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对象的过程

悲观者从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者从困难中看到机会。
——温斯顿·丘吉尔

1.类加载检查:虚拟机遇到一条 new 指令时,首先将去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过、解析和初始化过。如果没有,那必须先执行相应的类加载过程

2.分配内存:在类加载检查通过后,接下来虚拟机将为新生对象分配内存。对象所需的内存大小在类加载完成后便可确定,为对象分配空间的任务等同于把一块确定大小的内存从 Java 堆中划分出来。3.初始化零值:内存分配完成后,虚拟机需要将分配到的内存空间都初始化为零值(不包括对象头),这一步操作保证了对象的实例字段在 Java 代码中可以不赋初始值就直接使用,程序能访问到这些字段的数据类型所对应的零值。

4.进行必要设置,比如对象头:初始化零值完成之后,虚拟机要对对象进行必要的设置,例如这个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如何才能找到类的元数据信息、对象的哈希码、对象的 GC 分代年龄等信息。这些信息存放在对象头中。另外,根据虚拟机当前运行状态的不同,如是否启用偏向锁等,对象头会有不同的设置方式。

5.执行 init 方法:在上面工作都完成之后,从虚拟机的视角来看,一个新的对象已经产生了,但从 Java程序的视角来看,对象创建才刚开始--构造函数,即class文件中的方法还没有执行,所有的字段都还为零,对象需要的其他资源和状态信息还没有按照预定的意图构造好。所以一般来说,执行 new 指令之后会接着执行方法,把对象按照程序员的意愿进行初始化,这样一个真正可用的对象才算完全被构造出来。

对象的生命周期

  • 创建:对象通过关键字new在堆内存中被实例化,构造函数被调用,对象的内存空间被分配。
  • 使用:对象被引用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可以通过引用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被不断使用。
  • 销毁:当对象不再被引用时,通过垃圾回收机制自动回收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垃圾回收器会在适当的时候检测并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释放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完成对象的销毁过程。
posted @ 2025-03-29 14:42  Tsukinor  阅读(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