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 图像采集流程与格式要求规范
精转一篇: SPECT 图像采集流程与格式要求规范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临床核医学常用设备,其核心作用是功能代谢显像,即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反映器官或组织的血流、代谢、受体功能等生理过程。目前 SPECT 显像已经成为临床核医学的常规检查项目,在疾病早期诊断、器官功能定量评估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SPECT 图像采集流程
SPECT 采集流程需严格遵循核医学操作规范,核心环节包括以下五部分:
检查前准备
- 1. 患者信息核对和评估:
 核对患者信息(姓名、病案号、病史),确认无放射性药物过敏史,明确检查部位(如心脏、骨骼、甲状腺)及临床指征,并特别注意核对患者检查当天是否使用 CT 对比剂(CT 对比剂会影响 SPECT 图像衰减校正结果)。
- 2. 放射性药物制备:
 根据检查目的注射对应显像剂(如 ⁹⁹ᵐTc 标记化合物),记录注射剂量(通常为 0.3 mCi/kg)、时间及药物活度。
- 3. 等待期管理:
 依据药物代谢特性等待 30 分钟至 4 小时,期间指导患者体位保持与排尿要求,减少生理性伪影。
设备校准与质量控制
- 1. 基础校准:
 每日开机后完成能量校准(如 ⁹⁹ᵐTc 校准 140 keV 能量窗)、均匀性校准及准直器类型和对位检查,特别需要检查自动人体轨迹扫描时安全装置。
- 2. 性能验证:
 每周检测空间分辨率与断层灵敏度,确保符合质控标准要求。
图像采集实施
- 1. 体位设置:
 根据部位调整患者体位(如心脏检查取仰卧位,探头贴近胸壁),使用定位线标记解剖基准点。
- 2. 参数配置:
- • 静态采集:矩阵 128×128 或 256×256,采集时间 10–20 分钟/床位;
- • 动态采集:帧间隔 1–60 秒,总时长根据药物动力学设定(如肾动态采集 20 分钟);
- • 断层采集:确定每个探头旋转范围,每个投影的角度或计数。
数据预处理
- 1. 原始数据校正:
 执行衰减校正(CT 衰减校正优先)、散射校正与运动校正,减少伪影干扰。
- 2. 重建参数设定:
 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或 OSEM 等迭代重建算法,滤波函数选择 Hanning 窗(截止频率 0.5 cycles/pixel)。推荐采用迭代图像重建算法,以提高图像质量。
数据导出与归档
推荐从设备主机或原设备厂商配备的后处理工作站导出图像,优先选择“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即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格式,避免经 PACS 系统中转导致数据失真(错误率可达 20% 以上)。
SPECT 图像格式要求
SPECT 图像格式需满足数据完整性、兼容性与临床追溯性要求,核心规范如下:
主流格式类型
- 1. DICOM 3.0 格式(强制标准)
- • 适用场景:临床诊断、多中心研究与设备间数据传输;
- • 核心模块:必须包含患者信息(C.7.1.1)、检查信息(C.7.2.1)、设备信息(C.7.5.1)及核医学专用模块(NM Image Pixel C.8.4.7、NM Isotope C.8.4.10)。
- 2. INTERFILE 格式(早期核医学专用轻量级格式)
- • 结构组成:ASCII 码数据头(.h33,含矩阵大小、像素深度等元数据)+ 二进制像素数据(.i33);
- • 关键参数:需标注放射性活度单位(MBq/mL)与采集时间戳。
- 3. 厂家专用格式(局限性)
- • 代表类型:如部分厂家提供的 .sdt 和 .hd5 格式;
- • 使用限制:需通过原厂软件转换为 DICOM 格式后方可跨平台使用。
核心技术参数要求
- 1. 像素数据规范
- • 像素深度:16 位整数(支持 0–65535 计数范围),灰度级与放射性计数呈线性关系;
- • 空间分辨率:如断层图像 ≥6 mm,平面图像 ≥4 mm。
- 2. DICOM 元数据必备字段
字段类别 具体内容 标签示例 患者信息 姓名、ID、出生日期 (0010,0010) 药物信息 显像剂名称、注射剂量、注射时间 (0054,0016) 设备信息 探头型号、准直器类型 (0018,1000) 重建参数 算法类型、滤波函数 (0054,0220) 
- 3. 多模态数据兼容性
- • 与 CT/MR 融合时,需保证空间坐标一致性(DICOM Frame of Reference 模块 C.7.4.1);
- • SUV 值计算:需包含患者体重、注射剂量和药物活度衰变校正参数(误差 ≤5%)。
质量控制与验证标准
- 1. 数据完整性检查
- • 元数据缺失率 ≤1%,重点核查同位素类型与衰减校正方式;
- • 像素数据无异常值(如 CT 值范围 -1000~3000 HU;若计算 SUV,应检查是否存在负值)。
- 2. 格式转换规范
- • 转换工具:优先使用厂家认证软件,转换后像素值偏差 ≤2%;
- • 科研场景:机器学习研究需转换为 NIfTI 或 NRRD 格式,统一命名规则(如 PatientID_Modality_Date)。
参考文献
- 1. 国际医学影像通信标准委员会. DICOM Part 3: Information Object Definitions [S]. 2013.
- 2. Meignan M. Lung ventilation/perfusion SPECT: the right technique for hard times [J]. J Nucl Med, 2002, 43: 648–655.
- 3. Stein PD, Freeman LM, Sostman HD. SPECT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J]. J Nucl Med, 2009, 50(12): 1999–2007.
- 4.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核医学研究中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图像数据准备专家共识 [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4, 44(8): 481–48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