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DNA-seq概念及其实现步骤

slide-DNA-seq”是一种空间解析基因组测序技术,用于在组织切片水平上分析不同地理位置(geospatial regions)中细胞的基因组信息,特别是拷贝数变异(CNV)或染色体不稳定性(CIN)等现象。以下是对此技术及其在文中作用的详细解析:


🧬 一、什么是 Slide-DNA-seq?

Slide-DNA-seq 是一种结合空间信息和 DNA 测序的方法,能够在组织切片上原位(in situ)获取基因组数据,分析:

  •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
  • 整个基因组复制(Whole-Genome Duplication, WGD)
  • 染色体增减(例如染色体6和11的获得,染色体4和15的缺失)
  • 空间上不同细胞群体之间的基因组异质性

这项技术通常结合以下技术组件:

  1. 组织切片制备
  2. 标记组织切片的空间坐标(如显微镜下拍照)
  3. 激光显微切割或空间条码技术对微区组织进行分离
  4. DNA 提取并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
  5. 测序与空间定位结合,生成空间化基因组图谱

Slide-DNA-seq 参考的是类似于 Slide-seq(转录组空间定位)的方法,但目标是 DNA 而非 RNA。


🧪 二、实验流程分几个关键步骤?

下面是该技术的一般实验流程:

1. 组织准备与切片

  • 从小鼠或病人来源的组织肿瘤中制备冰冻或石蜡切片。

2. 组织空间信息获取

  • 切片放置于带有空间条码的玻片(或激光捕获显微玻片)上。
  • 拍摄全景图像进行定位。

3. 局部 DNA 提取

  • 使用微流控、激光捕获或微穿孔技术,获取特定位置的微区 DNA。

4. 全基因组扩增与文库构建

  • 微量 DNA 扩增(通常使用MDA或PicoPLEX);
  • 构建测序文库(library preparation)。

5. 测序与分析

  • 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 使用生信工具进行 CNV 分析、WGD 识别、突变识别;
  • 结合空间信息生成染色体不稳定性地图。

🔬 三、在本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该段描述的 slide-DNA-seq 在研究中的作用包括:

1. 空间解析基因组不稳定性

  • 研究者对 PDAC(胰腺导管腺癌)早期病灶进行 slide-DNA-seq 分析,发现某些区域(称为 MS-L 区域)显示明显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特征(CIN),包括:
    • 整个基因组复制(WGD)
    • 特定染色体的获得和缺失(例如+6, +11, -4, -15)

2. 支持“间充质可塑性驱动基因组不稳定”这一假说

  • 这些表现出 CIN 的区域与间充质样区域(MS-L)空间重叠;
  • 提示间充质状态(mesenchymal plasticity)可能功能性地驱动了 CIN 的发生。

3. 为后续功能性验证提供基础

  • 鉴于此观察,研究者继续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对比分析 EMT-on 与 EMT-off 条件下的肿瘤;
  • 旨在检验是否去除间充质谱系(mesenchymal lineages ablation)能阻止 CIN 的发生或改变 PDAC 的进化轨迹。

📌 总结

项目 内容
Slide-DNA-seq 是什么? 一种结合空间定位的 DNA 测序方法
实验步骤 切片制备 → 空间标记 → 微区 DNA 提取 → 扩增测序 → 空间分析
在本文中的功能 发现与间充质区域重叠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区域,支持“间充质状态驱动 CIN”假说,为基因敲除实验提供方向

使用 slide-DNA-seq 或其他空间 DNA 分析时,常常面临的是“超微量 DNA”的情况,比如来自单细胞或几个细胞。这就必须依赖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MDA 和 PicoPLEX 是两种常见的 WGA技术,各有特点:


🔬 一、为什么需要 WGA(全基因组扩增)?

在 slide-DNA-seq、单细胞测序等技术中:

  • 每个空间位置可能只有几皮克(pg)级别的 DNA;
  • 标准的测序文库构建最少需要几纳克(ng)级别 DNA;
    👉 因此必须先将 DNA 扩增到足够量级

🧬 二、MDA(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详解

✅ 原理

MDA 是基于φ29 DNA 聚合酶的一种等温扩增技术:

  • φ29 聚合酶具有强大的链置换能力
  • 使用随机引物(random hexamers)启动扩增;
  • 反应在30°C恒温下进行。

✅ 特点

优点 缺点
覆盖率高(>90%基因组) 扩增偏倚明显(某些区域极度富集)
扩增片段大(10kb 以上) 不适合突变分析(易掩盖突变)
DNA产量高(数微克) 低起始量时重复性差

✅ 应用场景

  • 单细胞 CNV、WGD 分析
  • slide-DNA-seq、FACS + DNA-seq 等空间或稀少样本

🧬 三、PicoPLEX(或类似 MALBAC)详解

✅ 原理

PicoPLEX 是基于 线性预扩增 + PCR 扩增 的方法。流程大致如下:

  1. 特殊引物对全基因组进行“预扩增”,每一轮只复制一次;
  2. 再将这些片段进行 PCR 指数扩增。

这属于“偏PCR型 WGA”。

✅ 特点

优点 缺点
扩增均匀性更好,偏倚较低 覆盖率略低于 MDA(~80%)
更适合变异(SNV、CNV)分析 总 DNA 产量较低(几百纳克)
起始模板控制更稳定 需要特定试剂盒和严格温控

✅ 应用场景

  • 单细胞 WGS 或 SNV/CNV 分析
  • 早期胚胎、极低量 DNA 样本扩增

📊 四、如何实现 WGS 的全基因组扩增?

