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x vs 点级 ST(Visium)差异
✅ 简洁总结(三句话版)
- CosMx / MERSCOPE 提供高分辨率的细胞级空间数据,适合进行 精细的邻域建模;
- Visium ST 虽然分辨率低,但样本量大,适合用于验证前者发现的 空间模式在低分辨率下是否依然成立;
- 从 CosMx 验证到 Visium 可测试模式的稳定性与泛化性,反过来不具备等价效力,仅用于机制假设验证。
🧠 详细结构化总结
一、平台对比:CosMx vs Visium ST
| 属性 | CosMx / MERSCOPE | Visium ST |
|---|---|---|
| 空间分辨率 | 亚细胞 / 单细胞 | 每个 spot ≈ 1–10 个细胞 |
| 表达粒度 | 每个细胞/像素的 RNA 表达位置 | spot 为单位的混合表达 |
| 细胞识别能力 | 高,定位 CAF 和邻近细胞位置 | 低,需推断细胞构成 |
| 适用分析方法 | 空间邻域建模、单细胞图谱 | 区域聚类、富集分析 |
| 邻域定义单位 | 细胞间真实空间距离 | 网格 spot 结构,邻接关系(如六边形) |
🔎 本质区别:
- CosMx 适用于高精度空间生态位分析
- Visium 更适合群体样本层面宏观趋势建模
二、为何用 Visium 验证 CosMx 的发现?
1. 泛化能力检验
- 在高分辨率发现的空间模式(如 CAF + 巨噬细胞共定位)
- 若在 Visium 中仍能复现 → 表明该模式对平台和分辨率具有鲁棒性
- 属于典型的 下采样验证思路
2. 代表性互补
- CosMx:精细但样本量小
- Visium:主流平台,样本多,可大规模验证
📌 目标:评估 CAF 空间亚型是否具有跨平台可转化性
三、反过来(Visium → CosMx)是否合理?
可以,但意义不同:
| 验证方向 | 意义 | 适用场景 |
|---|---|---|
| CosMx → Visium | 检验高精度模型是否可泛化 | 模式鲁棒性验证 |
| Visium → CosMx | 只能做机制重建或假设验证 | 局部机制追踪、成像补充分析 |
🔔 要点:从低分辨率出发无法检验高精度模型的有效性,不具备“泛化验证”的效力
四、Visium 和 CosMx 邻域分析方法比较
| 分析维度 | CosMx | Visium |
|---|---|---|
| 单元粒度 | 单细胞 | spot(~1–10 细胞) |
| 空间定位精度 | 精确 (x, y) 坐标 | 网格结构,需推邻域 |
| 邻域构建方式 | 真实空间半径(如 80μm)邻近细胞 | 图结构邻接 spot(默认 1-ring) |
| 示例工具/代码 | sklearn.NearestNeighbors |
squidpy.gr.spatial_neighbors |
| 分析目的 | 亚细胞生态位建模 | CAF 富集区域聚类和宏观空间模式识别 |
五、方法建议与实践工具
-
CAF-enriched spot 筛选(Visium):
adata.obs["CAF_enriched"] = adata.obs["CAF_abundance"] > 0.5 -
邻域获取:
sq.gr.spatial_neighbors(adata, coord_type="grid") -
CosMx 中邻域搜索:
NearestNeighbors(radius=80).fit(cell_coords) -
Bonus: 使用
cell2location自动聚类邻域:from cell2location.utils.plotting import plot_spatial_NMF plot_spatial_NMF(adata, source="CAF", radius=1)
🎯 结论与建议
- 若你目的是空间邻域模式发现,建议使用 CosMx / MERSCOPE
- 若你目的是验证模式在大样本数据中是否成立,建议使用 Visium
- 若你想评估模型的通用性,从 CosMx 到 Visium 的验证路径更具科学意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