小组开发中如何协调工作的一次失败经验,我想在未来的合作开发中,我能少走一些弯路。Coding Skill貌似没有很大提高,但是debug的能力和对coding之前的需求的重视度都有很大提高。

课程建议

基于这个学期的上课体验,我向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小组大作业的把控,我觉得应该需要阶段性检测,当然不一定在检测是加上过多的考核需求,因为它的的目其一是催促小组按进度完成,其二是各个小组围到一起进行类似沙龙的分享,以促进各个小组的开发学习。在互相对比下,各个小组也能更有方向性,跟有积极性地去完成小组中的内容。并且我觉得可以不用检测之类的词眼,可以将此定义为沙龙,或者研讨,分享之类的定期会议。而老师在此当中,也可以成为成员之一,分享一些开发经验,偶尔也可以基于大家的内容提出建议,从而能更好地帮组各个小组进行大作业的完成。

小组成员

| 学号 | 姓名
-|:- | :-: |
31701042 | 卢凌峰(组长)
31701031 | 蒋好
31701032 | 王愉鉴
31701089 | 周逸航

posted @ 2019-12-16 15:04  TutuLei  阅读(337)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