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与人在交流,理解对方意思的过程中会存在误解

原因:传播意义的过程中会存在误解

 


 

内容:

  日常的意义类型主要涉及3种。1.文本的意义;2.表达的意义;3.解释的意义。

  而在三种意义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无法保证转换前后的意义是完全一致的,会存在误解


 

理解:

  1.文本:指的是文字,比如书上写的一段话。

  2.表达:我将该段话告诉别人。

  3.解释:别人来理解,解释我这段话。

  从1到2,因为涉及人对文字的主观理解不同,不一定会原文转述,存在误解。  

  从2到3,别人理解一段话时,涉及语气,语境,他人对讲述者的主观印象,他人的性格等影响因素。都会使这段话未必使他人按照讲述者表达的意义去理解,解释。导致误解。

  从3到1,因为主观理解的误差,以及记录时用的写作手法等。可能导致存在误解。

  总结:由于人的主观意识不同以及表达技巧等因素的存在,不好保证意义的完全一致


 

该现象的意义:

  (因为误解的存在,所以仅从个人理解出发得出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相)

  1.大多数在理解和自我表达的时候,应该抓住重点。

  2.对待言语,文字,等传达意义的东西,不应该锱铢必较。因为未必他人就是此意。

  3.不要做网络喷子。应慎重因某几句话,某件事的问题去否定一个人的全部。甚至跳离就事论事,上升到道德指责,人身攻击等方面。


 

批注:

  概念来源是在看回形针与10人对话节目中,一位观众提到的。一想似乎是这样,故记录下来。

posted @ 2021-01-16 14:43  毕竟是家黑店  阅读(58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