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国(08-03-04)

上次感慨喊口号会让人上瘾,这次只能说上瘾的人越来越多了,好在几位评委好像已经认清了这种趋势,点评时趋向于否定过分的喊口号。
昨天的节目,两个节能项目,一个养猪,一个哈哈尼陶瓷(糟了,被他忽攸得把品牌记住了。)这几位选手不是特别出彩,但是老俞和主持人的点评却非常精彩。
第一位是个博士,搞过IT,技术出身。像我们这类技术出身的,往往做事讲究条理,做什么事,尽量设计得合理。但往往过于线性思维,在“情”上花的精力太少,不能充分的调动各种人(员工、客户、投资人)的积极性。而办企业最基本的是将各种资源效用最优化,也要能用最小的代价调动各种资源,甚至空手套白狼。此外,理性思维的人也往往执行力不强,就是所谓的“想得明白,未必做得起来”。
最后那位搞陶瓷的,应该是四十多岁,长得有点像六十多岁了。一开始说明项目念的稿子堆砌大量名词,结论是玩玩陶瓷,能做出几百亿的产业!这笔账我有点不会算。他采用的是直营店的形式,假设他做得绝对完美,开的店在全国开花,达到理论上能为全国人民提供方便的服务的形态,然后假设全国人民(别跟我扯什么全球,这个玩意搞国际化市场,而且要像麦当劳一样,估计只能永远持续处于“战略性亏损”局面)有四亿人想尝这个鲜,并且能承受得起这个消费,那就是四亿人次,再假设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玩了尝了鲜后,意犹未尽,还玩第二次(多数是女生),那就是四亿四千万人次,然后四千万中再有十分之一的人感兴趣了,玩了十次,那就是共四亿七千六百万人次。每次收费30,除去种种开店啊,经营之类的成本,每人次赚10元,那也就44亿人民币的收入,怎么就出来几百亿的产业了(如果子子孙孙无穷匮这样算就说不准了)。
问题是,你的陶瓷有史大哥的网游好玩不?现在的娱乐方式太多了,能扯上“文化”的也不少,几十块钱捏个泥巴玩,请我玩都懒得去,在北京开一百家店,真当全国人民都那么有钱,都那么闲!
而那位大哥还真把场下观众给唬住了(台下几位问他气质什么什么的,奴性毕露),通过投票晋级了。但是他一脸的不屑和欺压谈话对方让人很不舒服,也许他参加赢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把评委什么的放在眼里,他来只是为了博个知名度。他身上的“官办”气十足,以为他一再宣扬的官方关系是多么稀缺而宝贵的东西,但这却正是史玉柱、熊晓鸽们担心的,民企最难把握的就是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位老大却以为那是能够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看他一面一脸傲气地说这里政府送地,那里送办公室,一面又不屑地说从来不请客,显然就是把政府关系当工具玩弄玩弄了)。
之所以思考这个人这么多,是因为结合后面俞和王的评论,让我触动很多。
俞说他不真诚,想想自己有时也会堆砌词藻,而失去真诚,太想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处,占据有理地形,但是万一碰到掌控不了的情况,就会无路可退。
王说他就算战略、执行都不差,但他细节上也失败太多。这个人和成熟企业家的差距还是在心态,求胜心切,故做高姿态,使他失去了往更高处看的机会。
王说“注视时间的长短……”,“一天的动作分解成几千个,有几百个是不成功的”,太经典了,发人深醒啊。

posted @ 2008-03-05 10:13  Think  阅读(1367)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