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指针实现PLC堆栈设计

  

关键技术:PLC 堆栈

关键算法:指针

 

某基地在设计MES现场调度模块时,架构了一个部署在车间现场的IT PLC,作为MES与ME PLC通讯的中间介质,用于处理握手信号并缓存业务数据。

此调度模块要实现以下业务数据的缓存:订单缓存、过站记录缓存、在制品队列缓存。其中订单缓存用于上线,过站记录缓存用于物料拉动,在制品队列缓存用于防错。

缓存的意义是为了防止应用系统环境(应用服务器/数据库/OPC/消息队列服务器)对现场(OEM PLC)作业的影响,毕竟PLC层面的交互要稳定及时得多。

 

从IT的层面来说,用数据库做队列和堆栈设计是非常容易的,通常通过一个过滤条件再加一个排序条件就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并加载到内存。

但是用PLC做缓存堆栈会受到诸多限制,尤其是要考虑扫描周期和掉电保持数据容量的影响。

比较方便实现的一个做法是:建立一个数组,按照先进先出的规则对数据进行处理,每次更新数据时对数组里的数据用FOR循环进行MOVE。但是当数据长度较大时(如缓存120个订单),并且数据类型以字符型为主时,这种操作对扫描周期会造成较大影响。

 

本文描述了另一种建立堆栈的方式:利用双指针构建。

首先我们在DB块里建立如下表所示的堆栈结构:

偏移量

TAG

TAG长度

备注

0

HEAD

2

订单起始位

2

STEP

2

订单数据长度

4

P1

2

首订单指针

6

P2

2

末订单指针

8

QTY

2

有效订单个数

10

ORDER1

80

订单1

90

ORDER2

80

订单2

170

ORDER3

80

订单3

250

ORDER4

80

订单4

 

下表建立了WO1/WO2/WO3/WO4这4个订单的堆栈:

偏移量

TAG

TAG长度

备注

0

HEAD

2

10

订单起始位

2

STEP

2

80

订单数据长度

4

P1

2

1

首订单指针

6

P2

2

4

末订单指针

8

QTY

2

4

有效订单个数

10

ORDER1

80

WO1

订单1

90

ORDER2

80

WO2

订单2

170

ORDER3

80

WO3

订单3

250

ORDER4

80

WO4

订单4

 

当WO1下发成功后,且又从MES接收到新订单WO5后,可用的订单序列是WO2/WO3/WO4/WO5,堆栈结构如下表所示:

偏移量

TAG

TAG长度

备注

0

HEAD

2

10

订单起始位

2

STEP

2

80

订单数据长度

4

P1

2

2

首订单指针

6

P2

2

1

末订单指针

8

QTY

2

4

有效订单个数

10

ORDER1

80

WO5

订单4

90

ORDER2

80

WO2

订单1

170

ORDER3

80

WO3

订单2

250

ORDER4

80

WO4

订单3

 

从表格可以看到,首订单指针已经下跳了一格,由1变成2,而末订单指针则由4跳回了1。

 

首订单的寻址算法为:

首订单偏移量 = HEAD + (P1 - 1) * STEP

代入上表值,即90 = 10 + (2-1) * 80

 

当WO2下发成功后,将首订单指针指向WO3(P1=P1+1,当P1=5时重置P1=1),并将有效订单个数QTY-1:

偏移量

TAG

TAG长度

备注

0

HEAD

2

10

订单起始位

2

STEP

2

80

订单数据长度

4

P1

2

3

首订单指针

6

P2

2

1

末订单指针

8

QTY

2

3

有效订单个数

10

ORDER1

80

WO5

订单3

90

ORDER2

80

WO2

已下发订单

170

ORDER3

80

WO3

订单1

250

ORDER4

80

WO4

订单2

 

下一个订单WO3的寻址算法为:

170 = 10 + (3-1) + 80

堆栈里订单的逻辑序列为:WO3/WO4/WO5

 

此时订单的有效个数QTY=3,小于最大缓存数量4,因此允许从MES接收新订单WO6,WO6写入位置的寻址算法为:

末订单偏移量 = HEAD + P2 * STEP // P2 < 4

末订单偏移量 = HEAD  // P2 = 4

代入上表值,即90 = 10 + 1*80

写入新订单数据后,将P2下移一位,P2 = P2 + 1,当P2 = 5时,将P2复位成1。

然后将有效订单个数QTY+1,如下表如示:

偏移量

TAG

TAG长度

备注

0

HEAD

2

10

订单起始位

2

STEP

2

80

订单数据长度

4

P1

2

3

首订单指针

6

P2

2

2

末订单指针

8

QTY

2

4

有效订单个数

10

ORDER1

80

WO5

订单3

90

ORDER2

80

WO6

新接收订单,队列位置4

170

ORDER3

80

WO3

订单1

250

ORDER4

80

WO4

订单2

 

经由上述方法,即在数据块里建立了一个由P1和P2这两个指针界定的订单队列,并用HEAD/STEP/P1/P2进行寻址,用QTY判断要不要接收新订单。

可以另外编写两个FC,分别用于实现订单下发和订单接收。

这种方法由于使用指针进行寻址,无需对堆栈进行MOVE操作,因此对CPU扫描周期的影响较小。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当现场出现异常作业时,容易出现指针混乱,从而引发业务数据混乱。应对的方法是:每次作业都和MES进行同步,并且记录日志进行追踪。

 

posted @ 2016-05-27 20:50  tallrain  阅读(16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