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2面向对象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次作业

核心类图

架构分析

  • 主体分为解析、化简、合并三个过程,三者之间基本解耦
  • 优化在合并过程中完成
  • 支持括号嵌套

解析

  • 核心类:Parser, Lexer
  • 采用递归下降法解析表达式,后续两次作业在此基础上进行迭代
  • Lexer 处理输入字符串,一次可取出一个整数或一个其他字符
  • Parser 依据表达式树的结构进行解析,生成表达式树之后不再对字符串进行操作

化简

  • 核心类:Expr, Term, Power, Factor, Var
  • 核心类均为不可变类,化简时会另外生成一个新的对象,不改变原有对象结构
  • 自下往上化简,减少表达式树深度,最终得到嵌套层度为 0 的表达式(未合并同类项),例如 1+1*x+1*x+1*x**2
  • 表达式树的结构与官方的形式化表述在因子层级不同,笔者将幂函数 Power 作为项 Term 的组成部分,变量 Var 和表达式 Expr 实现接口 Factor 并作为幂函数的底数
  • 与官方形式化表述的对应关系:
    • ( Var ) ** 0 <==> 常数因子
    • ( Var ) ** <非0指数> <==> 幂函数因子
    • ( Expr ) ** <指数> <==> 表达式因子

合并

  • 核心类:Poly, Power
  • 利用 HashMap<BigInteger, BigInteger> 进行合并同类项,key 为幂函数的指数,value 为幂函数的系数

优化

  • 系数优化

    • 1*x => x
    • -1*x => -x
  • 指数优化

    • x**0 => 1
    • x**1 => x
    • x**2 => x*x
  • 正项提前

    • -1+x => x-1

基于度量的分析

代码规模分析

  • 总行数小于 500 行,代码规模不大
  • 类行数均小于 100 行,功能相对分散

方法复杂度分析

  • 平均复杂度不高,方法间耦合度低
  • 复杂的较大的方法主要是项的化简以及表达式的字符串化函数

类复杂度分析

  • 平均循环复杂度不高,Poly 在合并同类项以及输出优化时进行过多次循环,因此复杂度相对较高

测试数据

随机数据

  • 生成方法:表达式逆解析, 以随机表达式为例:

  • 范围限制

    • 最大项数
    • 最大因子数
    • 括号嵌套数:官方测试数据不允许括号嵌套,但在本地测试时可以允许
    • 最大指数:不超过 8
      • exp( expr ) = max{ exp( term ) }
      • exp( term ) = sum{ exp( power ) }

常量池数据

  • 在各个层级将随机生成改为从常量池中选取
  • 介于随机数据和特殊数据之间,属于半随机数据

特殊数据

  • 整数溢出:(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
  • 指数上限:(x+x+x+x+x+x+x+x)**8
  • 全 0 数据:0+0*(0*0*0+0*0*0)*(0)**0+0*0*(0)**0

第二次作业

核心类图

架构分析

  • 主体分为解析、化简、合并三个过程,三者之间基本解耦
  • 优化在化简和合并过程中完成
  • 支持因子嵌套和函数嵌套调用,可直接作为第三次作业

解析

  • 核心类:Parser, Lexer
  • Lexer 新增 nextIdentifier 方法,一次读出一个标识符,用于获取变量、函数名称
  • Parser 根据此次作业表达式树的结构进行了部分重构与迭代

化简

  • 核心类:Expr, Term, Factor, Constant, Power, ExprFactor, Triangle, Sum, FuncCall, FuncDef, Var
  • 相较于上次作业,在因子层级进行了重构,与官方形式化表述完全一致
  • Factor 接口
    • simplify 方法:返回类型不一定与原类型相同,例如 Power 类对象 x**0 在化简后可以返回 Constant 类对象 1
    • substitute 方法
      • 用于进行函数参数带入,将 Var 对象替换成 Factor 对象
      • 只有在 Power 层级才进行带入,其他层级则继续向下传递或停止

合并

  • 核心类:Poly, Factor
  • 重构 Poly 类,利用 HashMap<Factor, BigInteger> 存储项,HashMap<HashMap<Factor, BigInteger>, BigInteger> 存储表达式
  • x*x*sin(2) + 3*cos(1) => HashMap{ <HashMap{ <x, 2>, <sin(2), 1> }, 1>, <HashMap{ <cos(1), 1> }, 3> }

优化

  • 相较于上次作业,新增三角函数相关的各种优化(因为数据限制,部分优化到第三次作业才起作用)

  • 符号优化

    • sin((-x)) => -sin(x)
    • cos(-1) => cos(1)
  • 括号嵌套优化

    • sin((2)) => sin(2)
    • sin((1*x*x)) => sin(x**2)
  • 公式优化

    • cos(x)**2 + sin(x)**2 => 1
    • 1 - sin(x)**2 => cos(x)**2
    • 2*sin(1)*cos(1) => sin(2)

基于度量的分析

代码规模分析

  • Poly 类和 Triangle 类行数较多,因为优化主要在这两个类里完成,所需代码量较大

方法复杂度分析

  • 平均复杂度不高,耦合度较低
  • 复杂度较大的几个方法均是用于优化的,条件判断与循环结构较多

类复杂度分析

  • PolyTriangle 包含大量优化方法,循环结构较多,复杂度较高

数据生成

随机数据

  • 进行了简单迭代,增加了新出现的一些因子,新增了规则限制
  • 规则限制
    • 可使用的变量
      • 自定义函数定义:x, y, z
      • 主表达式:x
      • 求和函数:已知的可使用变量 + i
    • 禁止函数调用
      • 自定义函数定义和求和函数
      • 自定义函数调用(第三次作业允许)

