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j开发历程

感觉还是年轻了

上上周要确定云计算项目,我们没啥好的想法,突然想到oj这个东西,自己如果能写成一个岂不美哉?

然后就是我肤浅的开端

一开始想的是作为acm选手一定要为学校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抱着青岛大学开源oj开始啃

刚开始的定位是一个具有范德堡特色,支持8种语言测评,高并发,用户自己上传题目和答案,用kubernetes,docker,seccomp编译,测评,具有独立后端的的oj

然后读了一周文档,觉得前端搞不下去了,拿着人家的接口用前端写个judger得了

又读了三天文档,发现自己根本搞不明白这个seccomp的过程,里面牵扯的东西随便一点就要翻页翻一下午,自己写个python的脚本代替手动编译算了

又读了两天文档,发现前端vue的接口部分足足有400mb,这得看到什么时候啊,把去年3265的作业拿出来改改接口算了,就酱

又读了两天文档,发现sql里没法存题目答案,于是乎全部上传github按照一定规范存github网址文本到sql里,用脚本抓取下载,机器模拟手动测评

又读了两天文档,眼看ddl快到了,还整不明白,前端不搞了,搞个qt客户端算了

我太菜了

 

posted @ 2021-05-04 18:53  tiany7  阅读(35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