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没心情
Beauty begins the moment you decide to be yourself.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rpc框架实现(持续更新)

网站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常规的垂直应用架构已无法应对,分布式服务架构以及流动计算架构势在必行,rpc基于长连接的远程过程调用应用而生。

一:A服务调用B服务,整个调用过程,主要经历如下几个步骤:(摘自优知学院:http://youzhixueyuan.com/implementation-principle-of-rpc-framework.html)

1、建立通信

首先要解决通讯的问题:即A机器想要调用B机器,首先得建立起通信连接。

主要是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TCP连接,远程过程调用的所有交换的数据都在这个连接里传输。连接可以是按需连接,调用结束后就断掉,也可以是长连接,多个远程过程调用共享同一个连接。

2、服务寻址

要解决寻址的问题,也就是说,A服务器上的应用怎么告诉底层的RPC框架,如何连接到B服务器(如主机或IP地址)以及特定的端口,方法的名称名称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提供B机器(主机名或IP地址)以及特定的端口,然后指定调用的方法或者函数的名称以及入参出参等信息,这样才能完成服务的一个调用。

可靠的寻址方式(主要是提供服务的发现)是RPC的实现基石,比如可以采用redis或者zookeeper来注册服务等等。

高并发架构系列:RPC框架的实现原理,调用全过程,及RPC架构组件
  1.  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看:当提供者服务启动时,需要自动向注册中心注册服务;
  2.  当提供者服务停止时,需要向注册中心注销服务;
  3.  提供者需要定时向注册中心发送心跳,一段时间未收到来自提供者的心跳后,认为提供者已经停止服务,从注册中心上摘取掉对应的服务。
  4.  从调用者的角度看:调用者启动时订阅注册中心的消息并从注册中心获取提供者的地址;
  5.  当有提供者上线或者下线时,注册中心会告知到调用者;
  6.  调用者下线时,取消订阅。

3、网络传输

3.1、序列化

当A机器上的应用发起一个RPC调用时,调用方法和其入参等信息需要通过底层的网络协议如TCP传输到B机器,由于网络协议是基于二进制的,所有我们传输的参数数据都需要先进行序列化(Serialize)或者编组(marshal)成二进制的形式才能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然后通过寻址操作和网络传输将序列化或者编组之后的二进制数据发送给B机器。

3.2、反序列化

当B机器接收到A机器的应用发来的请求之后,又需要对接收到的参数等信息进行反序列化操作(序列化的逆操作),即将二进制信息恢复为内存中的表达方式,然后再找到对应的方法(寻址的一部分)进行本地调用(一般是通过生成代理Proxy去调用,
通常会有JDK动态代理、CGLIB动态代理、Javassist生成字节码技术等),之后得到调用的返回值。

4、服务调用

B机器进行本地调用(通过代理Proxy)之后得到了返回值,此时还需要再把返回值发送回A机器,同样也需要经过序列化操作,然后再经过网络传输将二进制数据发送回A机器,而当A机器接收到这些返回值之后,则再次进行反序列化操作,恢复为内存中的表达方式,最后再交给A机器上的应用进行相关处理(一般是业务逻辑处理操作)。

通常,经过以上四个步骤之后,一次完整的RPC调用算是完成了。

posted on 2018-12-08 21:12  No-心情  阅读(376)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