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P-融合存储介绍
融合存储
产品
- OceanStorge V3
 
类型
- 
低端
- OceanStorge 2200&2600&2800
 
 - 
中端
- OceanStorge 5300&5500&5800
 
 - 
高端
- OceanStorge 18000
 
 
组件
- 
*控制框
- 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系统插框、控制器模块、BBU(Backup Battery Unit)模块、风扇模块、电源模块、多种主机接口模块
 
 - 
*硬盘框
- 存储硬件,主要由系统插框、级联模块、电源模块和硬盘模块组成
 
 - 
电源
 - 
备用电源(BBU)
- 系统供电失效时,提供后备电源支持,以保证存储系统中业务数据的安全性
 
 - 
系统插框
- 通过背板为各种模板提供可靠的连接,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互连和电源互连
 
 - 
控制器
- 设备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存储业务,接受用户的配置指令,保存配置信息,接入硬盘和保存关键信息到保险箱盘。内置BBU,故障时持续供电
 
 - 
保险箱盘
- 保存存储系统的数据,系统配置信息和日志,掉电后Cache的数据
 
 - 
模块
- 
业务IO
- 存储设备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存储业务通信,如光口,电口,FcoE等
 
 - 
SAS级联
- 控制框和硬盘框之间的连接,实现存储容量的拓展(最多8个,推荐5个)
 
 - 
Smart IO
- 拓展控制器的数量(最多32个)
 
 
 - 
 
机制
- 
Cache相关技术
- 
读Cache
- 作用为缓存读数据,在有主机读请求下发时,Cache会将磁盘数据读到内存,并启动预取,根据数据的连续性,将磁盘中后续可能会被主机读到的书记预取到Cache中,借此提高读命中率
 
 - 
写Cache
- 主机写请求下发时,Cache会将数据写在内存的固定区域,并返回主机写完成,后续Cache会将这部分数据整合后统一写道硬盘中(刷盘),借此提高主机的写效率
 
 - 
镜像Cache
- 写数据时在对端控制器Cache中保存该部分数据的镜像,当主机镜像写请求下发时,Cache会将这部分数据分别写入到本端控制器的内存和对端控制器的内存,保证两端数据的一致性。即本端的镜像Cache就是对端Cache的镜像,反之亦然,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 
 - 
刷盘策略
- 
周期
- 当缓存达到系统设置的刷盘周期时,会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磁盘中
 
 - 
水位
- 当缓存的数据达到系统设置的容量阈值时,会将缓存的数据写入到磁盘中(水位>周期)
 
 - 
透写
- 数据块大于256K时,会将缓存的数据不经过处理直接写入到磁盘中
 
 
 - 
 - 
RAID2.0
- 
CK
- Chunk,是存储池的硬盘空间切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物理空间,每块物理空间的大小为64MB,是组成RAID2.0的基本单位
 
 - 
Chunk Group(CKG)
- Chunk Group ,是由来自同一个DG内不同磁盘的CK,安装RAID算法组成的逻辑存储单元,是存储池从硬盘域上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
 
 - 
Extent
- 是在CKG的基础上划分的固定大小的逻辑存储空间,大小可调,是热点数据统计和迁移的最小数据单位(数据迁移粒度,也是存储池中申请空间,释放空间的最小单位,在创建存储池中可设限制)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