两种方法都能实现 WGS(Whole-Genome Sequencing):

  • 前提是起始 DNA 来自整个基因组
  • 扩增过程 无选择性地复制全基因组各区域(尽可能避免偏倚);
  • 最终将产物用于测序文库构建,进行 WGS。

📌 五、如何选择使用哪一种?

使用目的 推荐方法 原因
拷贝数变异(CIN/CNV)分析 PicoPLEX 或 MALBAC 扩增更均一,适合定量分析
全基因组扫描、区域覆盖率为主 MDA 扩增效率高,覆盖广
后续做突变、等位基因表达等 避免 MDA 偏倚过重影响结果

🧪 在您文段中的意义

在文章提到的 slide-DNA-seq 中,研究者使用这些扩增技术对切片中某些区域微量 DNA 进行处理,使得能获得:

  • 全基因组 CNV 图谱
  • 染色体不稳定性(CIN)指标
  • 空间与基因组变异相结合的肿瘤演化轨迹

🧬 一、MDA(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原理详解

📌 背景:适用于微量 DNA(如单细胞、组织切片)

MDA 的核心原理是:

使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 φ29 DNA 聚合酶,在恒温下利用随机引物合成 DNA,能够连续扩增大片段的基因组 DNA。


🧪 1. 随机引物如何设计与作用?

  • 使用的是随机六聚体寡核苷酸(random hexamers),即 6 个碱基长的寡核苷酸混合物,共有 $4^6 = 4096$ 种组合;
  • 在反应体系中这些引物可以在全基因组任意位置“随机退火”,成为扩增起点;
  • 因为基因组序列是连续的、均匀分布的,4096种引物的组合基本能涵盖整个基因组。

📌 结论:正是由于这些引物能几乎覆盖整个基因组,它们可以引发“全基因组扩增”。


🔁 2. φ29 聚合酶扩增机制(区别于 PCR)

  • φ29 是一种 高保真、链置换型 DNA 聚合酶
  • 当聚合酶遇到另一个已经延伸的链时,不会停下来,而是“顶开”原有的链继续合成(displacement)
  • 这个机制允许在一个模板上反复产生多个复制片段,在没有热变性步骤的前提下无限延伸

🔥 与传统 PCR 最大不同

项目 φ29/MDA PCR
引物 随机六聚体 特异性引物(针对某基因)
聚合酶 φ29,链置换酶 Taq,非链置换酶
扩增方式 等温、连续链置换 热循环(变性-退火-延伸)
是否需要热变性 ❌ 否 ✅ 是
扩增产物长度 kb 级长片段(可达70kb) 通常200bp–2kb
是否全面扩增 ✅ 基本全基因组 ❌ 有靶向性

📌 为什么能扩增整个基因组?

因为:

  • 随机引物 → 理论上在全基因组每个位置都能启动;
  • φ29 聚合酶 → 产物长、链置换连续;
  • 组合起来,在恒温条件下,就能从极少量 DNA 推进高覆盖、全基因组扩增。

🧬 二、PicoPLEX 或 MALBAC 的“线性预扩增 + PCR”原理

这个是为了解决 MDA 的“偏倚大、重复性差”问题而设计的更均一扩增策略。


⚙️ 一步步分解这个过程:

🧷 Step 1:线性预扩增(Linear Pre-Amplification)

  • 使用一种“特殊结构的引物”(具有固定序列头部 + 随机区域),在整个基因组上进行 首轮线性扩增
  • 每个模板只会被复制 一次(线性扩增),不会指数增长;
  • 得到一批“均匀分布”的扩增片段,避免了偏倚区域的爆炸性增长

🧷 Step 2:PCR 扩增

  • 用 Step 1 产物作为模板,用固定序列的引物进行传统 PCR;
  • 这样所有片段都含有同样的引物识别位点;
  • 在 PCR 中进行指数扩增,生成足够的 DNA 用于建库。

✅ 优点

  • 由于最初是“线性均一”的复制 → 后续 PCR 扩增不会放大偏倚;
  • 很适合定量分析,如 CNV、SNV;
  • PicoPLEX 是商业化版本,操作流程标准、偏倚更低。

🧪 总结对比表:MDA vs PicoPLEX

特性 MDA(φ29) PicoPLEX / MALBAC
扩增机制 随机引物 + 链置换 线性预扩增 + PCR
是否等温 ✅ 是 ❌ 否(需PCR)
扩增均一性 ❌ 差(偏倚大) ✅ 好(均匀)
覆盖率 ✅ 高 中等偏高
是否适合 CNV/SNV 分析 ❌ 一般 ✅ 适合
DNA产量 ✅ 高(微克级) 较低(百纳克)
模板要求 极低(单细胞) 极低

🧪 实验选择建议:

  • 如果你要最大程度扩增DNA、构建空间CNV图谱MDA
  • 如果你关注变异分析(突变、拷贝数)PicoPLEX
  • 如果你想减少技术偏倚、增强重复性 → **PicoPLEX 或 MALBAC 更佳
posted @ 2025-06-01 23:05  tomorgen  阅读(8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