常量池数据

  • 新增三角函数池

特殊数据

  • 针对本次作业规则以及自己的优化过程,新增了一些手动构造的数据
  • 括号嵌套:sin(((f(g(f(h(-1))))))), 其中f(x) = g(x) = h(x) = (x)
  • 三角化简:
    • 符号化简:sin(-1)**2, cos(-1)**2, sin((-x-1))
    • sin2 + cos2 = 1:cos(x)**2+sin(x)**4+cos(x)**2*sin(x)**2
    • 1 - sin2 = cos2:sin(x)**2*cos(x)**2-sin(x)**2
    • sin 二倍角公式:-3*2*sin(1)**2*cos(1)**2

第三次作业

核心类图

架构分析

  • 主体分为解析、化简、合并三个过程,三者之间基本解耦
  • 优化在化简和合并过程中完成

解析

  • 较上次作业没有变化

化简

  • 较上次作业没有变化

合并

  • 核心类:Poly, Item, Factor
  • Item
    • 继承自 HashMap<Factor, BigInteger>
    • 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类名,并增加两个方法用于三角函数优化,使用更加方便

优化

  • 新增公式优化:1 - 2*sin(1)**2 => cos(2)
  • 公式优化策略
    • 贪心算法
    • 利用优先队列 PriorityQueue<Poly>,按字符串长度排序
    • 每一轮尝试所有可能的公式变形,生成新的 Poly 对象扔进优先队列。结束后取出队首元素,若该表达式长度小于原本表达式,则进行替换,并继续化简;否则结束化简。

基于度量的分析

代码规模分析

  • 由于第二次作业已满足本次作业要求,所以并未有太大改动,代码行数基本不变

方法复杂度分析

  • 对优化方法做了一些改动和优化,所以复杂度略有下降
  • 复杂度较大的方法仍集中在优化部分

类复杂度分析

  • 引入的 Item 类分担了原本 Poly 类的部分功能,使 Poly 复杂度有所下降
  • 各项平均复杂度也均有降低

数据生成

随机数据

  • 较上次作业没有太大改动

常量池数据

  • 较上次作业没有太大改动

特殊数据

  • 针对新增的优化方法以及并未实现的优化方法构造了一些数据
  • cos 二倍角公式:2*cos(x)**2*cos((2*x))+sin((2*x))**2+cos((2*x))
  • 和差角公式:2*cos(x)**2*cos((2*x))+sin((2*x))**2+cos((2*x))

测试策略与bug分析

测试策略

基本流程

  • 主要采用黑盒测试 + 随机轰炸
  • 自动测试:命令行编译、运行,使用 subprocess 模块
  • 正确性检查:利用 sympy
  • 格式检查:利用正则表达式

对拍测试

  • 本地三人对拍,用于检测自己程序的正确性
  • 可同时检测三个人的 bug,并且三个人同时跑的话效率能高 3 倍

多人测试

  • 用于互测,以自己的程序为标准与其他人对拍
  • 利用循环结构进行串行测试

数据分析

  • 通过数据拆解或答案比对,构造出引起错误的极小项
  • 随后调整数据生成器或者修复他人bug
  • 避免不断 hack 同质 bug,增加 hack 效率

本人bug

  • 三次强测和互测中均未发现 bug
  • 本地测试中遇到过的一些问题
    • 参数代入问题
      • 数据:0 f(y, x) = x*sin(y) f(x, 1)
      • 原因:原本 substitude 方法的参数表是 (Var, Factor),一次只能代入一个参数。因此会先代入 y=x,得到 x*sin(x),再代入 x=1,得到 sin(1),与答案 sin(x) 不符
      • 解决办法:修改参数表为 (HashMap<Var, Factor>),同时传入所有要代入的参数。并且能提升效率(只遍历一遍表达式树,原本可能遍历 1 ~ 3 遍)
    • 优化后变长
      • 数据:-3*2*sin(x)**2*cos(x)**2
      • 原因:不进行二倍角优化,结果是 -6*sin(x)**2*cos(x)**2;进行二倍角优化,结果是 -3*sin((2*x))*sin(x)*cos(x),答案更长
      • 解决办法:引入优先队列 PriorityQueue 来存储优化的结果,并与原表达式进行长度比较

他人bug

  • 第一次作业:hack 1 人 1 个 bug
  • 第二次作业:hack 4 人 8 个 bug
  • 第三次作业:hack 3 人 6 个 bug
  • 完全采用黑盒测试,并未根据他人代码构造针对性样例
  • 根据公开的hack结果,只有第三次作业的一个点并未hack到,原因是没有进行严格的格式检查;总体来说测试数据的强度还可以,覆盖率较高,并没有出现因数据问题而没有hack到的情况

反思总结

迭代与重构

  • 第一次作业到第二次作业迭代的工作量较大,主要原因有三
    • 在因子层级进行了重构
    • 新增了较多因子,代码量翻倍
    • 做三角函数优化花了不少时间
  • 第二次作业到第三次作业几乎没有进行什么修改
    • 第二次作业已经能满足第三次的要求
    • 增加了一点三角函数优化
    • 修改了优化部分的代码,复杂度更低

架构的优缺点

优点

  • 代码逻辑清晰,不同功能类之间的耦合度较低
  • 对于表达式树的维护较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扩展性

缺点

  • 优化部分算法简单,效率较低,很多情况无法得到最优解
  • 在表达式树的设计中没有引入运算符层级,如果新增除法或其他运算符,可能会需要不小的重构

心得体会

  • 提升了面向对象思维能力和层次化设计能力
  • 学会了递归下降法解析表达式
  • 对于设计模式有了一定了解
  • 数据构造和自动化测试水平提高
posted @ 2022-03-25 17:11  t0ush1  阅读(123)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